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舊址

河南省范縣、清豐縣。1940年在清豐縣成立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的區委和軍區。1944年5月冀南區黨委併入,成立平原分局。同年8月,分局遷到清豐縣城東南約15公里的單拐村。分局舊址已廢,現僅存冀魯豫軍區司令部舊址,為一四合院,坐東向西,東屋三間內當年設司令部,南屋兩間瓦房是楊勇舊居。鄧小平舊居在東西大街中間路南,原有樓房三間已廢,僅存磚券拱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舊址
  • 地址:清豐縣
  • 成立時間:1940年
  • 定位:物質文化遺產
信息,簡介,導語:,解說:,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建築
河南省
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舊址 VI-988

簡介

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舊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現代(1941-1946年)重要史跡。位於河南省范縣、清豐縣。1940年在清豐縣成立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的區委和軍區。1944年5月冀南區黨委併入,成立平原分局。同年8月,分局遷到清豐縣城東南約15公里的單拐村。1945 年3月,八路軍一二九師政委、北方局書記鄧小平到單拐村傳達中央減租減息會議精神。同年8月一二九師改為晉冀魯豫軍區司令部。1945年春至1946年10月,鄧小平、楊勇、宋任窮等先後在此指揮錫山戰役和解放陽穀、封丘、延津等戰役。分局舊址已廢,現僅存冀魯豫軍區司令部舊址,為一四合院,坐東向西,東屋三間內當年設司令部,南屋兩間瓦房是楊勇舊居。鄧小平舊居在東西大街中間路南,原有樓房三間已廢,僅存磚券拱門。兵工廠舊址在村東陳氏祠堂。

導語:

清豐單拐革命舊址是抗日戰爭後期、解放戰爭初期我黨領導的全國最大的冀魯豫邊區根據地的政治軍事指揮中心,當時這些領導機關領導開展了整黨整風運動、民主民生運動、鞏固和發展了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領導指揮邊區軍民發動了對日偽軍的攻勢作戰和戰略作戰,為中華民族取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作出了最大的貢獻,在中華民族解放戰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解說:

八一前夕,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的濮陽清豐單拐革命舊址迎來了一批有一批的遊客前來參觀,這裡的一張張圖片資料、一件件歷史實物,真實記錄了當年革命先烈在這裡工作和戰鬥的崢嶸歲月。
【現場聲:“邊區的百餘個縣建立了黨組織、數十個縣建立了縣委。” 】
解說:單拐革命舊址位於清豐縣雙廟鄉單拐村,是1944年9月至1946年秋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共中央平原分局(也稱冀魯豫分局)、冀魯豫軍區司令部暨軍區第一兵工廠所在地。1939年11月,國民黨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1940年1月,一二九師劉伯承、鄧小平發起冀南反頑戰役,4月下旬,黃克誠率八路軍第二縱隊主力到達冀魯豫地區,與原有部隊會合後,再次打擊頑軍。反頑戰役取得基本勝利之後,控制了冀魯豫邊區10個縣的範圍,從1940年4月18日到1941年1月15日,冀魯豫區黨委、軍區和邊區行政主任公署相繼建立,冀魯豫邊區初步統一了黨、政、軍的領導,使冀魯豫、魯西和豫北地區聯成了一片。1944年9月,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魯豫軍區司令部由“濮、范、觀”地區的紅廟遷駐清豐縣單拐。1945年3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鄧小平率中共中央北方局機關到達冀魯豫邊區,同時進駐單拐村。平原分局和北方局在這裡領導邊區軍民開展整風運動、民主民生運動和大生產運動,指揮了對日偽軍的攻勢作戰和戰略大反攻,使邊區抗日根據地得到進一步發展和鞏固,領導著東至津浦、南跨隴海、西臨平漢、北靠德石的廣大區域,轄12個地委,116個縣,近2000萬人口,是當時全國最大的抗日根據地,聯繫著華北、華東、太行和大後方延安,成為我黨指揮抗日戰爭最為重要的一個戰略區。在抗日戰爭中消滅和牽制了大量的日軍兵力,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友軍的正面作戰,僅1944年,冀魯豫軍民就斃傷日偽軍3.8萬人,俘3.49萬人,收復縣城11座,解放人口500多萬,收復失地6萬平方公里。
解說:單拐村仍然保存有中共中央北方局、冀魯豫分局、冀魯豫軍區司令部暨軍區第一兵工廠舊址以及鄧小平、宋任窮、黃敬、楊勇、蘇振華、曹里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舊居23處以及他們和部隊當年生活、工作、生產使用過的大量革命歷史文物。單拐革命舊址先後被命名、批准為省文博系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省愛國教育示範基地、河南省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點)、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