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東三支花

冀東三支花

“冀東三支花”是河北省唐山地區三種主要的文藝形式,即評劇,皮影,樂亭大鼓,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國內外有廣泛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冀東三支花
  • 釋義:唐山地區三種主要的文藝形式
  • 內容:即評劇,皮影,樂亭大鼓
  • 地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評劇,皮影,樂亭大鼓,

評劇

全國第二大劇種,原名蹦蹦戲、落子戲,又名平腔梆子戲,簡稱平戲,1935年正式使用評劇的名稱。它流行於北京、天津、河北及東北等地,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1910年前後,以成兆才為首的蹦蹦戲藝人以河北省東部灤州一帶的對口“蓮花落”為基礎,吸收東北二人轉的音樂和劇目,後來又吸收京劇、皮影、大鼓等的音樂和表演藝術,並在演出中採用全套河北梆子樂器伴奏,形成評劇的基本樣式,這一新興的戲曲聲腔劇種後來又在實踐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

皮影

又稱灤州影、樂亭影、驢皮影,是中國皮影戲中影響最大的種類之一。初創於明代末期,盛行於清末民國初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一種有著精美的雕刻工藝,靈巧的操縱技巧和長於抒情的唱腔音樂的綜合藝術。

樂亭大鼓

北方較有代表性的曲藝鼓書暨鼓曲形式,廣泛流傳於冀東、京、津及東北的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演出時由一人自擊鼓板站立說唱,另有人分持三弦等樂器伴奏。樂亭大鼓相傳1850年前後由溫榮創立於河北樂亭縣,有較為深厚的民眾基礎和文化底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