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贏的博弈

共贏的博弈

《共贏的博弈》是經濟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1月1日)一本圖書。作者翁禮華

基本介紹

  • 書名:共贏的博弈
  • 頁數:222頁
  • 裝幀:平裝
  • 開本: 16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經濟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1月1日)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ISBN: 9787505876231
條形碼: 9787505876231
尺寸: 23.6 x 16.8 x 1.6 cm
重量: 440 g

作者簡介

翁禮華,1945年生,1962年入杭州大學(今浙江大學西溪校區)化學系,1967年畢業,當過技術員、工程師、廠長、研究所長,1979年被評為“文化大革命”後的第一批省勞模。80年代從政後歷任奉化、鄞縣縣長,浙江省政府辦公廳副主任、省政府副秘書長、浙江省財政廳廳長兼省地方稅務局局長及省國資辦主任。2003年翁禮華從財政廳卸任後,改任浙江省政府經濟建設諮詢委員會副主任,財政部中國財稅博物館館長,浙江大學特聘教授、財經文史研究中心主任。
20年的從政生涯,紅紅火火,睿智通達的他,認為做官只是一個過程,是發揮自身價值的一個平台。從1993年開始,他不僅把浙江財稅工作搞得有聲有色,堅持全省財政改革“以人為本”、“四兩撥千斤”、“省管縣”、“地稅與財稅合署辦公”、“讓公共財政覆蓋農村”、實行“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轉移支付制度,而且獨闢蹊徑,以經濟視角面對歷史,寫出了大氣磅礴的系列財稅文化散文,成為令人矚目的專家型、學者型官員。歷任財政部部長和國稅總局局長對他讚賞有加,劉仲藜說他的書“融歷史性、知識性和趣味性於一體”,項懷誠稱讚他“對財稅史典籍涉獵甚廣,研究有素,說起來旁徵博引,頭頭是道”,金人慶說“現在能寫財經雜文數他第一,……不搞財經的人願意看,搞財經的更願意讀”。著名作家黃亞洲說他是一眼“深井”,作品深刻,視角獨特,在短短的幾年裡寫出幾百萬字,令專業作家望塵莫及。省作協多次為他的作品舉辦專題研討會,2000年中國作協吸納他為會員,翁禮華被稱為“中國財稅散文第一人”。
中國財稅歷史源遠流長,浩瀚龐雜,當他把財稅思想演繹成一部部著作後,他覺得還不夠厚重,於是,在其倡議並努力下,位於杭州吳山的中國財稅博物館誕生了。站在博物館學術樓的陽台上,面對湖山、斜陽,他常常感懷:人生如白駒過隙,唯有文化是永恆的。

內容簡介

《共贏的博弈》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既有改朝換代的革命,也不乏體制內的改革。在諸多改革中,作為國家命脈的財稅體制改革則始終是與人們的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它既關係到納稅人與政府利益的調整,也涉及中央與地方各級財政利益的調整。其過程是利益博弈,其目的是保持社會經濟平穩運行並獲得發展;而利益各方共贏與否則是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為成功的改革一定是共贏的博弈,共贏的博弈才能順應人心,推動發展,實現社會和諧,保證國家長治久安。

目錄

前言:成功的改革是共贏的博弈
歷史:回顧古代財稅濫觴點評財稅嬗變史事
禹殺防風奠定了中國古代中央和地方財政的分配關係
古代田制和稅制的每次變革都是各種利益博弈的新平衡
三場你死我活的利益博弈 商鞅、王安石、張居正變法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實行輕徭薄賦與統治者的長治久安
嚴重脫離實際的財稅政策和措施難逃烏托邦的失敗結局
新稅往往產生於國家政治經濟軍事發生轉折的關鍵時刻
相互妥協和利益交換的財稅政策也是一種共贏的博弈
共赴國難號召下的聚斂財稅政策支持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革命根據地 從“合理負擔”到“統一累進稅”,財稅政策和土地改革加速了解放戰爭的勝利
當代:重溫財稅改革歷程探究和諧共贏真諦
在左的指導思想和蘇聯非稅思想影響下稅收調節弱化
“公私一律”的稅改演變成了一場高層的政治風波
調動中央與地方兩個積極性 從統收統支走向分灶吃飯
地方的“肥水不外流”措施導致中央財政收入比重失衡
分稅制財政體制方案形成過程中的中央和地方利益博弈
與其砍地方財政基數,不如保基數把“蛋糕”做大
所得稅共享改革過程中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利益博弈
中央與地方在出口退稅財政負擔比例上的若干次博弈
農村稅費興廢改革中的諸多利益博弈
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的分立與合併
浙江經驗 以人為本,四兩撥千斤,把“蛋糕”做大
中國當代財稅改革大事年表
附錄:行成於思的中國財稅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