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員標準的八項條件

1951年3月28日至4月9日,劉少奇主持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研究貫徹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關於整黨建黨的決定。之前,為準備大會報告,劉少奇根據黨章並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親筆撰寫了一份手稿,提出了“共產黨員標準的八項條件”。在3月28日的大會報告中,劉少奇根據手稿講的這八條,經過整理和修改,寫進了這次會議通過的《關於整頓黨的基層組織的決議》。1985年,這份手稿被整理成《共產黨員標準的八項條件》一文,正式收入《劉少奇選集》下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共產黨員標準的八項條件
  • 制定日期:1951年3月28日
  • 起草人:劉少奇
  • 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
現實意義,背景,八項條件提出,八項條件內容,

現實意義

黨員問題,是黨的建設的基本問題。劉少奇關於共產黨員標準八項條件的論述, 是在建國初期黨成為執政黨後提出的對黨員政治素質的要求。儘管當時的歷史條件和黨面臨的任務與今天不同,但重溫共產黨員標準的這八項條件,對我們加強面向新世紀的黨的建設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新中國成立後,國內外形勢錯綜複雜。剛剛執政不久的中國共產黨一方面對如何在新環境下搞好黨自身建設的問題還缺乏經驗,缺乏足夠的思想和理論準備,另一方面黨同時還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一是新中國成立後,在國際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新中國採取敵視的態度,先是拒絕承認,繼又實行經濟封鎖,妄圖扼殺中國新生的政權,在國內,全國尚未完全解放,國民黨殘餘勢力還大量存在並猖狂活動,嚴重威脅著新中國的安全。如何鞏固新生的政權、在政治上站穩腳跟,是黨必須首先解決的刻不容緩的問題。二是新中國成立後,黨既要完成民主革命遺留的歷史任務,恢復國民經濟,又要承擔起新的更加艱巨的建設任務,在新的生產關係下“保護生產力的順利發展”o將逐漸成為黨的中心任務,黨能否擔當得起這一建設新課題將對新中國的命運和前途產生巨大影響。面對執政和建設的雙重考驗。

背景

1951年2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用3年時間進行整黨,主要任務是對全党進行一次 黨員標準的教育。為具體貫徹2月政治局會議的有關決議,3月28日—4月9日,中共中央召開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劉少奇在會上提出了共產黨員的八項條件。

八項條件提出

1951年2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用3年時間進行整黨,主要任務是對全党進行一次黨員標準的教育。為具體貫徹2月政治局會議的有關決議,3月28日—4月9日,中共中央召開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劉少奇在會上提出了共產黨員的八項條件。

八項條件內容

①中國共產黨員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部分
②中國共產黨的最終目的是要在中國實現共產主義制度
③中國共產黨必須一輩子堅持革命鬥爭
④中國共產党進行革命鬥爭必須在黨的統一領導之下
⑤中國共產黨必須把人民民眾的公共利益及黨的利益擺在自己的私人利益之上
⑥中國共產黨在革命鬥爭中必須勇敢堅決
⑦中國共產黨必須為人民民眾服務
⑧要努力學習,使自己的覺悟更加提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