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潤心

“共情潤心”國際合作課題是著眼於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基於對人類心理及教育本質、學習行為的深刻研究,開展的適應當代社會發展需要的人的核心素質——兒童心理社會能力(簡稱心力)早期關鍵經驗的國際聯合課題研究。

課題名稱,課題含義,發起人,內容和目標,研究方向,專業背景,(1)研究背景,(2)主要專家,

課題名稱

共情潤心

課題含義

共情是心理學的辭彙,即和他人一起感受、同情。研究證明,共情會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生活在被理解、接納的安全的環境中。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孩子們更容易#Nt6I4對自己產生接納與認同,也會更積極、主動地完善自我,即能夠處理好人—己關係。

發起人

凱瑟琳·斯諾、伍新春、周兢

內容和目標

通過創設專家、教師、父母、兒童四方參與的“共情潤心”環境培養兒童心理社會能力的16條關鍵經驗。

研究方向

(1)如何通過“共情潤心”的方法培養兒童心理社會能力的16條關鍵經驗
(2)專家、教師、家長、孩子四方參與的“共情潤心”教育模式

專業背景

(1)研究背景

科學研究表明,0-6歲是人格和心理社會能力形成的關鍵期。在這個特殊的階段,兒童需要通過情緒體驗,獲得正確的關鍵經驗。從而學會如何與人互動、如何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理解他人、控制自我,學習如何處理生活和人際問題,這些非智力因素會影響人的一生。
當代中國教育受傳統思想影響,注重兒童智力因素培養,缺乏對兒童非智力因素的關注;注重對兒童的“管理”、“管教”和“塑造”,缺乏對兒童心靈、情感的滋潤和對兒童幸福感的關注。大多數家長在孩子心靈成長方面的教育指導缺失,應提倡共情潤心的教養概念。
基於當前社會的發展變化及其對人才的要求,著眼於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基於對人類心理及教育本質、學習行為的深刻研究,開展了適應當代社會發展需要的人的核心素質——兒童心理社會能力(簡稱心力)早期關鍵經驗的國際聯合課題研究。

(2)主要專家

首席教育家
凱瑟琳·斯諾(Catherine Snow)教授
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美國國家研究院早期閱讀委員會主席,哈佛大學研究生院學位委員會主席,美國教育學會主席。斯諾教授結合心理與教育領域揭示兒童親職教育與教師專業發展的聯繫,深入探討兒童教育的問題與挑戰,斯諾教授多次獲得麥卡錫研究獎等榮譽獎項,2011年獲得美國教育學會終身學術成就獎。
首席幼兒教育家
周兢
華東師範大學學前與特殊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國際兒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副會長,世界學前教育組織中國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學前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
首席心理學家
伍新春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兒童閱讀與學習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教育學會學校教育心理學分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曾任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系黨總支書記,心理學院副院長、教育心理與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長。
陳秋燕
西南民族大學社會學與心理學學院副院長,研究方向心理諮詢,心理健康教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