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農業合作的願景與行動

2017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四部委聯合發布《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農業合作的願景與行動》。

前言,時代背景,合作原則,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合作機制,行動與未來,

前言

進入21世紀,世界經濟一體化加快推進,以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為主題的新時代已經開啟。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一帶一路”倡議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
農業交流和農產品貿易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路的主要合作內容。借古絲綢之路,中國從西方引入了胡麻石榴苜蓿葡萄等作物品種,並把掘井絲綢等生產技術和產品帶到了中亞,促進了沿線國家間農業技術和產品的傳播交流,亞歐非的農業文明沿著古絲綢之路交流互通,不斷發揚光大。新時期,農業發展仍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沿線大部分國家對解決飢餓和貧困問題、保障糧食安全與營養的願望強烈,開展農業合作是沿線國家的共同訴求。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農業國際合作成為沿線國家共建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最佳結合點之一。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三年來,中國與沿線國家在雙、多邊合作機制下積極開展農業領域產業對接,合作領域不斷拓展,鏈條不斷延伸,合作主體和方式不斷豐富,取得了顯著成效。為進一步加強“一帶一路”農業合作的頂層設計,制定《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農業合作的願景與行動》。

時代背景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複雜而深刻的變化,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世界經濟復甦緩慢、發展分化,國際投資貿易格局和多邊投資貿易規則醞釀深刻調整。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是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
近年來,全球農業發展格局深度調整,氣候變化對糧食主產區影響不斷加深,生物質能源、金融投機活動等非傳統因素使農產品國際市場不確定性持續加強,全球糧食安全及貧困問題仍然困擾著很多開發中國家,世界上仍有7.95億人忍受長期飢餓,20億人遭受營養不良。農業持續增長動力不足和農產品市場供求結構顯著變化,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需要共同面對的新問題、新挑戰,尤其在“一帶一路”沿線,許多國家實現糧食安全與營養、解決飢餓與貧困的形勢仍十分緊迫,亟待通過開展農業合作,共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後金融危機時代,各國更加重視農業基礎地位,更加注重全球農業資源的整合利用和農產品市場的深度開發,對開展農業國際合作的訴求也更加強烈,為“一帶一路”建設農業合作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當前,中國正與沿線國家積極開展戰略對接,共同構建“一帶一路”合作框架,雙、多邊合作機制日益完善,為開展農業合作提供了有利平台。“一帶一路”建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資金融通為開展農業合作提供了保障,為沿線國家實現農業產業優勢互補、共享發展機遇創造了良好條件。
當前,中國農業與世界農業高度關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農業合作意義重大,既是中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的需要,也是世界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有利於推動形成全球農業國際合作新格局,有利於沿線各國發揮比較優勢,促進區域內農業要素有序流動、農業資源高效配置、農產品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互利共贏發展。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對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願意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承擔更多責任義務,在國際糧農治理體系建設中貢獻中國智慧,與沿線國家分享中國經驗,為全球農業發展和經濟成長作出更大的貢獻。

合作原則

堅持政策協同。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願景對接和政策對話,尋求農業合作利益契合點和最大公約數,圍繞共同關切的重點區域、主導產業、重要產品共同開展頂層設計。充分利用沿線已有合作機制,創新推動“一帶一路”農業合作持續發展。
堅持市場運作。充分發揮各類企業的主體作用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促進沿線各國企業間開展產業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聯動發展。
堅持政府服務。發揮沿線國家政府間合作機制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農業合作中的引導和服務作用,深化對外開放,進一步提高跨境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建立健全農業對外合作服務體系,最佳化農業國際合作環境。
堅持綠色共享。尊重各國農業發展道路和模式選擇,深化“一帶一路”建設農業合作與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糧農目標有機結合,共商、共建、共享綠色絲綢之路理念,攜手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堅持互利合作。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積聚各國農業發展優勢,充分挖掘合作潛力,加強各大經濟走廊農業合作,以點帶面、從線到片推進合作進程,構建相互依存、互利共贏、平等合作、安全高效的“一帶一路”新型農業國際合作關係。

框架思路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農業發展歷史悠久,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現代農業優勢明顯,中間廣大腹地農業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各區域在農業資源、技術、產能、市場等方面各具優勢,具有較強的互補性。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農業合作是沿線各國農業發展、對外開放的共同願景,中國願與沿線各國攜手努力,共同規劃實施一批重點建設項目,創建“一帶一路”陸海聯動、雙向開放的農業國際合作新格局,為“一帶一路”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政府倡議,沿線國家加強農業合作戰略對接,秉承“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與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理念,兼顧各方利益和訴求,圍繞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重點合作內容,以農業科技交流合作為先導,深化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孟中印緬等六大經濟走廊的農業貿易投資合作,打造優勢技術、重點產品農業合作大通道,朝著共建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高水平的新型農業國際合作關係而努力。

合作重點

“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合作潛力和空間巨大,圍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發展需求和優勢,著重在以下方面加強合作。
構建農業政策對話平台。加強政策溝通,完善沿線國家間多層次農業政策對話機制,探索建立沿線國家政府、科研機構、企業“三位一體”的政策對話平台,就農業發展戰略充分交流對接,共同制定推進農業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協商解決合作中的問題,共同為務實合作及大型項目實施提供政策支持。
強化農業科技交流合作。突出科技合作的先導地位,多渠道加強沿線國家間知識分享、技術轉移、信息溝通和人員交流。結合各國需求並綜合考慮國際農業科技合作總體布局,在“一帶一路”沿線共建國際聯合實驗室、技術試驗示範基地和科技示範園區,開展動植物疫病疫情防控、種質資源交換、共同研發和成果示範,促進品種、技術和產品合作交流。共建“一帶一路”農業合作公共信息服務平台、技術諮詢服務體系、高端智庫和培訓基地,推動區域農業物聯網技術發展,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業綜合發展能力。
最佳化農產品貿易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農產品貿易通道,合作開展運輸、倉儲等農產品貿易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擴大貿易規模,拓展貿易範圍。鼓勵建設多元穩定的“一帶一路”農產品貿易渠道,發展農產品跨境電子商務。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檢驗檢疫合作交流,共建安全、高效、便捷的進出境農產品檢驗檢疫監管措施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共同規範市場行為,提高沿線國家動植物安全衛生水平。
拓展農業投資合作。發揮沿線國家農業比較優勢,充分利用相關國際金融機構合作機制與渠道,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和生產、加工、儲運、流通等全產業鏈環節投資,推進關鍵項目落地。提升沿線國家間企業跨國合作水平,採取多種方式提升企業跨國投資能力和水平,促進沿線國家涉農企業互利合作、共同發展。推動沿線國家之間開展農業雙向投資,中國歡迎各國企業來華開展農業領域投資,鼓勵本國企業參與沿線國家農業發展進程,幫助所在國發展農業、增加就業、改善民生,履行社會責任。
加強能力建設與民間交流。加強以農民為主體的能力建設和民間交流,共同開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民職業教育培訓,提高農民素質以及農民組織化水平,增進沿線國家間交流互信。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企業之間交流合作,共建跨國經營管理人員培訓基地,培養複合型跨國經營管理人才。

合作機制

為保障“一帶一路”建設農業合作順利實施,沿線國家應攜起手來,以現有合作機制為基礎,不斷完善和創新方式,促進“一帶一路”農業合作蓬勃發展。
加強政府間雙邊合作。開展多層次、多渠道溝通磋商,推動雙邊關係全面發展,為農業合作提供有力保障。在“一帶一路”建設政府間諒解備忘錄下推動簽署農業合作備忘錄或編制農業合作規劃。充分發揮現有雙邊高層合作機製作用,推動更多沿線國家和地區以及相關國際和地區組織建立高水平、常態化農業合作機制。強化政府間條法磋商,加快商簽“一帶一路”沿線雙邊投資貿易協定,加強政府間交流協調,加強投資保護、金融、稅收、通關、檢驗檢疫、人員往來等方面合作,促進企業實踐與政府服務有效對接,為開展“一帶一路”農業國際合作創造更佳環境、爭取更好條件。
強化多邊合作機製作用。深化與國際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充分利用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聯合國亞太經社會、亞洲合作對話、阿拉伯國家聯盟、中國—東協、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等現有涉農多邊機制,深化與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國際植物保護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等交流合作,加強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合作,探索利用全球及區域開發性金融機構創新農業國際合作的金融服務模式,積極營造開放包容、公平競爭、互利共贏的農業國際合作環境。
發揮重大會議論壇平台作用。充分利用中非合作論壇、博鰲亞洲論壇、“10+3”糧食安全圓桌會議、中國—東協博覽會、中國—南亞博覽會、中國—亞歐博覽會、中國—中東歐經貿論壇、中國—中東歐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暨農產品質量安全合作論壇、中國—阿拉伯博覽會等重大會議論壇平台,加強“一帶一路”農業合作交流。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框架下,逐步建立“一帶一路”農業合作對話機制、農業規劃研究交流平台,依託“一帶一路”網站建立農業資源、產業、技術、政策等信息共享平台。
共建境外農業合作園區。推動沿線國家企業合作共建農業產業園區,形成產業集群和平台帶動效應,降低農業合作成本,增強風險防範能力。引導和支持企業參與農業合作園區建設和運營,圍繞種植、養殖、深加工、農產品物流等領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最佳化農業產業鏈條,為實現經濟走廊和海上通道互聯互通提供支撐。結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意願和基礎條件,共建一批農業合作示範區,構建“一帶一路”農業合作的新載體和新樣板。

行動與未來

長期以來,中國政府一直堅定不移地推進和擴大農業對外開放,最佳化政策體系,主動融入農業全球化發展進程。“一帶一路”沿線一直是中國開展農業國際合作的重點區域,許多省區利用山水相連、文化相通等優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了富有成效的互利合作。中國西部省區立足旱作農業與中亞國家開展糧食、畜牧、棉花等領域合作,北部省區在俄羅斯遠東地區開展糧食、蔬菜等種植合作,中國南部省區立足熱帶農業,與東南亞、南亞國家開展糧食、熱帶經濟作物等種植合作,發展態勢良好,勢頭強勁,均取得了顯著成效。另外,中國通過援建農業技術示範中心、派遣農業技術專家、培訓農業技術和管理人員等方式,積極幫助“一帶一路”沿線開發中國家提高農業生產和安全衛生保障能力,為保障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
面向未來,中國將繼續推動“一帶一路”農業合作,積極參與區域性農業國際交流合作平台建設,支持多雙邊涉農國際貿易投資協定談判,共同編制雙邊農業投資合作規劃,增強對最不已開發國家農業投資,推進實施“中非十大合作計畫”,積極利用“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開展農業領域南南合作,支持開發中國家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與已開發國家農業合作方式,全面構建新型農業國際合作關係,推動全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下一步,中國將積極推動境外農業合作示範區和境內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建設,內外統籌,與沿線國家在金融、稅收、保險、動植物檢驗檢疫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加強人才交流和信息互通,分享農業技術、經驗和農業發展模式,共同規劃實施區域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升、農業科技合作與示範、動植物疫病疫情聯合防控、農產品產業一體化建設、貿易基礎設施強化、農業研發促進培訓綜合平台、農業信息化體系建設等七大重點工程。
共建“一帶一路”是中國的倡議,也是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共同願望。中國願與沿線國家一道,在既有的多雙邊合作機制框架下,兼顧各方利益,尊重各方訴求,相向而行,攜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農業合作邁向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共同為提高全球糧食安全與營養水平,推進全球農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