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雨傘

共享雨傘

共享雨傘是指企業在捷運站點、商業區、居民區、校園、酒店等提供雨傘的共享服務,是共享經濟的一種新形態。

2017年初,國內共享雨傘漸漸出露鋒芒,在廣州、深圳及江浙滬一帶開始試運行。共享腳踏車已經遍布各大城市街頭,用不了多久,共享雨傘也會在城市的街道間遍地開花。

2017年上海捷運站內開始出現共享雨傘“摩傘”,並逐步覆蓋上海的全部捷運站,滿足捷運乘客臨時借傘的需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共享雨傘
  • 英文名稱:Umbrella-sharing
  • 創立時間:2016
  • 所屬行業:共享經濟
  • 特點:方便出行、節能環保
  • 方式:按需借用、用完即還
  • 其他名稱:共享傘
產生背景,發展歷程,經營模式,社會影響,

產生背景

《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顯示,據估算,2016年中國分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為34520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參與者總人數達到6億人,比上年增加1億人左右。報告預測,未來幾年,中國分享經濟將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長。

發展歷程

2016年底,一些年輕的創業團隊開始著手籌劃和研發共享雨傘的產品和服務規範,一些校園剛畢業和沒畢業的創業青年們創立了以共享傘為載體的社交模式,其主要模式為人與人同撐一把傘,人人以傘為交集的社交模式。還有一些多年創業的有經驗的團隊,他們更專注用戶用傘的體驗,其主要模式為以雨傘的自助租賃設備為基礎,在城市範圍鋪設借傘設備的借還點,這種模式和共享腳踏車類似,都是以資本運營和技術保證來推動項目進展。其盈利模式主要為押金、租金和廣告收益。但後者的模式更注重用戶體驗,可能會成為共享雨傘的主要生力軍。
共享經濟最近被網路熱議,名為共享實為租賃,或者叫租賃經濟、租賃雨傘還更貼切些,當然大家更希望看到的是真正共享經濟的企業或團隊來獨樹一面旗幟,把用戶手中的閒置資源利用起來、共享出來,實現真正的共享與資源重用。

經營模式

共享雨傘的租金是共享雨傘企業的主要收入源。
雖然共享雨傘的經營模式與共享腳踏車相差無異,都是以押金+收費的模式運營。但共享雨傘低廉的押金使得項目需要大量資本去占領市場,可當共享雨傘遍地開花時的過剩問題勢必會吞噬部分融資規模較小的企業。此外,雨傘基本上都是在下雨天才會去使用,如果不下雨的話基本上不會有人租雨傘用,這純粹是靠天吃飯,如果連續很長時間不下雨,那該如何去盈利。更不會有人拿著雨傘去當遮陽傘。並且雨傘對於很多家庭來說都是生活日用品,基本上家家都有,它不像腳踏車、KTV那樣稀少,即便是忘記帶了,也不會每天都出現這樣的情況。已經人人都有的產品,還需要去租賃嗎?況且拿回家了還要花時間去記得還傘,時間成本確實比一把雨傘的租金要高得多。
共享雨傘的盈利模式為押金、租金、廣告和跨界合作。哪種模式更適合這個行業,還要等共享雨傘企業經過市場驗證後才能下定結論。
同時,共享雨傘也開始與金融信用機構開展合作,為用戶提供信用免押金服務。

社會影響

共享雨傘由於其符合綠色出行、節省資源、環保理念,政府對這一新鮮事物也會極力提倡和支持。
共享雨傘是社會公共服務進步的體現,也是一種人性化的關愛,釋放著濃厚的城市溫情。只是對於這項服務,還是應該做好萬全之策,既要保證設備使用正常,也要確保雨傘完好無損,使之真正成為便民利民之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