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甲人(族群)

六甲人(族群)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在廣西三江境內,除了侗、壯、苗、瑤等少數民族外,“六甲人”是一支特殊的族群,他們屬於漢族的一個支系,但卻有自己鮮明的族群特徵:有自成一體的語言“六甲話”(六甲話被認為最接近古代漢語),有“曹家節”、“榮家節”、“黃家節”、“侯家節”等“六甲人”的節日,有“大聲歌”、“細聲歌”等“六甲山歌”和曲調。三江的“六甲人”人口有3萬餘人,主要集中在古宜鎮、程村鄉一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甲人
  • 分布地區:廣西三江
  • 語言:六甲話
  • 主要姓氏:曹、榮、侯、謝
介紹,六甲山歌,六甲人分布,六甲人文化,

介紹

“六甲人”主要分布於廣西北部的三江侗族自治縣。雖然屬漢族的一支,但其“六甲話”和“六甲人”的生活習俗與當地的漢族族群有很大的差異。按“六甲人”十二大姓(侯、謝、榮、曹等)的族譜記載:他們的先民是宋朝時從福建州府上杭縣遷到廣東嘉應州(今梅州市),然後經過廣西柳州、融水或融安最後來到三江的。按《三江縣誌》說法:“宋大觀元年(1107),福建漢民曹、榮、龍、李、潘、楊、歐、馬、藍、侯、龔、謝十二姓,聯合由福建省汀州府逃難,經廣東,達柳州,而至古宜,沿河以居,……其所居地為三峒六甲,而結集於六甲者為多,故又稱為六甲人。
六甲人

六甲山歌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六甲人”創造了豐富多彩而又獨具特色的族群文化,其中尤值一提的當是“六甲山歌”,即“大聲歌”和“細聲歌”了。“六甲山歌”分“大聲歌”、“細聲歌”等不同曲調。“大聲歌”在公開場合合唱,曲調婉轉優美,為四聲羽調式;“細聲歌”在青年男女約會時唱,曲調悠揚,為五聲羽調式。兩者都以七字為一句,四句為一段。
六甲人

六甲人分布

三江六甲人自稱“客家人”,也叫“六甲人”,人口約三萬餘人,居住比較集中,村寨多設在縣境內中部低平地帶,以該縣古宜鎮大寨村為中心,沿潯江兩岸、北自八江河、林溪河下游起,東到斗江,西至佳林、大樹,南至融江、潯江匯合處老堡。清朝時三江有“六甲”之說:古宜、曹榮、程村、黃土、文村、寨準。現今這“六甲”已被重新劃分成古宜鎮、周坪鄉、程村鄉等。

六甲人文化

三江“六甲人”有著特殊的文化,他們的灶、火、火塘文化及禁忌與社會生活和信仰有著很大的關聯。
“六甲人”有著不同於當地其他民族及漢族的其他亞群體的文化,但一些習俗還是與漢族的主體有著較大的相似性,如過著漢族所認同的節日:端午節、中秋節、灶王節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