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罷工

六三罷工

六三事件引起的罷工愛國運動的勝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三事件
  • 時間:1919年6月3日
背景,事件引起,運動勝利,階級意識,意義,

背景

六三罷工,1919年6月3日,北京軍閥政府大規模逮捕愛國學生引起了上海等各地工人的愛國大罷工。
1919年5月4日由北京學生髮起,迅速發展到全國各地的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空前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他的直接目的,是反對帝國主義列強在巴黎和會上損害中國主權;同時但對北京軍閥政府在這個問題上的賣國政策。在這次運動中,剛剛發展壯大起來的中國工人階級,受國際國內革命潮流的影響,積極參加了鬥爭,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了中國的政治舞台。
還在5月4日的前兩天,濟南就有3000多工人舉行演說大會,反對日本侵占青島。5月4日以後,北京上海等各地都有許多工人同情和支持學生的愛國行動。

事件引起

雖說這次愛國主義罷工被稱為六三罷工,但實際上第一次罷工是6月5日開始的,而稱之為六三罷工的原因是6月3日是這一系列罷工事件的導火索。
1919年6月3日,北京軍閥政府出動軍警逮捕在街頭進行愛國宣傳的學生千餘人,激起了各地工人和各階層人民的極大憤怒。6月5日,上海日商紗廠工人首先舉行罷工,抗議軍閥政府的鎮壓,支援愛國學生。隨後,各業工人也紛紛罷工,投入鬥爭。到6月10日,全市罷工工人共達11萬餘人。此外還有參加商店罷市的店員7萬餘人,形成了空前的愛國大罷工。繼上海之後,唐山京奉鐵路3000餘工人、長辛店京漢鐵路工人、天津的人力車夫和杭州、九江等地的工人,也都紛紛舉行了愛國罷工;其他許多城市,如濟南、南京、長沙、武漢、杭州、蕪湖、無錫、廈門、安慶等地工人,大都參加了集會、情願、遊行示威、和抵制日貨等愛國鬥爭。

運動勝利

六三大罷工,與當時各地的學生罷課、商人罷市、共同形成了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三罷”鬥爭,使五四運動從單純知識分子的愛國運動,發展成為由廣大各階層人民參加的革命運動,給了帝國主義和軍閥政府以沉重的打擊,引起了他們的惶恐不安。
當時上海的帝國主義分子鏡湖:“第一次動搖上海工業機構的罷工。”6月9日,上海反動的軍政當局機電北京政府,要求立即接受民眾的愛國主張,平息工人罷工,以免鑄成大錯。第二天,天津總商會也向北京政府發出急電,指出:“棲息於京埠之勞動者數十萬,現已發生不穩之象。倘遷延不決,演成事實,其危厄之局,痛苦有過於罷市者!”
在工人階級和其他各界人民的強大壓力下,北京軍閥政府被迫釋放了學生,撤消了曹汝霖、陸宗輿等親日賣國賊的職務,隨後又命令出席巴黎和會的中國代拒絕在喪權辱國的契約上籤字,從而使這次愛國運動取得了空前未有的勝利。

階級意識

五四運動一個最為重要的歷史作用,就是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工人階級的政黨——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條件。而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基礎的就是工人階級意識的形成。
1920年夏,北京共產主義小組鄧中夏等在長辛店創辦的“勞動補習學校”。1920年11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領導建立了上海機器公會。這也是中國第一個真正具有階級性和民眾性的公會組織。
這些都是六三罷工的核心城市,說明了這次愛國主義罷工一方面體現了五四運動過程中,工人階級開始敢於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正面鬥爭的情況,一方面促進了工人階級在五四運動中的階級意識。

意義

六三大罷工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的、具有鮮明的反帝反封建性質的政治大罷工。
各地工人,提出反帝愛國政治要求的同時,抵抗了帝國主義和軍閥的鎮壓,抵制了向資產階級的動搖、妥協的傾向。這些都反映了中國工人階級的覺醒。
六三大罷工第一次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在革命鬥爭中的強大力量,表明它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了中國的政治舞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