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世界信念

公平世界信念

公正世界信念是人格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由美國心理學家Lerner最先提出,即人們普遍持有一種信念,即這個世界是公正的,在這個公正的世界裡,人們得其所應得,所得即應得。這種信念被看做一種基本的錯覺,是與基本歸因錯誤有關的歸因偏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平世界信念
  • 外文名:belief in a just world,BJW
  • 人格心理學:特質研究
  • 測量工具:公正世界信念量表
一、公正世界信念的定義,二、公正世界信念的形成,三、公正世界信念的結構,1、公正與不公正,2、自我與他人,3、內在公正與終極公正,三、公正世界信念的影響因素,1、文化因素的影響,2、不公正經歷的影響,3、其他變數,四、公正世界信念的雙重功能,五、公正世界信念的測量,

一、公正世界信念的定義

公正世界信念(belief in a just world,BJW)是美國心理學家Lerner最先提出的一個概念。這種信念是個體在經歷一系列公正或不公正事件的基礎上,形成的關於整個世界或社會、或特定社會現象等是否公平、公正等的穩定的看法、態度或信念。Lerner和Miller對公正世界信念有如下描述:“個體有這樣一種需要:相信他們生活在一個公正的世界裡。在這樣一個世界裡,人們得其所應得。這種世界是公正的信念,可使個體相信他們所處的物理和社會環境是穩定有序的,從而有利於個體適應這些環境。如果這種信念缺失,個體就很難使自己致力於長遠目標的追求,難以遵循社會規範行事。由於公正世界信念在個體適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所以人們極不情願放棄這種信念,並且一旦遇到例證表明世界是不公平的,無秩序的,他們就會陷入憂慮煩惱之中。”人們普遍持有這樣一種信念,即這個世界是公正的。公正世界信念的核心是:在這個公正世界裡,人們得其所應得,所得即應得。

二、公正世界信念的形成

公正世界信念是如何形成的呢?關於這一問題有兩種理論上的解釋:
1、從兒童與社會達成的個人契約(personal contract)的角度解釋
這個解釋是由理論提出者Lerner提出的,他認為兒童早期延遲滿足能力的發展體現了個人契約的初步達成,即兒童為獲取更好的結果而暫時抑制需求的即時滿足,當最終更好的結果實現時,就認為是自己應得的報償。在這個過程中,兒童對“應得與否”的敏感性逐步增強,並遵循“應得”原則來追求和實現其個人目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個體要對未來進行投資就必須考慮到自己的付出是否能獲得收穫,就需要相信世界是公正的。個體對長遠目標追求是公正世界信念需要存在的重要原因,也是公正世界信念理論中重要的理論假設。
2、從成人的公正世界信念與兒童內在公正推理(immanent justice reasoning)之間的關係來解釋
內在公正的提出者皮亞傑認為,年幼的兒童往往將某人的過錯行為與之後遭到的偶發災禍聯繫在一起,認為這是對過錯行為的懲罰,而不能認識到災禍的偶發性。這種行為與結果的直接因果關係解釋即內在公正推理。這是他律道德階段的典型特徵。兒童內在公正推理與成人公正世界信念的相似之處在於,認為一個人所獲得的後果與其之前的行為有一定的內在關係。因此,許多人將兒童內在公正推理看作是成年期公正信念的年輕版本。

三、公正世界信念的結構

1、公正與不公正

對於公正世界信念的維度,有研究者們認為公正與不公正世界信念是單維度的,公正與不公正分別處於單維度的兩極,但其結構假設備受質疑;較多的研究者傾向於認為公正與不公正世界信念是兩個不同的維度,而非同一維度的兩極;但也有研究們認為,公正與不公正世界信念是兩個呈負相關但彼此獨立的心理結構,而不是同一心理結構的不同維度。

2、自我與他人

Lipkusa,Dalbert和Siegler(1996)提出了自我公正世界信念(BJW-self)與他人公正世界信念(BJW-others)的區分。自我公正世界信念即相信世界對我來講是公正的,而他人公正世界信念則是相信世界對其他人來說是公正的,有時也被稱為一般公正世界信念(general BJW)。

3、內在公正與終極公正

Maes(1998)從時間維度上提出內在公正(belief in immanent justice)和終極公正(belief in ultimate justice)的差異。內在公正即以已經發生的事實來進行公平判斷的傾向,而終極公正則是以未來可能發生的時間來進行公正判斷的傾向,類似於某些宗教的教義,當前的不公正最終都會在未來被糾正和補償,這種補償可能來自於另一個世界或是來自來生。
4、程式-分配與自我-他人的整合結構
將公正世界信念的研究與組織公正領域的分配公正與程式公正兩維度結構結合起來,對公正世界信念的判斷基礎——應得與否進行拓展,從原有的結果應得拓展到程式應得層面,從而發展出分配公正世界(distribute just world)和程式公正(procedural just world)兩個維度。

三、公正世界信念的影響因素

1、文化因素的影響

(1)團隊精神文化與個體主義文化
(2)宗教信仰

2、不公正經歷的影響

遭遇或者見證不公平的發生往往會增強個體的公正世界信念。但當不公平達到一定程度、或是出現累計效應時,確實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公正世界信念[3]。

3、其他變數

與其他人格傾向及意識形態的關係上:公正世界信念與權威主義人格、社會支配取向、新教價值觀、右翼權威主義有正相關;在與價值觀的關係上,公正世界信念與安全、服從的價值觀呈正相關,而與自我導向的價值觀呈負相關。

四、公正世界信念的雙重功能

1、提供有意義的解釋框架和策略幫助人們應對不公正事件的威脅,在現實或是認知的層面上重建公正感
2、作為一種個人自願或者心理緩衝,減少不公正事件的消極影響,維護心理健康,並促進個體對長遠目標的追求。這是公正世界信念所帶來的適應功能。

五、公正世界信念的測量

1、Lipkus 的全球公正世界信念量表(GlobalBelief in a Just World Scale)也是較常用的測量公正世界信念的量表,O’connor 等的研究表明此量表具有較穩定的一維結構和較理想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2、蘇志強等人對Dalbert所編制的公正世界信念量表進行了修訂,在大學生中具有較好的信、效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