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務

公共文化服務

公共文化服務,是指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它是指以政府部門為主的公共部門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權利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的制度和系統的總稱,包括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資源和服務內容,以及人才、資金、技術和政策保障機制等方面內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共文化服務
  • 外文名: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 釋義: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
  • 目的: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權利
改革,理論,改變,建設,常態,

改革

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關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實現,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關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一定要從戰略高度深刻認識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黨中央作出的關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決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建設加快發展、文化日益繁榮,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局面。
——胡錦濤
2011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北京召開。此次會議將審議有關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檔案。分析指出,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來,中共首次將“文化命題”作為中央全會的議題;也是繼1996年十四屆六中全會討論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問題之後,中共決策層再一次集中探討文化課題,其戰略部署和政治意義備受關注。

理論

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內在地要求我們重視公共科學服務體系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要服務於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必然要與公共科學服務體系的建設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促進。
科學作為一種文化,是社會文化現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科學文化又有著與社會的其他文化或一般社會文化的不同之處。正確地認識兩者的關係,是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需要認真把握的一個基本方面,也是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與公共科學服務體系建設相互促進的一個基本方面。
從傳統上看,我們的傳統文化主要是一種人文倫理厚重的文化。這其中有大量的優秀的東西,值得我們好好地繼承和發揚。同時,我們的文化傳統中,科學文化是相對缺乏的。在科學技術如此地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之中的當代,科技進步和創新不僅是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強公共科學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是發展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堅持科學發展觀、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在繼承和發揚文化傳統、進行文化創新的努力中,恰恰需要將缺少的東西彌補起來,將相對薄弱的方面強化起來。在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中,也必須注意到這種基本情況,著力於改善這種基本情況。
由於科學文化與其他社會文化之間既有內在的聯繫,又有所不同,因此,為了更好地傳播和普及科學文化,要積極地注意到與其他社會文化現象和活動的互動,要積極地將科學文化的傳播和普及結合進社會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促進一般社會文化中的科學文化含量。同樣地,公共科學服務體系的建設,也要注意到這樣的內在要求,要自覺地配合、加入和融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之中,增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科學技術含量,促進公共文化體系的建設,在豐富全社會的社會文化生活中,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
正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需要正確處理好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關係,公共科學服務體系的建設也要正確地處理好科技傳播和普及事業與科普產業、文化產業的關係。在大力加強公共科學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公共科學傳播和普及活動的同時,要加大科普文化產業、文化產業支撐和市場供給,增強公共文化產品的生產供給能力。因此,我們不僅要研究公共科學服務的運行機制,而且要研究公共科學服務體系與市場的結合、互動的途徑和機制。關注科普與文化產業發展的結合,在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公共科學服務體系建設的今天,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
當然,公共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公共科學服務體系的建設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其中,包括器物層次、制度層次和精神層次。服務於全民科學文化素質提高的公共科學服務體系的建設,需要相應地全面考慮到不同層次之間的區別和聯繫。在器物層次上,需要加快公共科學服務基礎設施的建設。在制度層次上,要形成良好服務方式以及服務體系的運行機制,有效的科技傳播和普及的機制。在精神層次上,要把握好公共科學服務的內容,普及科學知識,提倡科學方法、科學態度和價值觀念。

改變

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著名京劇演員馬少敏扳著指頭介紹甘肅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狀。她建議:儘快對這些問題加以重視,促進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文化事業的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公益性文化事業建設,特別是加強社區和鄉村文化設施建設。這對於我們這些來自西部地區的文藝工作者來說,是一個好訊息。”馬少敏高興地說。
馬少敏長期服務在基層文化服務第一線,對於西部地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現狀有清楚了解。
她介紹,西部地區文化服務體系的發展,面臨著兩個比較突出的問題,直接影響到西部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和發展:一是貧困地區文化事業受經濟社會發展條件限制明顯,一直難以得到很好發展,滿足不了基層民眾的文化需求;二是少數民族地區文化保護和發展受到限制,影響文化傳承。
馬少敏介紹,甘肅現有21個民族縣市,少數民族人口224萬,其中19個縣市是貧困縣。“這些縣市大部分財政不能自給,文化事業經費嚴重短缺,民族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落後。”馬少敏說。
“關鍵的是文化專業人才非常缺乏。信息閉塞、培訓不夠,經費缺乏等原因,致使專業人才素質低,專業結構不合理。”馬少敏說。
馬少敏表示,西部地區面臨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問題僅僅依靠西部地區自己的力量在短期內很難解決。為此建議設立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文化事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這些地區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化專業人才培訓。

建設

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民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對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大意義。
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以政府為主導、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堅持城鄉、區域文化協調發展,堅持把建設的重心放在基層和農村,統籌規劃、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實施,著力改善農村和中西部地區公共文化服務網路,著力提高公共文化產品供給能力,著力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基本文化權益問題,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協調發展。
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目標任務是,按照結構合理、發展平衡、網路健全、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則,以政府為主導、以公益性文化單位為骨幹、鼓勵全社會積極參與,努力建設公共文化產品生產供給、設施網路、資金人才技術保障、組織支撐和運行評估為基本框架的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切實保障人民民眾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進行公共文化鑑賞、參加大眾文化活動等基本文化權益。
當前,要大力加強重大公益性文化工程建設,認真組織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綜合文化站和基層文化陣地建設、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建設等公共文化服務工程。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充分發揮現有文化設施作用,積極開展公益性文化活動,加大產業支撐和市場供給,增強公共文化產品的生產供給能力。要推進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創新文化服務方式,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技術,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深刻認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實加強領導,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投入機制,加強隊伍建設,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有重點分階段地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抓緊抓好。

常態

公共文化權利是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理論基礎和終極目標,也就是公共文化活動應該以人民民眾、以實現公眾的文化權利為第一目標。但是,在實際的運作中,卻經常出現背道而馳的情況。為了配合某些大的活動,正常的公共文化活動或終止或被擠占資源。讓公共文化服務成為常態,才能使之真正促進我們社會的健康發展。
有一個問題一直在困惑,那就是我們的公共文化活動究竟是為了什麼?這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
簡單而言,公共文化活動是為了實現人民民眾的公共文化權利而主辦的,公共文化權利是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理論基礎和終極目標,也就是說,公共文化活動應該以人民民眾、以實現公眾的文化權利為第一目標。但是,在實際的運作中,我們卻往往背道而馳。我們的公共文化活動,有許多的是為了上級所布置的某項工作任務,或者為了配合某些經濟的或者其他的什麼活動。不是說公共文化活動和這些活動沒有關係,事實上,它們之間的聯繫往往是天生的,難以割捨的。但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我們在配合這些活動的同時,或者終止了我們正常的公共文化活動,或者將本應該投入到正常的公共文化活動的各項資源被這些活動所擠占,從而導致公共文化活動成為經濟等各項活動的附庸,失去了公共文化在政府文化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同時,也使得人民民眾應該享受到的公共文化難以得到保障。
公共文化服務是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過程中,伴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而提出的,作為政府公共服務的一部分,它主要是強調作為一個人民的政府的社會責任、義務和歷史使命之所在。
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標誌著其生產力發展的水平、標誌著其科學技術的先進程度、更標誌著其社會的進步程度。只有保持社會主義社會文明程度的高水平,才能夠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一個富足、安康、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必須首先滿足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的需要,為提高全民文化素質、提高全社會的精神文明程度提供保障。
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必須滿足最廣大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保證全體民眾享受到基本的精神文化產品(服務),保障人民民眾最基本的文化權益。保證人民基本的文化權益是對一個健康、文明的社會的基本要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就是要確保每一個人都能夠享受到除生存權外的基本的文化權利,實現其最基本的文化需求。
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必須滿足人類文化歷史發展的需求,為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提供保障。民族文化的特色及傳承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獨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最基本的條件,因此保護人類歷史文化遺存、弘揚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發展獨具特色的民族民間文化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責任與義務。
在實際工作中,要保障公共文化活動的正常進行,我們必須明確以下幾點:
人民民眾是我們服務的主體,是我們各種公共文化服務的“顧客”、“上帝”。
這不僅僅是從一般的,為人民服務的角度講,其中還包含著經濟的成分。從經濟的角度,公共文化活動的資金來源於政府的撥款,實際的來源是納稅人的稅款,活動的買單者是全體納稅人。在參與活動的時候他們似乎享受的是免費的或低價的服務,其實,他們在納稅的同時也就訂購了各種公共服務,其中也包括我們的公共文化服務。因此,享受這種免費的公共文化活動是天經地義的,並且應該享受到的是高質量的、貴賓級的服務。也只有從這個意義上,才能真正體現出人民民眾是國家的主人。因此,決不能因為公共文化活動是免費的或低價的文化活動,我們就降低我們的活動質量、服務標準。
公共文化服務的對象是全體人民民眾,要照顧到全體人民民眾的利益和需求。
由於我們長期以來民眾文化工作的習慣,在民眾文化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更多地強調民眾文化人群非職業化、由民眾文化愛好者所組成等特徵,沿襲到公共文化服務工作中,也往往忽略了我們所要面對的人群是全體人民民眾,我們所要服務的應該是所有民眾,而不僅僅是有時間並願意參加我們活動的“銀髮一族”,或者“民眾文化骨幹”。此外,由於長期以來存在的地區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等因素,我們的公共文化服務欠了很多賬,導致大量文化貧困群體的存在,今天,國家和政府有責任和義務來補償這些文化債務。但在補償這些債務的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到更大的公共文化需求主體,不只是文化貧困群體需要公共文化服務。不要在滿足文化貧困群體的同時,又造成新的公共文化服務盲區。
人民民眾的文化需求是分層次、多元化的,不能以單一的活動提供給所有的人。
今天的公共文化服務面臨的需求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多樣化。一方面,文化發展的多樣化,導致了需求的多樣化;另一方面,服務對象的多樣化也導致了需求的多樣化。把“大秧歌”送給“白領小資”和把歌劇、芭蕾送給農民工同樣不合時宜,因此,如何豐富我們的公共文化產品,繁榮公共文化活動,成為政府文化部門、公共文化服務者所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還死抱著原來那些簡單的服務方式和傳統的節目活動,只能是最終被人民民眾所拋棄,而達不到公共文化服務的目的。
公共文化服務活動的方式應該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人民民眾對公共文化服務需求的多樣化與時代的發展也是緊密相連的,因此,我們應該與時俱進,讓公共文化服務也跟上時代發展的需求。當前,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是,相當多的文化服務單位對於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置若罔聞,相當多的文化工作者上網的主要目的是讀取電子郵件,相當多的政府文化網站只是一個擺設,裡面多是關於行政部門的介紹,少有公共文化服務。一方面,是意識上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以為文化不過就是唱唱跳跳、讀書看報,與現代科學技術聯繫不大,只要有相應的技藝也就行了,因而很少去研究作為信息社會主要代表的網路能夠給我們提供什麼樣的機會,利用這一新的平台我們能夠提供什麼樣的公共文化服務;另一方面,則是長期以來文化經費不足所致。只有觀念和保障到位,“緊隨時代步伐,創新服務方式”才能落到實處,從而抓住為人民民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大好時機。
文化是一個社會的靈魂,公共文化是社會穩定、和諧、健康發展並形成社會凝聚力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我們發展先進文化,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前提。因此,明確公共文化服務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擺脫公共文化的附屬地位,讓公共文化服務成為常態,才能讓公共文化真正促進我們社會的健康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