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年

公元5年

公元5年是劉嬰(公元5年-25年)中國傳統紀年: 年號:漢平帝元始五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5年
  • 外文名:A.D.或C.E.5
事件,出生,逝世,歷史紀事,文化紀事,雜譚逸事,

事件

新王朝的建立者。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東)人。漢元帝皇后之侄。西漢末掌握朝政。公元5年毒死平帝,自稱假皇帝。8年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新,年號始建國。不久托古改制,引發農民大起義。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被殺,新朝滅亡。
十二月,王莽毒死平帝,居攝踐祚,稱“假皇帝”,民臣稱之為“攝皇帝”。
奧林匹亞的神殿被大火摧毀。
平帝年幼,王太后臨朝,其侄王莽以大司馬輔政,於公元5年弒平帝,李儒子劉嬰,王莽輔政,自稱假皇帝,居攝三年後,公元8年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新”

出生

孺子,名劉嬰(公元5年-25年),宣帝玄孫。王莽毒死平帝後立他為帝。在位3年,於混戰中為亂兵所殺,終年21歲,葬處不明。劉嬰,楚孝王劉囂曾孫,廣戚侯劉顯子。王莽毒殺平帝後,見奪位的時機尚未成熟,再次舍大就小,於公元6年立劉嬰為帝。劉嬰繼位時,年僅2歲,由王莽攝政,改年號為居攝,不久,王莽自稱假皇帝(代理皇帝)。初始元年(公元8年)十一月,王莽稱帝,改國號為新,廢黜劉嬰,降封他為安定公,命令他閒居在長安,西漢滅亡。公元25年正月,平陵人方望等起事,劫取劉嬰逃離長安,到了臨涇,立劉嬰為帝,2月,被推翻王莽而被擁立為更始帝的劉玄,派部將帶兵前去攻打。混戰中,劉嬰為亂兵所殺。劉嬰史稱孺子嬰

逝世

孔光(公元前65~公元5)中國西漢大臣。字子夏。魯國(治今山東曲阜)人。孔子十四世孫。好經學。光祿勛匡衡舉他為方正,任諫議大夫。成帝初即位,舉為博士、尚書令。以審理冤案逐漸知名。定陵侯淳于長坐大逆罪,其妾在案發前即被休棄或改嫁。案發後眾臣以為應當株連。他獨以為不然,成帝從之。成帝綏和年間,遷左將軍。成帝卒時,當夜拜為丞相。他為官嚴守秘密,堅持原則。曾任御史大夫、廷尉,於法律頗為擅長。一度罷相,後又復職。哀帝時,與師丹、何武等擬定限田、限奴婢方案,遭官僚貴族反對而未果。

歷史紀事

王莽加九錫
元始五年(5)五月,以富平侯張純為首九百零二名公卿大夫、博士、列侯、議郎等聯名向太皇太后上書,稱頌王莽功德比伊尹和周公,請加“九錫”。“九錫”即古代帝王賜與有大功或有權勢諸侯大臣的九種物品,包括車馬、衣服、朱戶、納陛、武賁、鐵鉞、弓矢、秬鬯。太皇太后遂策命安漢公莽以九錫。
平帝死
平帝初即位,王莽恐帝外家衛氏奪其權,乃上奏太皇太后拜帝母衛姬為中山孝王后,留中山(今河北唐縣東北),不得至京師。平帝年長,對王莽留母衛後之事憤憤不平。元始五年(5)十二月,王莽在年終大祭時上椒酒,置毒酒中,毒死平帝。平帝時年十四。葬康陵。
王莽居攝踐祚
元始五年(5)十二月平帝死後,前煇光謝囂上奏太皇太后稱:武功(今陝西郿縣東)有人在打井時得一白石,上刻“告安漢公莽為皇帝。於是王莽指使同黨向太皇太后上書,要求讓他象從前的周公那樣人代替天子臨。太皇太后沒有辦法,只好順從這一要求,由王莽攝政,稱“攝皇帝”。次年,王莽改年號為攝元年(6)。三月王莽又眾宣帝的玄孫中挑選一個年僅三歲的小孩劉嬰,立為皇太子,號曰“孺子嬰”。

文化紀事

征通曉逸經者
元始五年(5)正月,王莽征天下通曉逸經、古經、天文、歷算、鐘律、國小、《史籀篇》、方術、《本草》及以《五經》、《論語》、《孝經》、《爾雅》教授者,遣詣京師,至者數千人。
揚雄撰《訓纂篇》
平帝元始五年(5),征通文字之學者,沛(今江蘇沛縣)人爰禮等一百多人至長安未央宮廷中,令說文字,任禮為國小元士。揚雄時為黃門侍郎,因采輯諸家之說撰《劉纂篇》,共收《倉頡篇》以下十四種文字之書所錄五千三百四十字。群書所載,略存於此。

雜譚逸事

孔光字子夏,孔子十四世孫。經學尤明,年未二址。舉為議郎。匡衡舉光方正,為諫大夫。坐議有不合,左遷虹長,自免歸教授。成帝初即位,舉為博士,數使錄冤獄,行風俗,賑贍流民,奉使稱旨,由是知名。光以博士選高第為尚書,明習漢制及法令。上甚信任。轉為僕射、尚書令。詔令以其周密謹慎,未嘗有過,加諸吏官。遷諸吏光祿大夫、秩中二千石、給事中,領尚書事、後為光祿勛,復領尚書事,諸吏給事中。共典樞機十餘年,守法度,修故事。上有所問,據經法以心所安而對,不希指苟合;如或不從,不敢強諫爭,以是久而安。有所存舉,唯恐其人聞知;沐日臨休,兄弟妻子燕語,終不及朝省政事。有人問光:溫室省中樹皆何木?光嘿不應,更答以它語,其不泄如是。後徙為御史大夫。綏和元年(前8)二月,成帝詔儀立皇太子。光主張立中山王,結果以議不中意,左遷廷尉。綏和二年(前7)三月,孔光為宰相,封博山侯。哀帝即位後,傅太后欲與成帝母俱尊稱號,群臣多順指。唯師丹與孔光持異議。哀帝難違大臣正議,又內迫於傅太后,遂策免師丹。朱博代為大司空。傅氏在位者與朱博共毀譖光。數月後遂策免。上丞相博山侯印綬,罷歸。後復征為光祿大夫,數月,為御史大夫。元壽元年(前2)二月,復為丞相,復故國博山侯。明年,定三公官,改為大司徒。後徙為帝太傅,旋為太師。元始五年(5)四月死,終年七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