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嘗新節

八月嘗新節是彝族的節日,歷八月十五日是花好月圓的日子,也是彝家人傳統的嘗新節,彝語叫“切戲作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月嘗新節
  • 節日時間:八月
  • 流行地區:彝族
  • 彝語:切戲作璞
八月嘗新節簡介,注釋,

八月嘗新節簡介

農此時田裡的早稻已經成熟,人們收回新谷,曬乾揚淨,用蔑囤蘿儲存起來。節日當天一定要春出新米,嘗新過節。如果遇上陰雨夭氣,就用炕展焙乾,用杵臼春出新米,保證節日吃上新米飯。
彝家人在過“嘗新節”吃飯之前,先要舀一大碗米飯餵飽家裡的狗,然後人們才能開始吃“嘗新飯”。這種習俗有一段不尋常的來歷。
相傳在遠古時代,洪水淹天,泛濫成災,人世間生靈塗炭,萬物絕種。彝族始祖阿篤兄妹帶著自家的小狗和一隻公雞,在洪水淹天時躲到葫蘆里漂流,歷盡艱辛,最後漂泊到波羅海邊的柳樹灣。到洪水退去,阿篤兄妹藏身的葫蘆掛在了柳樹上,當五更雞鳴犬吠天破曉的時候,從夭邊飛來了一隻神鷹,啄通葫蘆,阿篤兄妹得以生還。從此人世得以延續。脫險後的阿篤兄妹驚喜地發現,在狗尾巴的絨毛上還粘著幾粒穀子,在狗的膀子下還夾著兩粒扁豆②,原來是洪水到來之前,狗曾經爬到五穀堆上嘻戲打鬧粘上的。由於狗的功勞,世上的五穀糧種沒有因洪水淹天而絕種,人的生計得以延續。從此,彝族視狗為福祿的化身,救命的夥伴。平日裡悉心餵養,出門勞作牧耕形影相伴,而且忌食狗肉。每當年節或重大喜慶節日,都要先餵飽狗,然後人才能用餐。在家裡,彝族對打鳴報曉的公雞也是十分珍愛的,只要是喜慶節日或上山狩獵,都要先看雞卦預測吉凶方才出行③。他們認為雞知晨懂時,能先知先覺,有預測未來吉凶福禍的本能。
彝族過節宰雞吃飯,雞卦應由族內尊長者剝食看卦,如果有遠方的客人同桌吃飯,雞頭雞卦,一定得拈在客人碗中,以示對賓客敬重。
彝族對葫蘆和楊柳也情有獨鐘,視楊柳樹為吉祥樹,把葫蘆作為崇拜物;鷹爪則作為畢摩祭祀做法驅邪的重要法具。彝族認為神鷹拯救過人類,鋒利的鷹爪能刺破邪惡,祛惡揚善,具有無邊的法力。
彝族過嘗新米節,要接回出嫁的姑娘,請來族內的長老,親朋好友相互邀請,殺雞宰羊,慶賀豐收,品嘗新米飯。
彝族吃新米飯時,長者為尊,賓客至上,長者和賓客要坐在正堂中央“上八位”,先由長輩舉杯把盞,後生晚輩才能端碗拿筷,否則會被視為對尊長和賓客不敬。席間彝家姑娘會趁你不備,親昵地給你的碗中添滿新米飯,示意讓你吃飽喝夠,但忌諱潑灑浪費。宴席上族內長老還要說上幾句祝福的話:
家有黃金萬兩,不如穀子收上場。
金黃穀子裝滿倉,蕎麥甜酒斟滿杯,
不是白米不下鍋,不是臘肉不動刀。
吃不完來用不盡,富貴滿堂主人家。
是夜,男女老少在皎潔的月光下,吹起葫蘆笙、笛嚕,彈起大三弦,圍著篝火跳起歡快的“切托咕④”。未婚青年男女則相約成對,吹著柳葉,唱著情歌,手牽著手在幽靜的村旁竹林間幽會……

注釋

①切戲作噗—切戲:新米。作噗:開始食用,開張。全意為開始嘗新。
②扁豆—即蠶豆,相傳蠶豆原來是圓的,是狗夾在膀子下把它夾扁了。
③看雞卦—彝族的一種習俗。雞肉煮熟後可剝離出若干頭骨、胯骨。胯骨上通許多小孔,彝族根據所通孔的數量和組合排列情況來判斷吉凶。
④切托咕—切托:打穀,抖谷。咕:舞。全意為跳打穀舞。
講述:朱明貴
流傳地:楚雄彝族聚居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