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德鄉

八德鄉

貴州省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八德鄉八德鄉位於貴州省關嶺縣以城東南,距縣城約16公里,總面積88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6萬畝,總人口1.36萬人,平均海拔800—1170米,年平均氣溫17.6℃,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無霜期333天,年日照時數1694小時,礦產資源有煤、大理石等,經濟作物有早熟蔬菜、西瓜、優質大米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八德鄉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貴州省中西部
  • 下轄地區:轄14個行政村、78個村民組
  • 電話區號:0853
  • 郵政區碼:561300
  • 地理位置:貴州省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 面積:88多平方公里
  • 人口:15706人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三元宮
  • 機場:安順黃果樹機場
  • 火車站:安順站
  • 車牌代碼:貴G
基本信息,地理位置,風景名勝,農業經濟,發展政策,民族風情,八德香米,

基本信息

八德鄉是貴州省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所轄的一個鄉,位於關嶺縣城東南面,東面與鎮寧縣馬廠鄉連線,南面與鎮寧縣打幫鄉相連,西面與斷橋鎮相鄰,北面與黃果樹管委會的白水鎮相連,距縣城16公里。全鄉總面積79.5平方公里,轄14個行政村,78個村民組,3485戶,總人口15706人,其中:苗族2856人,布依族7122人,其他民族5728人。
八德鄉八德鄉

地理位置

近年來,安順市糧食局 市農業局供銷社三家聯手打造訂單農業,在關嶺縣八德鄉興建優質大米示範基地200畝。同時,八德鄉成立各村蔬菜協會,積極為會員提供種苗、農藥、技術、信息等,使該鄉蔬菜產量、質量明顯提高,今年2000多名會員僅早熟蔬菜戶均創收2萬餘元。
八德鄉

風景名勝

八德鄉境內有山名“亮燈岩”,因夜晚常常有火炬一般的亮光在山頂閃動而得名,在亮燈岩的左近就是“孟獲屯”。位地該段山嶺最高險的一峰崖上,披荊尋路,登上孟獲屯,觀山海猶如萬峰跪朝,一股王者之氣隨風而來,而今這古遺址僅剩當年房屋的基礎和幾個破舊的缸礫和殘瓦,孟獲屯的山腳就是孔明塘。相傳亦是諸葛戰孟獲的遺蹟。而曬甲山的對山關索嶺上就有古時為出黔八滇的一條悠悠千年的古棧道,並被康熙御筆親書為“滇黔瑣鑰”古城樓。棧道上的關隘旁因此而建起的“御書樓”也成為當時一勝。

農業經濟

鄉黨委政府始終把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放在重要議事日程,確定了上前、大林、坡冒、郎妹、大樹等村作為綠色、無公害早熟蔬菜生產長廊;規劃了“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種植示範區:一是大林、坡冒的優質水稻3200畝種植示範區;二是上前、郎妹、大樹蔬菜示範田3800畝。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還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條件,生產出來的水稻以米質優、口感好、外觀美而著稱,在市場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銷售份額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市場價高於其他地方產米價,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鄉黨委加大對優質米基地的投入,2003年通過政府引導,八德優質米通過參加了中國糧油行業協會農產品評比,最後從參選的農產品中脫穎而出,被中國糧油行業協會授予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糧油特等晚秈米“八德牌中國十大放心米”的稱號。2004年順利通過了“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這一認證的實現為八德優質米規模的擴大,打入國內大中型市場提供有力保障。產地認證成功後,鄉黨委、政府積極開拓優質米銷售市場,並且實現了訂單農業,有效地促進了優質米基地生產的發展。
八德青灰鵝以肉質鮮美等優良特性而令人稱讚,以高蛋白、低脂肪、無公害而成為食品的最佳之選。具有清肝明目,消化脂肪,興奮中樞神精、祛風除濕之功效深受消費者青睞。鄉黨委、政府把發展八德灰鵝生產當作一項脫貧致富、富民興鄉的產業來抓。把它作為我鄉構建和諧平安社會、富民興業的一項前景廣闊的養殖產業。把八德灰鵝這一傳統養殖業向產業化、專業化、標準化方向發展。

發展政策

近幾年來,八德鄉黨委、政府按照“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方針,銳意進取,使全鄉各項事業得到較快發展,連續六年獲縣委、縣政府年終綜合目標考核一等獎,被貴州省委、安順市委和關嶺縣委授予“五好基層黨組織”和“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如今,八德鄉以“創和諧,促發展”及新農村建設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生”二十字方針為主旋律,以“三個建設年”和“四幫四促”活動為契機,鞏固先進性教育、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創造爭優、踐行宗旨活動成果,著力解決影響農村改革、發展和穩定的主要問題,著力解決民眾最關心、最直接的重點問題,切實維護好民眾的合法權益。增強經濟實力,強隊伍建設,為農村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以嶄新的風姿,迎接新的挑戰。

民族風情

八德鄉主要的民族文化有兩種:一是布依族,二是苗族。布依族和苗族歷史悠久,是我鄉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民族。
布依族的文學藝術豐富多彩。其題材廣泛、意境優美、語言生動、富於想像力,而且有獨特的格律和韻律。民間廣泛流傳有神話、故事、寓言、諺語、詩歌、山歌、快板等口頭文學;有許多民間工藝:蠟染、紡織、刺繡、木雕,傳述古老的民族歷史,歌頌勞動人民的勤勞勇敢和宣傳黨的方針政策。
苗族文化十分豐富多彩。苗族擁有自己獨特的服飾,還有古歌、遊方歌、飛歌、酒歌、喪歌、祭祀歌諸種,苗族樂器蘆笙、嗩吶、木鼓、筒、姊妹簫、木葉等別有韻味。舞蹈最有代表性的是蘆笙舞和板凳舞,包括蘆笙排舞,蘆笙圓舞、蘆笙四方舞、蘆笙導舞、蘆笙群舞、蘆笙莽筒舞、蘆笙鼓舞等。這些舞種歷史悠久,傳承性強,普及面大,參加的人多,保留了許多原始、古樸的特徵,如注重節奏感,強調步伐整齊,群體性極強。成百上千的人在一起跳,動作卻驚人的一致,表現出一種排山倒海的氣勢。苗族競技性的舞蹈,有蘆笙雙人舞、連環套吹蘆笙舞、滾山珠等。苗族文化有巨大的歷史穿透力。

八德香米

多年來,八德鄉的水稻種植都以生產一般的雜交水稻品種為主,由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生產出來的水稻以米質優、口感好、外觀美而著稱,在市場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近年來八德米在市場上的銷售份額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且市場價格明顯高於其他地方產出的米,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因此2001年八德鄉黨委、政府作出了發展八德優質米的構想,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八德優質米基地建設實施方案,並報上級相關部門審批及備案。這一重大舉措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以及上級業務部門和縣智力支邊聯繫領導小組的大力支持,在全鄉廣大幹部民眾的共同努力下,優質米基地的建設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從水稻品種的選擇、區域的劃定、農戶的參與到市場行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實施方案,制定了詳細的實施細則,並成立了以鄉長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為優質米的發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2001年是八德鄉優質米發展的第一年,年初為了搞好此項工作,鄉黨政班子召開了專題會議,抽出部分技術人員專門從事各種水稻品比試驗及示範,目的在於篩選出適宜八德鄉發展的優質水稻品種。第一年參加此項試驗的品種有十餘個,一季下來各品種的試驗結果經過技術人員的認真對比分析,最後篩選出“貴福仙”作為優質米發展的當家品種。品種選定後,如何在農戶中推廣又成為擺在鄉黨委、政府面前的一大難題。由於大部分民眾長期受傳統農業的影響,再加上農民民眾的文化素質較低,把發展水稻作為一種純商品化生產模式,農民從心裡一時難以接受。鄉黨委、政府看到了問題所在,立即召集基地所在村的村組幹部和民眾代表開會,在會上認真分析了全鄉目前的農業發展現狀,以及優質米在市場上的發展前景,認認真真給老百姓算了一次賬,解除了部分民眾的後顧之憂。此次會議後,優質米基地的落實出現了轉機,村幹部們都紛紛表示要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積極發展好優質米基地,爭取創辦出獨具特色的農產品生產基地。
2002年優質米基地的發展進入了實質性階段。為了加快優質米基地的建設,鄉黨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措施,如為基地農戶免費提供種子、肥料、農藥,並派出技術人員在田邊地角對農戶進行指導,基地農戶一律按要求進行規範化種植。各種優惠政策措施的出台,2002年共發展和推廣了“貴福仙”200餘畝。其結果是基地農戶種植一年的水稻每畝比一般品種的水稻增收100元,戶均增收300至500元。發展優質米真正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嘗到了甜頭的農戶決定了在第二年要進一步擴大規模。2003年共發展了1500餘畝,品種有兩優363、貴福仙、金優貴99等優質雜交水稻品種。為了使基地的農戶種植達到更高的水平,鄉黨委、政府積極協調土地,統一購進水稻種,各村進行集中育苗,統一技術管理。移栽時一律按水稻寬窄行拉繩種植,大田期進行集中連片病蟲害防治,嚴格按照無公害農產品技術規程進行生產,有效地保障了米的品質。當年,八德優質米參加了中國糧油行業協會農產品評比,最後從參選的農產品中脫穎而出,被中國糧油行業協會授予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糧油特等晚秈米“八德牌中國十大放心米”的稱號。
2004年是八德鄉優質米基地生產發展的一個重大轉折點。過去的幾年來,雖然對優質米的種植都以無公害農產品的技術規程進行要求,但仍然沒有得到相關資職部門的認可,在市場上缺乏應有的競爭力。年初,縣委、縣政府把對縣蔬菜和水稻壩區的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作為縣十大實事之一,八德鄉被列為此次認證的首選區域。鄉黨委、政府緊緊抓住此次契機,積極配合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蔬菜、水稻生產壩區的土壤、空氣、水源進行取樣,使得無公害農產品的產地認證得以順利進行,加快了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的步伐。經過半年來的取樣、化驗、分析,八德鄉以生產水稻蔬菜為主的大林、坡冒、郎妹、大樹均順利通過了“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這一認證的實現為八德優質米規模的擴大,打入國內大中型市場,特別是進入省內外各大超市邁出了艱難的一步。產地認證成功後,鄉黨委、政府積極開拓優質米銷售市場,並且在這一年實現了訂單農業。給種植戶吃上了一顆定心丸,有效地促進了優質米基地生產的發展。
隨著人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市場對優質米生產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鄉黨委、政府把調整優質米品種結構作為八德鄉優質米基地發展的前提條件。2004年八德鄉從省農科院引進了茂優601、黔兩優58、汕優聯合2號等優質雜交水稻品種進行試驗,篩選出適宜八德鄉種植的優質雜交水稻品種,目的是為優質米基地品種的選擇提供科學依據。八德鄉在發展基地的同時,對開展水稻品種的試驗仍常抓不懈,基地內水稻品種的選擇完全依託品種試驗的成果,為基地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明確的目標。
2005年年初,八德鄉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精神,把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放在重要議事日程,進一步加大對優質米基地的投入,政府加強對基地的引導,著力培育出能夠適應市場需求的優質米基地。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規模,搞好對基地農戶的培訓,組建一支強有力的種植技術隊伍,為基地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一年中,鄉黨委、政府積極協調上級有關業務部門及縣智力支邊辦為農戶開展水稻栽培的培訓5次,接受培訓的農戶達1000餘人次,發放各種病蟲害防治資料1000餘份。2005年,由於縣氣候條件異常,縣內大部分水稻主產壩區都受到了較為嚴重的病蟲的危害,但由於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此次病蟲害的發生,安排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監控水稻的生長及各種病蟲害發生,並認真開展防治工作,為水稻基地生產的發展創造了一個綠色的環境,有效地保證了基地發展的這一片淨土。
經過幾年的努力,到2005年,全鄉優質米種植規模達到2500畝,占水稻種植面積的45%,平均每畝產量620公斤,總產量155萬公斤。由於種植農戶與縣糧食收儲公司簽訂了收購契約,實行保護價收購,總產值達到248萬元。優質米比一般品種每畝增值120元,使種植優質米的農戶平均每戶增加收入450元。採取公司加農戶加基地的生產經營模式,為八德鄉農村經濟的持續增長和農民的穩定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6年,八德鄉又爭取多方資金,增加了對優勢農業產業的投入,加大對基地的扶持力度。同時進一步搞好水稻品種試驗示範,設定了規範化種植示範區,增加了優質米基地的科技含量,確保糧食安全生產,促進農業增收,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注入新的活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