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公山組
  • 外文名:Bagongshan Fm
  • 階代碼:Qb
  • 地區代碼:20,21
命名,沿革,特徵,備考,

命名

徐嘉煒1958年命名八公山群。1978年華東地區區域地層表(安徽分冊)正式引用該組名。命名剖面位於安徽壽縣八公山,參考剖面位於安徽鳳陽縣宋集。

沿革

1958年徐嘉煒命名八公山群,包括上部石英岩、中部頁岩及下部石英岩。1977年安徽區調隊更名八公山組,限定含意為下部石英岩

特徵

本組底部以石英礫岩與下伏曹店組分界。主要岩性為灰白、乳白色中至厚層含海綠石、含礫石英砂岩及石英砂岩,底部為石英礫岩。本組區域分布局限,主要出露在鳳陽淮南地區,淮北徐州及魯南等地也有出露。岩性單一穩定,局部具交錯層、波痕等沉積構造,屬濱海-淺海相石英砂質沉積。厚度變化較大,淮南地區從11—192m或更厚。魯南、徐州及淮北一帶,自北向南從 78m 增至536m。本組與下伏地層的接觸有兩種情況。一是直接覆於曹店組之上,為整合或假整合接觸; 二是在缺失曹店組的地段直接超覆於鳳陽群千枚岩甚至更老的片岩之上,多表現為不整合接觸。

備考

八公山組石英砂岩曾在李四光所著《中國地質學》附的地層表中被稱為伍山石英岩(英文版1939,中文版張文佑編譯,1952),楊志堅(1960)改稱伍山組,後為一些文獻引用。鑒於伍山組一名的命名人及命名地點均不詳,作者認為用八公山組名稱為宜。
編撰者:尹崇玉
作者1:徐嘉煒
年份1:1958
作者2:安徽省區域地層表編寫組
年份2:1978
系名:新元古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