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河流域:從農業村落走向城邦國家

兩河流域:從農業村落走向城邦國家

《兩河流域:從農業村落走向城邦國家》分為兩河流域文化背景的西亞和兩河流域從平等社會走向城邦國家兩部分。在兩河流域的研究中,《兩河流域:從農業村落走向城邦國家》按照考古學研究的三個層次進行:基礎研究以考古學文化為單位建立時空框架;中層研究對社會經濟、社會組織和宗教藝術進行重構,使得原有的二維系統變為三維系統;最高層次是通過各考古學文化之間的比較,重建兩河流域從平等社會的農業村落走向城邦國家的歷史過程。

基本介紹

  • 書名:兩河流域:從農業村落走向城邦國家
  • 作者:楊建華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030397886
  • 外文名:Mesopotamia: From Village to City State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319頁
  • 開本:16
  • 品牌:科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兩河流域:從農業村落走向城邦國家》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楊建華,1955年生於長春。歷史學博士,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包括考古學史與考古學理論、西亞兩河流域史前考古、中國北方與歐亞草原青銅時代與早期鐵器時代考古。主要著作有《外國考古學史》《兩河流域史前時代》《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北方文化帶的形成》《公元前2千紀的晉陝高原與燕山南北》等。

圖書目錄


前言
上編
兩河流域史前時代的文化背景:西亞的定居、農業與村落的出現
第一章西亞的自然環境與文化分區
第二章西亞農業起源
第一節柴爾德與“農業革命”
第二節西亞農業起源的年代、氣候與動植物
第三章定居生活的開始——後舊石器時代
第一節定居初萌的卡巴拉文化
第二節繁榮階段的納吐夫文化
第三節文化蕭條的後納吐夫階段
第四節扎格羅斯山區的定居初現——扎維·克米—沙尼達爾文化
第四章農業經濟的出現——前陶新石器時代早期
第一節石器與建築
第二節發達的利凡特南部——耶利哥遺址
第三節最早的宗教文化區——戈貝克里祭祀區
第五章農業村落的普及——前陶新石器時代晚期
第一節石器與泥製品
第二節文化重心的北移
第三節墓葬以及反映的性別分工
第六章前陶新石器向有陶新石器的過渡
第一節史前西亞最大的城鎮——恰塔爾遺址
第二節西亞農業起源的第一個發現——耶莫遺址
第三節扎格羅斯山地最早的陶器
第七章農業起源與村落普及的發展軌跡
第一節西亞農業起源的過程
第二節從定居到村落普及的發展過程
中 編
兩河流域從農業村落到城邦國家
第一章自然環境與考古學文化時空背景
第一節自然環境
第二節考古學文化的時空框架與絕對年代
第二章經濟生活:農業與手工業
第一節從刀耕火種的旱作農業到精耕細作的灌溉農業
第二節生產技術的革新進步與冶金業的出現
第三節生產力發展與社會變化
第三章房屋建築、村落布局與聚落形態
第一節以社區為本位
第二節以建築為本位
第三節社區的功能分化
第四節社區的分層
第五節更高層次的整合
第六節聚落髮展變化的過程
第四章墓葬與喪葬習俗
第一節肢解葬俗
第二節集中埋葬於建築內的習俗
第三節喪葬習俗複雜的哈拉夫文化
第四節家庭葬的出現
第五節不同階層墓地的形成
第六節墓葬所表現的社會等級和文化傳統
第五章藝術與宗教
第一節樸素的藝術與巫術的萌芽
第二節敬神文化的初現
第三節發達的巫術文化
第四節敬神文化的發展
第五節敬神文化在兩河流域的確立
第六節彩陶所見的美學及其社會意義
第七節宗教與社會的發展
第六章記錄系統與文字
第一節三維記錄系統
第二節印章和印紋
第三節二維記錄系統
第四節文字起源的討論
第七章分工交換與文化傳播
第一節專業化分工與交換以及貿易的發展
第二節文化傳播與融合
第三節兩河流域與黃河流域文化傳播的比較
下 編
社會演進過程的考察
第一章兩種平等社會:哈蘇納文化與薩馬拉文化
第一節兩者之間的文化關係
第二節社會結構比較
第二章兩種分層社會:哈拉夫文化與歐貝德文化
第一節兩者之間的文化關係
第二節社會結構比較
第三章文明前夜與國家雛形:歐貝德文化與烏魯克文化的比較
第一節兩者之間的文化關係
第二節社會結構比較
第四章早期城邦制國家的重大考古發現
第五章世界各地文明起源的比較研究
第一節兩河流域從農業村落到城邦國家的發展歷程
第二節與中國文明起源的比較
第三節與其他大河流域文明的比較
中英文專有名詞對譯表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