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團一隊

兩團一隊

兩團一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兩團一隊”的簡稱,其中兩團是指“中國人民解放軍文工團”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一隊是指“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視窗部隊,各團均為師建制,除開各地方軍區文工團外其餘各團均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由於兩團一隊對士兵的要求與普通部隊差別很大,要求的專業技術和身體素質都較高,因此各團團長都享受軍級幹部待遇。各團均擔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後勤等不同的任務,因此習慣上將其統稱為“兩團一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兩團一隊
  • 全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兩團一隊
  • 首次出現:1949年10月16日
  • 訓練內容:軍姿、正步、表情、軍刀營地生活
  • 一隊: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
  • 兩團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文工團”
  • 兩團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
中國人民解放軍文工團,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話劇團,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劇團,解放軍海軍政治部文工團,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歷史,隊員選拔,訓練內容,

中國人民解放軍文工團

中國人民解放軍文工團包括: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解放軍總政治部話劇團、解放軍總政治部歌劇團、解放軍海軍政治部文工團、解放軍空軍政治部文工團、解放軍空軍政治部話劇團、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解放軍二炮文工團、解放軍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解放軍瀋陽軍區前進歌舞團、解放軍瀋陽軍區前進話劇團、解放軍南京軍區前線文工團、解放軍濟南軍區前衛文工團、解放軍蘭州軍區戰鬥文工團、解放軍成都軍區戰旗文工團、解放軍廣州軍區戰士文工團、武警總隊文工團。
兩團一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

中國軍隊專業音樂舞蹈表演團體 。簡稱總政歌舞團。1953年成立。下設創作室、合唱隊、舞蹈隊、樂隊和舞台美術隊等部門。該團作品以反映中國軍事題材和現實生活為主,多方位多角度地 塑造中國軍人的形象,表現軍民魚水之情。
主要舞蹈作品有《狼牙山五壯士》、《羅盛教》、《湘江北去》、《驕楊頌》、《戰馬嘶鳴》、《雪山哨兵》和《刑場上的婚禮》等;音樂作品有《英雄戰勝大渡河》、《 祖國萬歲 》、《我站在鐵索橋上》、《庫爾班大叔您上哪兒》、《野營路上》、《再見吧,媽媽》、《懷念戰友》等。該團堅持深入部隊、邊防為戰士演出,並先後赴前蘇聯羅馬尼亞波蘭日本朝鮮等國訪問演出。
總政治部歌舞團成立於1953年5月。40多年來,歌舞團以其鮮明的時代精神、濃郁的民族特色、英武的軍旅風采而享譽國內外。歌舞團為士兵服務的足跡遍布全國城鄉和邊防海島,同時作為國家與軍隊的文化使者,出訪幾十個國這用地區,傳播華夏文化,贏得廣泛讚譽。
建團以來,歌舞團創作演出的許多藝術作品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藝術感染力,先後有上百人次和百餘個歌舞作品在全國、全軍文藝匯演和重大比賽中獲獎,並積累了眾多保留節目,如50年代的歌曲《英雄們戰勝了大渡河》、《祖國萬歲》、《我站在鐵索橋上》,舞蹈《陸軍腰鼓》、《不朽的戰士》;60年代的歌曲《庫爾班大叔您上哪兒》、《回延安》,舞蹈《比武》、《怒火在燃燒》;70年代的歌曲《毛主席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長》、《再見吧!媽媽》,舞蹈《戰馬嘶鳴》、《練兵場上》;80年代的歌曲《沒有強大的祖國哪有幸福的家》、《小白楊》、《我們是黃河泰山》,舞蹈《士兵進行曲》、《海燕》、《在希望的田野上》、《祥林嫂》、《昭君出塞》;90年代先後與部隊兄弟文藝團體共同創作演出《人民軍隊忠於黨》、《人民軍隊愛人民》、《人民軍隊愛祖國》、《偉大的長征》、《我們的隊伍向太陽》等大型主題歌舞晚會和歷年春節"雙擁"文藝晚會,並留下了本團創作演出的反映人民軍隊光輝歷程的大型歌舞作品《軍魂》、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而創作演出並獲得文化部文華獎的大型音舞詩《國魂》,留下了歌曲《珠穆朗瑪》、《一二三四歌》,舞蹈《壯士》、《英雄》、《士兵的假日》、《飛天》等。
總政歌舞團先後擁有一大批知名的藝術家,主要有:著名編導董小吾、胡果剛、朱東林、張文明、蔣華軒、劉英、於增湘、孫加保、左青、張繼鋼、著名詞作家魏風、陳克正、李幼容、高峻、瞿琮、賀東久、趙大鳴;著名作曲家時樂蒙、孟貴彬、彥克、陸祖龍、傅庚辰、徐錫宜、張乃誠、士心、孟憲斌、丁曉里、張卓婭;著名指揮家胡德風、徐新、劉雲厚、鄭健;著名歌唱家、舞蹈家、演奏家、曲藝表演藝術家教蘊喻、徐有光、寇家倫、蘇盛蘭、左哈拉、武文夫、李雙江克里木董文華、程志、王秀芬、郁鈞劍、熊卿材、閻維文毛阿敏黃宏蔡國慶、馬永木、王中孚、劉敏、周桂新、董貞瓊、王霞、沈培藝、李清明、曾民信、李延、陳敏、劉小娜、尹卓林、黃啟成、邱輝;著名舞美藝術家劉和平、畢啟亮、宋立、樊躍、沙曉嵐等。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話劇團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話劇團1953年5月組建於北京,當時全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文藝工作團話劇團。它的前身是1951年3月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文藝工作團戲劇隊。1980年12月,總政文工團建制撤消,話劇團編制單列,定編為正師級單位,全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話劇團。 總政話劇團在組建過程中,其成員先後來自原華北軍政大學文工團、第四野戰軍炮 兵政治部文工團、裝甲兵政治部文工團(原為第一野戰軍第二兵團文工團)、軍委工程兵學校文工團、第四高級步兵學校文工團(原抗大總校文工團)、西南軍區政治部戰鬥文工團(原八路軍一二零師戰鬥劇社)、總高級步兵學校文工團(原新四軍雪楓劇社)、總後勤部文工團等八個單位的戲劇工作者,並從軍隊和地方等文藝團體中吸收了部分優秀人才,逐步形成了一個專業設備齊全,藝術人才眾多。
50年來,總政話劇團創作演出了286部大型話劇、獨幕劇、小品,拍攝了400多集電視連續劇,錄製了多部優秀廣播劇,大小演出累計上萬場次,為中國軍旅話劇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國話劇舞台上,享譽四方。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劇團

總政治部歌劇團成立於1956年,是全軍唯一的大型專業歌劇藝術團體。40多年來,劇團創作和演出了大量以軍事題材為主,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和時代精神的歌劇,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 劇團創演了《白毛女》、《志願軍的未婚妻》、《柯山紅日》、《劉胡蘭》、《傲蕾·一蘭》、《同心結》、《大野芳菲》、《黨的女兒》、《克里木參軍》、《沙海中秋》、《蘆花白·木棉紅》、《中國歌劇片段精選》、《屈原》等百餘部歌劇。其中《黨的女兒》獲文化部第二屆文華大獎、全國優秀劇目獎;《克里木參軍》獲第五屆文華新劇目獎和第四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大型音樂劇《蘆花白·木棉紅》獲1996年全國歌劇觀摩演出優秀劇目獎、第七屆文華新劇目獎。劇團還排演過前蘇聯歌劇《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義大利歌劇《托斯卡》,以及許多外國名歌劇的選場,為中國歌劇藝術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劇團造就和聚集了丁毅、田川、張啟舜、王雲之、陳奎及、王祖皆、張越男、張海倫、楊洪基、張積民、王靜、秦魯鋒、孫麗英、程桂蘭、潘淑珍等一大批馳名軍內外的優秀歌劇藝術家,湧現了戴玉強、黃華麗、陳淑敏等才華橫溢的歌唱家。 劇團曾出訪過俄羅斯等國家以及香港、澳門地區,藝術家們的精彩演出為祖國和人民解放軍贏得了榮譽。 劇團現有著名藝術家:楊洪基(一級演員,代表作品歌劇《屈原》、《黨的女兒》)、張積民(一級演員,代表作品歌劇《兩代風流》、《火紅的木棉花》)、王靜(一級演員,代表作品歌劇《芳草心》、《大野芳菲》)、秦魯鋒(一級演員,代表作品歌劇《同心結》、《特區迴旋曲》)、孫麗英(一級演員,代表作品歌劇《沙海中秋》、《黨的女兒》)、程桂蘭(一級演員,代表作品歌劇《蘆花白·木棉紅》、《黨的女兒》)、潘淑珍(一級演員,代表作品歌劇《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兩代風流》)等。

解放軍海軍政治部文工團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政治部歌舞團(原名海軍政治部文工團)成立於1951年5月,由四野編入海軍的幾個部隊文工團合編而成。
歌舞團具有很強的創作實力,擁有胡士平、單文、呂遠、王錫仁、劉詩召、付林、王持久等一批卓有成就的詞曲作家、舞蹈編導和舞美設計師。藝術家們創作演出的歌劇《紅珊瑚》,以其很高的藝術成就載入歌劇史冊,成為中國歌劇經典之一;歌舞《水兵光榮》把毛主席視察海軍這一重大事件,以藝術的形式搬上舞台,為後人留下深遠影響。大型油畫《檢閱》深刻表現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央軍委海上大閱兵的恢弘情景,在全國美展上引起轟動,一舉奪得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大獎。歌舞團創作的大量優秀歌舞等作品在軍內外獲獎和廣泛流傳,如歌曲《人民海軍向前進》、《西沙我可愛的家鄉》、《我愛這藍色的海洋》、《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軍港之夜》、《泉水叮呼響》、《愛的奉獻》、《父老鄉親》、《大雁情》、《天藍藍,海藍藍》、《紅月亮》等;舞蹈《輪機兵舞》、《華夏喜鼓》、《錨的隨想》、《搏風擊浪》、《相逢離別時》等。
歌舞團培養造就了幾代海軍歌舞藝術人才,主要有呂文科、卞小貞、蘇小明、李靜嫻等著名歌唱家。90年代以來,青年歌唱演員宋祖英、范琳琳、呂繼宏、陳紅等一批新秀脫穎而出,享譽軍內外:宋祖英在全國少數民族聲樂大賽中獲一等獎,在第五屆中國音樂電視大賽中,一人獲得兩個金獎;范琳琳被評為第二屆全國影視十佳歌手;呂繼宏在文化部主辦的民族唱法大賽中榮膺第一名;陳紅在第五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中獲得專業組通俗唱法第二名。近幾年又有不少新生力量加入到海軍歌舞藝術的行列中來,在這塊藍色的藝術沃土上鍛鍊成長。
現任團長國家一級演員,歌唱家,大校:宋祖英。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

又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管樂團。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隊大型音樂表演團體。國家的禮儀樂隊,中國唯一的大型管樂演奏團體,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於1952年7月正式成立,全團400餘人。羅浪王建中石磊馬國平劉玉寶曾先後擔任團長。樂團的主要任務是為國家和軍隊的重大典禮、重要會議、迎送國賓等儀式舉行音樂演奏,在藝術上著意追求中國氣派。樂隊合奏水平日益提高,能較完美地演奏不同時代、不同體裁和風格的中外作品;培養出藝術造詣較深的指揮獨唱、教學等人才;建立了具有豐富軍樂寫作經驗的創作隊伍;積累了一批水準較高的曲目,樂團的保留曲目包括《北京喜訊到邊寨》、《運動員進行曲》、《人民軍隊永遠向太陽》、《祖國交響樂》等。軍樂團經常接待來自各個國家的元首和首腦。樂團還經常舉辦音樂會,出訪世界各地。樂團以雄壯、磅礴的氣勢,明快、清新的風格,高超的演奏水平,為中國軍樂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藝術家包括指揮家劉玉寶、呂蜀中,作曲家李延生魏群,演奏家孫大方(圓號)、朱堯洲(小號)、牛占英(雙簧管)等,歌唱家韓芝萍王莉華等。
兩團一隊
軍樂團自組建以來,以嚴整的軍容、嚴明的紀律和精湛的技藝完成各類司禮任務5000餘次,先後迎送過100多個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和軍事代表團,承擔並完成了國家慶典和全國黨代會 、人大、政協等重要會議的音樂演奏任務。軍樂團每年組織人員深入部隊慰問基層官兵,在全國各地巡迴演出。迄今已演出軍樂團在歡迎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宴會上演奏音樂會2000餘場。作為國內管樂藝術的重要基地,軍樂團經常組織專家為全國全軍近百個管樂隊進行輔導,為普及和提高我國的管樂藝術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軍樂團還應邀赴日本泰國法國芬蘭新加坡義大利荷蘭等國家及香港澳門地區參加國際性軍樂比賽和訪問演出。
軍樂團在藝術上追求民族化 、專業化、大眾化,並以演藝上乘、形式多樣、格調清新、 雅俗共賞、氣勢恢宏的特色而獨樹一幟。演出形式有:不同規模和形式組合的合奏、重奏、齊奏,各種管樂器獨奏,聲樂獨唱、 重唱,佇列行進吹奏表演及說唱藝術表演等。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創作和演出了一大批觀眾喜聞樂見的音樂作品,為廣播電台 、電視台、音像公司提供了大量音樂節目,錄製、灌制百餘種音樂唱片、磁帶,出版發行數百冊(份)管樂總譜和專著。先後有200多部(首)作品、100多人次在全國和國際比賽中獲獎。主要代表性曲目有:《交響詩--風暴》、《北京喜訊到邊寨》、《葬禮進行曲》、《萬歲,偉大的祖國》、《軍民並肩》、《運動員進行曲》、《騎兵團進行曲》、《熱巴》、《羌歌》、《阿細舞曲》等。
軍樂團培養造就了一批有一定影響的藝術人才,主要有劉玉寶、呂蜀中、程義明、馬文、于海、李桐樹、李延生、鄭路、魏群、季承、嚴曉藕、王和聲、牛占英、孫大方、朱堯洲、李復、魯濟生、駱延禧、齊景全、逄豐成、趙偉明、李昌虎、韓芝萍等。

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

全稱: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主要擔負迎送外國元首、政府首腦、軍隊高級將領及紀念、慶典等重大國事活動的儀仗司禮任務。禮儀是一個國家文化的精華,軍人執行的國禮、軍禮更是一種精粹。
兩團一隊
三軍儀仗隊建隊以來,先後圓滿完成了外國首腦訪問,香港澳門回歸政權交接儀式升國旗,奧運會、殘奧會開閉幕式國旗升降、頒獎等3000多次儀仗司禮任務,被中央軍委授予“軍旅標兵”榮譽稱號,贏得了國內外公眾和輿論的廣泛讚譽。

歷史

1946年3月4日,為迎接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上將,展現解放區人民軍隊的力量,黨中央決定組建一支儀仗隊。當時從駐南泥灣某團中挑選500名戰士,組成了我軍歷史上第一支儀仗隊。1949年10月底,毛澤東主席指示中央警衛團將警衛營的一連改為儀仗連,擔負外國大使呈遞國書時的儀仗任務。同年10月16日,儀仗連首次出現在蘇聯駐中國大使向毛主席遞交國書的儀式上。
1952年,周恩來按照毛主席指示,正式組建儀仗隊。具體條件是:政治素質一流,身體條件好,個頭適中,相貌英俊。1953年6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正式組建。同年,11月12日,朝鮮首相金日成來華訪問,新組建的中國儀仗隊迎來建隊後第一位外國元首。195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正式改建為陸、海、空三軍儀仗隊。

隊員選拔

儀仗隊的選拔,過去建隊初期,是從全軍訓練好的新兵中挑選。60年代開始,是從全國各地徵選。選拔的條件非常苛刻,身高要求一米八零以上,體重八十公斤左右,還要求五官端正,目光有神等等。選拔的條件甚至超過飛行員,潛水員。儀仗隊選拔的身高要求在1米85到1米90之間!並且歷年選拔條件和身高都有所提高。

訓練內容

【軍姿訓練】
軍姿是軍人最基本的姿態,也是軍人的必修課目,在三軍儀仗隊中,每一個儀仗兵的站姿都要求挺拔,自然,並能在炎炎烈日和凜冽的寒風中紋絲不動的站立三個小時以上。
【正步訓練】
正步是儀仗隊的基本步伐,也是儀仗隊員最基本的訓練,同時也是對他們以智力和耐力的培養與鍛鍊。為了從練兵場走向閱兵場,他們每個人每年平均要穿破七雙皮鞋,每一個士兵腳上都有磨破的傷痕。正步伴隨著每一個士兵走完他的軍旅生涯。每一個儀仗兵隊員在服役期間說走出的正步相當於一個兩萬五千里長征。
【表情訓練】
在三軍儀仗隊中,表情是對內在氣質修養等多方面的檢驗。在這裡,每個儀仗兵,面對外賓時要求神采奕奕,不卑不亢。他們要在迎風迎光的條件下訓練眼神,30秒不能眨眼,不能流淚。透過他們的目光,體現出的是中國軍人的精、氣、神。
【軍刀訓練】
中國儀仗隊的持刀禮節是從1992年開始的。它是跟中國歷史上無數用到何其並用刀種的有關理解,參照國際慣例設計出的拔刀、撇刀、立刀、托刀、舉刀、刀入鞘這六種具有中國軍人特色的持刀禮節。軍刀與儀仗隊的結合構成了中國軍隊儀仗兵特有的風帆。
【營地生活】
三軍儀仗隊是一群特殊而普通的軍人。說他們特殊,是因為他們直接肩負著國家的使命,代表著民族的尊嚴。說他們普通是因為他們和其他軍人有著同樣的待遇,有著正常的一日生活秩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