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態經營

全生態經營

西班牙語作Lago de Chapala。

墨西哥中央高原哈利斯科(Jalisco)州和米卻肯(Michoacan)州間。為墨西哥最大湖泊,東西寬約77公里(48哩),南北長16公里(10哩),面積1,080平方公里(417平方哩)。湖大水淺。湖東有萊爾馬(Lerma)河注入。景色秀麗,氣候宜人,魚產豐富,適宜垂釣、捕撈。湖濱已成為遊覽勝地。有公路、鐵路和航空線可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生態經營
  • 外文名:Lago de Chapala
  • 地點:墨西哥中央高原哈利斯科
  • 面積:1,080平方公里
全生態經營的基本概念,全生態經營的理論可行性,全生態經營存在的問題和局限性,

全生態經營的基本概念

西班牙語作Lago de Chapala。
全生態經營模式與生態經營模式存在相同點,即它們都以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作為理論基礎,都要求在發展過程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滿足經濟需要的同時不破壞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但不同於生態經營模式,全生態經營突出了“全”這一特點。“全”在全生態經營這一概念中有三層含義:第一,該模式構建的生態系統具備使其可以持續發展的所有要素;第二,該模式對環境完全友好;第三,該模式儘可能避免人為干預,順其自然、無為而治。與農業生態學、森林生態學等不同,全生態經營不是一門學科,而是一種經營模式。使用“全”修飾“生態經營”不是對其內涵進行擴展而是限制,因此“全生態經營”這一概念的提出並無不妥。

全生態經營的理論可行性

全生態經營是對可持續發展模式的一種探索。可持續發展並沒有固定模式,人們所關心的是某種發展模式可否持續,而非以何種方式、基於何種指導思想。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樸素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如《呂氏春秋·義賞》中提到:“竭澤而漁,豈不得魚,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齊民要術》中的“順天時,量地利”等。全生態經營的哲學基礎引自中國古代道家創始人老子的“無為而治”。老子的思想有其可取之處,當然也存在局限性。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們應該批判地吸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全生態經營中的“無為而治”指在儘可能少甚至完全沒有人為干預的情況下,達到既獲取農林產品又不破壞生態環境的目的。《林》一文並未如《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性及其對文化保守主義批判》所述,援引了老子思想中“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等消極部分。全生態經營的“無為而治”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對於探索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全生態經營模式受日本農學家福岡正信的自然農法的啟發而提出,兩者哲學基礎相同。福岡正信主張,人類應採用“與自然共生的農法”,並確立“不耕地、不施肥、不用農藥、不除草”的農法法則。在自然農法的發源地日本,全國各地都有相應的自然食品流通中心,組織自然農法的實施,使各農戶生產出來的自然產品能夠按計畫生產和上市。目前,日本國內有機食品供不應求,尤其是以自然農法生產出來的稻米和生制食品十分緊俏,與化學農法生產的食品過剩現象形成鮮明對比。除日本外,美國部分地區沿襲日本福岡的自然農法研究,以自然農法生產的自然食品正成為美國消費市場的熱點,近年來其銷量每年增加10%。大多數法國人關心環保自然農業,20世紀80年代法國實施自然農業的農場有5000多個,累計面積達10萬hm2。自然農法在我國山東省的青島、煙臺、臨沂、濟寧、濰坊、東營和德州,以及海南省眾多地區和陝西省、甘肅省等地得到部分推廣,建立了以種植蔬菜、水果和花卉為主的省級自然農法示範基地,還在北京、天津、黑龍江、吉林、河北、山東、陝西、湖南等全國l5個省市進行示範、推廣工作,已經取得良好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並深受廣大農民的歡迎。

全生態經營存在的問題和局限性

首先,人工農林生態系統比較脆弱,離開必要的人為於預很難穩定運行。自然生態系統經過長時間演化,結構和功能趨於完善,多層次的食物鏈構成錯綜複雜的物質、能量循環網路,其穩定性和自我修復能力遠勝於人工構建的農林生態系統。受到外界不利因素干擾時,人工生態系統容易被破壞且難以自我修復。例如德國“近自然森林經營”模式。該模式充分利用森林生態系統內部的自然生長發育規律,從森林自然更新到穩定的頂極群落這樣一個完整森林生命過程的時間跨度來計畫和設計各種經營活動。這一模式首先在薩克森州混交林的營造試驗中獲得初步成功,旋即在歐洲國家得到廣泛套用。但是由於原生環境被破壞後,以強大的工業支撐來恢復再建的德國林業缺乏喬、灌、草、藤兼備的植物體系和以植物為基礎自我平衡相互維繫的食物鏈,其生物多樣性相對很弱,對災害的防範能力很差。
2004-2005年德國30%左右的森林遭到嚴重損壞,其中尤以橡樹損壞為甚。為確保人工農業系統持續穩定高產出,傳統農業不得不使用農藥、化肥、灌溉或其他方式對其進行人為干預,以削弱或消除影響系統穩定的不利因素。而全生態經營模式強調減少甚至完全脫離人為干預,這對人工生態系統抗干擾和自我修復能力提出更為苛刻的要求。在現有科學技術水平下,很難在較短時間內,構建一個穩定性可與長期演化形成的自然生態系統相媲美的人工農林生態系統。
其次,全生態經營模式僅限於對產出要求不高的情況下小範圍試運行。該模式在農業上大面積推廣尤為不現實。農業是人類利用自然環境條件,依靠生物的生命機能,通過勞動、控制或者強化生物體的生命活動過程,以獲得足夠多所需物質產品的社會生產部門。其目的是為人類提供充足的食物以及其他農產品,滿足人類最基本的物質需求。隨著世界人口不斷膨脹和耕地日漸減少,農業所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農業高產出,是當今迫切解決全人類溫飽問題最為現實的途徑。全生態經營模式的核心是儘可能少甚至完全沒有人為干預。可以想見,這種完全順其自然的生產模式,生產效率十分低下,產量難以得到保證。如果大規模實施全生態經營模式,則根本無法滿足人類對農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