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藝術史

全球藝術史

《全球藝術史》是2012年2月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約翰·基西克。

基本介紹

  • 書名:全球藝術史
  • 作者:約翰·基西克 
  • 譯者:水平、朱軍
  • ISBN:9787544341585
  • 類別:歷史書系
  • 頁數:493
  • 定價:88.00元
  •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2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全球藝術史》匯集了5000年全球繪畫、雕塑及建築藝術的動人故事,透過近500幅曠世傑作細數藝術發祥至今的潮流、演變與輝煌。 本書從獨特的觀察視角剖析了50餘幅巨作,例如喬托的《哀悼基督》《聖母子》、馬薩喬的《逐出伊甸園》《聖三位一體》、達.芬奇的《岩間聖母》《最後的晚餐》、米開朗基羅的《大衛》、拉斐爾的《亞歷山大城的凱瑟琳》、提香的《田野合奏》等等,著力挖掘藝術構想的精髓,闡釋獨具匠心的創作技巧,體現廣大和精微並重、深入和淺出兩立的特色,實為研究之佐,入門之徑。 大多數的藝術史讀物分為兩個相當鮮明的陣營:一種是引用傳統西方藝術書籍的教義式的鑑賞;另一種是標榜“新時代”的教材,事實上採用的是多元化的觀點。關於藝術在社會和歷史環境中的作用問題,沒有給讀者提供任何觀念。而《全球藝術史》的特點是以地域和時代的大文化為背景,介紹、分析藝術流派、藝術家和藝術作品。

作者簡介

約翰·基西克既是一位聞名遐邇的畫家,又是一位藝術評論家,在加拿大圭爾夫大學的美術音樂學院擔任院長,多年來在藝術領域一直孜孜以求。早在上高中的時候,他的學習就名列前茅,並擅長繪畫與體育。畢業之後,他做出了在美術音樂學院工作的選擇,致力於把自己的學生教育成懂得藝術的人,無論學生們將來是否成為一位職業美術家或音樂家。

目錄

致謝 1
前言 3
引 子 6
影像的力量 8
作為語言的視覺藝術 11
藝術及其編碼 14
語彙課 16
線 16
灰度 18
色彩 19
和諧和無序 22
不斷變換的面孔 24
善、惡、醜 26
修訂 28
課程設定 28
第一章
藝術之始 30
藝術的本質 33
舊石器時期的圖像 34
拉斯科洞穴 35
威倫道夫的維納斯 37
安全的後方居民:新石器時代 38
石陣 40
史前與原始文化 41
藝術及其更為複雜社會的發展 45
紀念性建築(monuments)的意義和功能 46
古埃及文明的興起 49
古埃及藝術與永恆的觀念 50
紀念性建築與權力 52
美索不達米亞文化 54
古代中國 57
印度河流域文化 59
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 59
概述 61
第二章
古典世界的藝術 62
古希臘的藝術和觀念 66
自然主義 67
人體 68
現實主義 69
古希臘藝術的起源:
公元前1000—公元前600年 70
陶器 71
雕塑 72
古風時期:公元前600—公元前480年 73
雕塑 73
瓶畫 74
建築 75
古典建築和衛城 78
古典雕塑:公元前479—公元前323年 81
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藝術觀 85
古典時期晚期和希臘化時期 86
向羅馬過渡 91
伊特魯里亞藝術 91
羅馬的興起:共和時期的藝術 92
奧古斯都及其帝國 96
建築 96
羅馬壁畫 101
概述 103
第三章
藝術與宗教
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和佛教的視覺藝術104
猶太人的傳統 107
猶太藝術 112
基督教的傳統 112
圖像和形象 113
早期基督的建築 115
聖索菲亞大教堂 117
馬賽克和景泰藍 121
聖像畫 124
對圖像的辯解 125
羅馬風格時期的基督教藝術 126
A.敘熱和哥德式大教堂 128
玻璃和書籍 132
伊斯蘭藝術 135
書法與阿拉伯圖案 137
建築 143
印度教及圖像崇拜 145
印度藝術的歷史背景 146
雕塑 146
建築 147
印度繪畫 149
佛教藝術傳統 152
早期佛教藝術和建築 152
佛像藝術 154
中國佛教繪畫 156
早期的中國繪畫理論:氣韻的觀念 157
日本禪宗畫 159
概述 161
第四章
文藝復興藝術的問題和觀念 162
學術的興起 166
個性與人文主義 168
人體 170
喬托與人物畫的解放 170
1400年的佛羅倫斯大教堂和藝術目標 175
線性透視及其他文藝復興程式 179
北歐藝術的自然主義 186
藝術資助人和文藝復興的高潮 190
多納太羅 191
波提切利 192
達·文西 194
米開朗基羅的雕塑理念 196
羅馬,文藝復興的巔峰 197
拉斐爾 200
建築 203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評論:瓦薩里 206
16世紀威尼斯繪畫 207
提香 208
文藝復興高峰時期的北歐繪畫 209
丟勒 210
格呂內瓦爾德 213
博斯 215
概述 215
第五章
巴洛克藝術 218
《最後的審判》和1541年的羅馬 220
宗教改革 222
反宗教改革 225
古典主義和自然主義 229
喀拉蚩和卡拉瓦喬 229
貝洛里的藝術批評 235
貝尼尼和雕塑中的巴洛克審美趣味 237
巴洛克石雕 238
巴洛克建築 240
博羅米尼的聖卡羅教堂 241
羅馬的影響 242
藝術理論和法蘭西藝術學院的改造 245
西班牙繪畫 248
荷蘭和佛蘭德斯藝術 252
魯本斯和倫勃朗畫《基督下十字架》 254
倫勃朗和蝕刻藝術 261
肖像畫和風俗畫:哈爾斯、凡·代克、維米爾 264
巴洛克藝術的衰落 270
概述 271
第六章
理性和革命
18世紀和19世紀早期的歐洲藝術 272
凡爾賽宮和巴洛克藝術的衰落 275
盧梭對凡爾賽宮的批評 276
羅可可藝術 280
瓦托 280
教化的風尚:有關藝術的論述 282
雷諾茲和皇家美術學院 282
狄德羅 285
公共博物館的誕生 287
新古典主義藝術家 288
大衛 291
美國新古典主義 293
藝術與人的非人性 295
藝術與英雄史詩:浪漫主義 297
序曲:工業和科學革命 297
浪漫主義藝術理論中的草圖和未完稿 298
熱里科的《梅杜薩之筏》(1818) 300
德拉克洛瓦和安格爾的爭論 301
弗里德里希 304
泰納和康斯特布爾 304
哥特藝術和拉斐爾前派 306
概述 309
第七章
現代社會及其藝術 310
意識形態的迅速發展 312
藝術和文化理論的進步 314
庫爾貝 315
照相術與繪畫 317
早期照相術的發展:
涅普斯、達蓋爾和福克斯·陶爾博特 317
早期攝影的美學特徵 319
柯羅以及照相術對其作品的影響 321
19世紀中葉的藝術家 322
19世紀的色彩理論 322
馬奈的現代特徵 324
印象派 327
莫奈 328
印象派畫家的各種嘗試 329
石版畫藝術 333
19世紀的雕塑 336
呂德 336
德加 338
羅丹 338
色彩的革命 342
修拉 342
日本繪畫的影響 344
高更 345
凡·高和蒙克 347
主觀與表現 349
馬蒂斯 351
關於鋼鐵和摩天大樓 353
技術的進步353
水晶宮和艾菲爾鐵塔354
摩天大樓355
流動的自然356
塞尚356
突破:畢卡索的《亞威農少女》358
概述361
第八章
美洲藝術 362
遊牧社會的藝術 364
早期文明 368
兩種世界的碰撞 371
早期美洲黑人的藝術體驗 375
非洲遺產 375
哈萊姆復興 378
崇奉大地 379
三位風景畫家:科爾、霍麥、奧基夫 380
“七人集團”及加拿大風景畫 382
作為社會批評家的藝術家 386
墨西哥壁畫 386
美國紀實攝影 389
概述 391
第九章
20世紀藝術 392
作為一種觀念的平面 394
立體主義 396
未來主義 401
作為觀念的拼貼畫 403
反思另一個舊觀念 405
達達派及其傳統 406
阿爾普和恩斯特 408
開啟無意識之門:超現實主義及其傳統 410
超現實主義繪畫 411
超現實主義雕塑 414
探索更為純粹的藝術 415
抽象藝術 416
建築中的現代藝術 420
F.萊特的有機建築理論 420
風格主義的建築 422
包浩斯 423
國際主義風格 424
先鋒派在美國 425
抽象表現主義 426
M.羅斯科和B.紐曼 432
極少主義的出現 433
一個時代的終結 438
概述 438
第十章
當代藝術 440
前言:現代藝術的諷刺和衰落 442
杜尚的教訓 445
勞申堡和約翰斯 447
波普藝術的審美傾向:利希滕斯坦和沃霍爾 448
波普之後的藝術:一些思考 451
拓展的領域:概念藝術 452
行為藝術和電視藝術 454
後現代主義的興起 457
新建築 457
新表現主義和形象的回歸 459
挪借的藝術 463
組裝藝術 465
女性藝術和女性主義批評 467
一堂歷史課 467
第一代女性主義藝術和藝術批評 471
第二代 473
種族特徵和修正論 475
非裔美國人社會的藝術及批評 477
關於公共基金和審查制度的一些狹隘思想 482
結論 48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