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物多樣性觀測系統

包含從基因到物種和生態系統範圍的各種尺度和組織水平上的類型、形態、空間配置、過程和生物系統的相互作用,以及導致他們存在的進化史。普遍適用的生物多樣性測量措施很難獲得,部分原因是由於其複雜性。常用的測量措施,如物種現存的數量,對尺度的依賴性很強,且只揭示了物種喪失後的一種變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物多樣性
  • 範圍:基因、物種、生態系統
  • 根源:基因的多樣性
  • 特點:複雜性、隨機性
術語,簡介,

術語

生物多樣性是一個綜合性的術語,常包含從基因到物種和生態系統範圍的各種尺度和組織水平上的類型、形態、空間配置、過程和生物系統的相互作用,以及導致他們存在的進化史。普遍適用的生物多樣性測量措施很難獲得,部分原因是由於其複雜性。常用的測量措施,如物種現存的數量,對尺度的依賴性很強,且只揭示了物種喪失後的一種變化。被納入幾種代理信號的指標雖具有潛在的敏感性,但他們的隨意性卻掩蓋了潛在的趨勢和機制。綜合的測量措施是敏感的,也是可實現的,但構建種群數據、遺傳變異和生態系統環境之間全球所需的健全的關係,還需進行更多的研究。

簡介

按照國家需求對全球尺度的生物多樣性進行測量一直是《生物多樣性公約》190個締約國“到2010年減少生物多樣性喪失速度”這一目標所強調的。當我們日益接近這一目標日期時,很明顯,如果我們不能有效地評估進展情況,這一目標可能很難實現。最近在德國波恩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上,各締約國承諾進一步完成目標,但也同時承認,要達到目標,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儘管缺乏全面的數據,但生物多樣性持續下降及對社會有潛在嚴重後果已沒有什麼爭議。
舉例來說,和《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不同,評估生物多樣性還沒有被廣泛接受且沒有一套全球可用的測量措施。因此,社會已開始把為其他目的收集到一起的一系列現有數據集集中起來。目前,就僅《生物多樣性公約》議程中,在7個重點領域的22個標題性指標中就有40個測量措施(見:生物多樣性指標夥伴關係t)。而依靠這一套指標給決策者提供一個清晰的信息似乎不大可能。
雖然生物多樣性數據在空間、時間和主題上不平衡,但生物多樣性數據缺乏並不是普遍存在。其問題在於數據的多樣性和它本身的分散性及無組織性這一事實。解決的辦法是組織信息,清除數據供給者和用戶之間傳遞途徑中的障礙,並建立從眾多來源而來的不同類型的數據可以結合起來的系統。這將提高我們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並允許隨時間發生變化,但與目的一致的測量措施的發展。全球生物多樣性觀測網路(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 Biodiversity Observation Network,GEO·BON )的目的就是建立一種新的全球夥伴關係,以幫助收集、管理、分析和報導有關世界生物多樣性數據的狀況。
2002年發起的國際對地觀測組織(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GEO)回響了廣泛確定的要有足夠的信息支持環境決策的需求。GEO是73個國家政府和46個參加組織建立的一種自願的夥伴關係。它提供了能使這些合作夥伴在進行對地觀測時可以協調它們的戰略和投資的一個框架。GEO成員正在建立一個全球對地觀測系統(GEOSS),GEOSS通過一個基於Web的GEO入口網站,提供獲取數據、服務、分析工具和建模的功能。GEOSS已在其第一個十年確定9個優先“社會效益領域”。生物多樣性是其中之一。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和生物多樣性科學國際計畫DIVERSITAS,接受了GEO·BON在規劃階段的領導任務。
沒有哪一個組織能夠建立一個“系統的系統”。許多地方、國家和國際活動記錄了多樣化的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統,以及為他們給社會所提供的服務。GEO·BON旨在通過連線和支持這些組織在一個科學的框架內的工作,建立一個全球的網路。例如,GEO·BON將促進自上而下測量與自下而上測量的結合,自上而下測量來自於衛星觀測,測量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而自下而上的測量,出現在最新領域和基於分子調查的方法,以測量生態系統過程、關鍵生物種群發展趨勢、生物多樣性遺傳基礎為主。GEO·BON的作用是指導數據收集、使數據標準化和交換信息。參與組織可保留其職權範圍和數據所有權,但應承諾,合作製作的信息能易使他人獲取。
GEO·BON在2008年4月形成,當時有60多個科學組織和政府間組織的約100名生物多樣性專家代表在德國波茨坦與會完成了概念檔案(concept document)。7個工作組將在今年年底形成實施計畫的初步草案。把不同類型和眾多來源的數據收集到一起,以承擔用戶所規定的信息需求的共享和互作業系統是關鍵構想。主要數據不僅包括植物標本館和博物館中標本集的歷史和未來記錄,而且也包括通過研究者、保護和自然資源管理機構、專家的實地觀察。分級取樣的方法,由於包括數百萬相對簡單數據(例如,一個物種存在或缺失)的觀測、數千個豐度或群落成份的記錄、數百個單個生態系統的詳細研究,再加上模型、遙感、空間分析,因此,將會覆蓋到全球,當始終可行且能負擔得起的話,可覆蓋到相關地方。允許不相關的資料提供者共享這些信息的支持信息和描述數據的協定已相對性地得到了良好的發展,感謝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路(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GBIF)做出的努力。但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路還需擴大,除了收集記錄外,還應包括生態學的觀測。GEO入口網站的生物多樣性網關,給用戶提供了他們需要了解的便捷的數據和工具,這將是作業系統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2008年5月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注意到了GEO·BON的行動,會議請求秘書處“繼續與生物多樣性觀測網路合作,以期促進生物多樣性觀測在數據結構、規模和標準、觀測網路的規劃,以及其實施的戰略規劃方面進行統一”。由以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願望驅動的行動,如擴大生物燃料的種植和避免砍伐森林的付費,強調可靠的生物多樣性信息在其他國際公約對話中的重要性。
未來的挑戰,包括生物多樣性領域內克服傳統數據的限制。GEO·BON的行動要求各國政府和非政府組織之間、數據提供者和資料使用者之間開展新的合作。衡量成功的標準不是建立一個廉價的全球生物多樣性觀測系統,而是一個更為有用的全球生物多樣性觀測系統,因此,要改善成本效益的關係。根據實施比較先進的全球氣候觀測系統推算,GEO·BON最後的總成本可能在每年3.09億美元到7.72億美元。因為許多費用已交付國家機構妥善保管,因此,建立全球網路和填補空白所需的額外成本將更加有節制。許多國家和組織將分擔費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費用將分階段支付,部分傑出系統的現有開支將起到槓桿的作用。潛在的利益值得額外的努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