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執行規劃(2023—2027年)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執行規劃(2023—2027年)》是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關於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等相關法規和檔案精神,按照《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章程》相關要求,大賽執委會研究編制的執行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執行規劃(2023—2027年)
  • 印發單位:教育部辦公廳
發布通知,檔案全文,內容解讀,

發布通知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執行規劃(2023—2027年)》的通知
教職成廳函〔2023〕1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各計畫單列市教育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關於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等相關法規和檔案精神,按照《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章程》相關要求,大賽執委會研究編制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執行規劃(2023—2027年)》,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做好貫徹落實。
教育部辦公廳
2023年3月30日

檔案全文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執行規劃
(2023—2027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職業教育工作的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動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提升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以下簡稱大賽)專業化、制度化水平,明確未來5年大賽發展方向、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保證大賽規範有序發展,依據《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於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章程》等檔案精神,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大賽是教育部牽頭髮起、聯合34家部委和事業組織舉辦的一項公益性、國際性職業院校師生綜合技能競賽活動,是我國職業教育一項重大制度設計和創新。自2008年以來已成功舉辦15屆,規模不斷擴大,水平逐年提升,國內外影響力逐步增強,在引領職業教育“三教”改革、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促進高質量就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助力中外職業教育交流合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已經成為廣大職教師生展示風采、追夢圓夢的重要舞台和中國職業教育的靚麗品牌。
近年來,伴隨國家一系列政策法規的出台,職業教育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國家戰略發展和產業布局調整,也對大賽提出了新的要求。2020年,大賽試點改革,在辦賽機制、申辦主體、經費投入等方面做出最佳化調整;2022年,大賽開設國際賽道暨首屆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但是辦賽過程中,仍存在賽項設定覆蓋面不夠廣、頭部企業參與度不夠高、部分賽項引領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不力等問題。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大賽迫切需要以規劃為牽引,進一步最佳化體制機制、標準規則、實施辦法。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職業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以提升職業院校師生技術技能水平、培育工匠精神為宗旨,以解決生產一線實際問題、促進職業教育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導向,以最佳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為牽引,立足國內,放眼世界,持續提升大賽的質量、成效和品牌影響力,更好服務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二)規劃目標。通過科學規劃、系統推進,到2027年,大賽的體制機制更加完善,賽事質量和專業化水平明顯提升;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職業院校競賽體系基本形成;賽項設定更加合理,實現對2021版專業目錄中專業大類全覆蓋,專業類覆蓋率超過90%;賽項規程和賽題編制更加科學,與教學和產業需求銜接更加緊密;大賽成果在教學和生產一線得到廣泛套用;對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教學改革、人才培養、對外交流的示範引領作用更加突出;大賽的社會關注度和影響力大幅提升,彰顯中國職教特色、具備國際水準的技能賽事品牌得到認可。
(三)基本原則
1.堅持職教特色,育人為本。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考慮大賽的教育教學屬性,圍繞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真實工作過程任務要求和企業生產現實需要設計比賽,重點考查和培養選手的職業素養、理論功底、實操能力、創新精神、合作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培養具備行業特質、中國情懷、國際視野的綜合型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2.堅持以賽促融,以點帶面。推動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適時推出職教本科組比賽,搭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互通互聯的立交橋;不斷最佳化企業參與機制和形式,引入良性競爭機制,吸引更多產教融合型企業、龍頭企業、跨國公司參與大賽,更好發揮企業在軟硬體支持、技術轉化、資金捐贈等方面的作用;將新的科技成果和企業技術融入比賽,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業深度互動,推動職業教育提檔升級。
3.堅持問題導向,健全機制。針對執行中發現的制約大賽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通過問卷調查、賽後抽查、第三方評估等對賽事進行全面梳理和科學總結,及時完善相關制度,持續最佳化體制機制建設、賽項設定和規程、賽題設計,以改革促發展,不斷激發大賽創新活力。
4.堅持統籌協調,多元參與。堅持政府主導、學校主體、行業指導、企業支持、社會參與的辦賽機制,推動合作辦賽、開放辦賽。調動組委會成員單位積極性,提升大賽質量和影響力;擴大賽項執委會、賽項專家組等團體中的行業組織成員占比,建強專家、裁判、監督仲裁隊伍;完善世校賽的國際組織形式和工作協調機制。
三、主要任務
(一)健全賽事體系。構建以校賽為基礎、省賽為主體、國賽為示範、世校賽為牽引,上下銜接、內外貫通的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體系,在標準規則、體制機制、賽項設定、規程賽題、平台設備、組織實施和獎勵政策等方面逐步統一標準。由職業院校定期組織校賽,規範省賽選手選拔,推動以賽促學、賽教一體。省賽每年舉辦一次,為國賽和世校賽選拔參賽選手。國賽每年舉辦一次,設高職組和中職組,逐步試點教師組技能比賽和師生同賽項目。世校賽逢雙數年份在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期間舉辦,由當年省賽獲獎選手、國外院校選拔賽優勝者及在華留學生代表隊等共同參加,比賽項目主要以國賽賽項庫為基礎,適度增補,兼顧各國普遍推薦的賽項設定。
(二)最佳化賽項設定。依據《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綜合考慮專業招生人數、覆蓋省份數、開設學校數,兼顧國家戰略和重點行業產業實際需要,確定設賽方向和辦賽頻次。國賽賽項庫總量控制在170個左右,每年國賽賽項數量控制在120—130個。賽項庫可根據需要每年一微調,每5年一大調。大賽開幕式或閉幕式所在賽區承辦的賽項數量,原則上國賽賽項不超過30個,世校賽賽項不超過20個。
(三)改進大賽合作機制。構建分層級的大賽合作單位(企業)制度,設定全球合作夥伴(企業)、戰略合作夥伴(企業)、賽項合作夥伴(企業),合作單位向大賽提供資金支持、設備和物資贊助、技術服務,大賽給予相應的權益。
(四)建強專家裁判隊伍。建立涵蓋各類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等單位,數量充足、素質優良、業務精湛、分布合理、知識結構互補的專家裁判隊伍。建好國外專家庫,重點擴充熟悉國際技能標準和世界技能賽事、具有國際大賽工作或執裁經驗的專家,兼顧國外參賽校專家。多維度嚴格選拔專家、裁判、監督仲裁併完善考核評價,實行“先培訓、後上崗”,制定完善相應的選用、退出和“黑名單”細則,確保比賽的專業性和公平性。
(五)完善大賽管理平台。落實教育數位化戰略行動,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避免重複、即時高效原則,升級改版大賽官網,在現有信息發布、專家管理、資源共享等功能基礎上,增加選手報名、賽事管理、線上評判與監督、選手風采展示、資源轉化、直播互動等功能模組,構建滿足各級賽事需求的一體化比賽管理平台,適時推進與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連結貫通。
(六)加大品牌宣傳。創新媒體宣傳渠道和策略,探索建立大賽融媒體宣傳平台,加大對精彩賽事、獲獎選手先進事跡宣傳報導,做好優秀選手成長成才、大賽成果轉化等典型案例總結。加強大賽標識使用與管理,塑造品牌形象。做好大賽規程標準、比賽設備等優質資源國際性推介宣傳。擴大賽事開放,通過現場觀摩等向社會展示比賽過程,設定面向中小學生的普適性體驗賽項。改造、擴建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博物館,做好檔案資料整理、保存和展示。
(七)做好大賽研究和資源轉化。依託大賽承辦單位和行指委等組織,持續加強大賽理論和實踐研究,探索發布大賽研究和資源建設類項目,為大賽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深入探索大賽資源轉化路徑,推動規程、賽題、資源包等有效轉化為教育教學資源,推動圍繞賽項開發系列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建設線上精品課程、一體化數字教學資源庫等。推動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落地落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在辦賽過程中的把關定向作用,確保辦賽過程始終體現黨的教育政策主張、體現新發展理念,始終保持正確方向。各賽區應提高站位,統一認識,把大賽作為推動本地區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和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手段,各方積極參與,合力辦好大賽。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承辦院校作為賽區執委會和賽項執委會第一責任單位,應認真落實大賽章程和相關制度規定,切實履行各項義務,確保比賽順利實施。
(二)強化經費投入和管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按照《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經費管理辦法》要求,依法依規籌集、使用和管理大賽經費,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保證賽事實施。鼓勵建立省級大賽經費使用管理制度,規範本地區大賽經費管理,省級管理辦法不得與國賽經費管理辦法相衝突。各地應持續拓展經費籌措渠道,加大辦賽經費投入力度;根據教育部與中國銀行簽署的戰略合作協定,爭取當地分行對大賽的贊助儘快到位。
(三)完善選手獎勵政策。探索建立和完善分層分級的大賽獲獎師生獎勵制度。鼓勵各地協調聯合主辦單位,借鑑相關做法,在授予技術能手、青年崗位能手稱號和職業技能等級評定等方面出台相關辦法和舉措;完善大賽獲獎選手在升學考試、考研等方面的加分或免試政策;探索大賽獲獎師生赴職業教育發展水平高的國家和地區交流、學習機制;視情對獲獎選手進行現金獎勵。

內容解讀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職業教育工作的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動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提升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以下簡稱大賽)專業化、制度化水平,教育部辦公廳印發《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執行規劃(2023—2027年)》,明確未來5年大賽發展方向、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保證大賽規範有序發展。
大賽是教育部牽頭髮起、聯合34家部委和事業組織舉辦的一項公益性、國際性職業院校師生綜合技能競賽活動,是我國職業教育一項重大制度設計和創新。自2008年以來已成功舉辦15屆,規模不斷擴大,水平逐年提升,國內外影響力逐步增強,在引領職業教育“三教”改革、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促進高質量就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助力中外職業教育交流合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已經成為廣大職教師生展示風采、追夢圓夢的重要舞台和中國職業教育的亮麗品牌。
據了解,近年來,伴隨國家一系列政策法規的出台,職業教育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國家戰略發展和產業布局調整,也對大賽提出了新的要求。2020年,大賽試點改革,在辦賽機制、申辦主體、經費投入等方面做出最佳化調整;2022年,大賽開設國際賽道暨首屆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但是在辦賽過程中,仍存在賽項設定覆蓋面不夠廣、頭部企業參與度不夠高、部分賽項引領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不力等問題。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大賽迫切需要以規劃為牽引,進一步最佳化體制機制、標準規則、實施辦法。
在規劃目標上,到2027年,大賽的體制機制更加完善,賽事質量和專業化水平明顯提升;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職業院校競賽體系基本形成;賽項設定更加合理,實現對2021版專業目錄中專業大類全覆蓋,專業類覆蓋率超過90%;賽項規程和賽題編制更加科學,與教學和產業需求銜接更加緊密;大賽成果在教學和生產一線得到廣泛套用;對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教學改革、人才培養、對外交流的示範引領作用更加突出;大賽的社會關注度和影響力大幅提升,彰顯中國職教特色、具備國際水準的技能賽事品牌得到認可。
在主要任務上,一是健全賽事體系。構建以校賽為基礎、省賽為主體、國賽為示範、世校賽為牽引,上下銜接、內外貫通的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體系,在標準規則、體制機制、賽項設定、規程賽題、平台設備、組織實施和獎勵政策等方面逐步統一標準。
二是最佳化賽項設定。依據《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綜合考慮專業招生人數、覆蓋省份數、開設學校數,兼顧國家戰略和重點行業產業實際需要,確定設賽方向和辦賽頻次。
三是改進大賽合作機制。構建分層級的大賽合作單位(企業)制度,設定全球合作夥伴(企業)、戰略合作夥伴(企業)、賽項合作夥伴(企業),合作單位向大賽提供資金支持、設備和物資贊助、技術服務,大賽給予相應的權益。
四是建強專家裁判隊伍。建立涵蓋各類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等單位,數量充足、素質優良、業務精湛、分布合理、知識結構互補的專家裁判隊伍。建好國外專家庫。
五是完善大賽管理平台。升級改版大賽官網,適時推進與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連結貫通。
六是加大品牌宣傳。探索建立大賽融媒體宣傳平台,擴大賽事開放,通過現場觀摩等向社會展示比賽過程,設定面向中小學生的普適性體驗賽項。
七是做好大賽研究和資源轉化。
在保障措施上,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經費投入和管理,完善選手獎勵政策,探索建立和完善分層分級的大賽獲獎師生獎勵制度,完善大賽獲獎選手在升學考試、考研等方面的加分或免試政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