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綱要

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綱要

“十一五”既是我國經濟、社會深刻轉變和加速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觀念、制度和策略上與時俱進,進一步推動教育科學事業的繁榮和發展,發揮教育科學的第一生產力作用,為促進教育改革與發展服務,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服務,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服務,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服務,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綱要
  • 任務:深化改革、壯大科研隊伍
  • 指導思想: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 性質:檔案
簡介,形勢與任務,“十五”時期的回顧,教育科研的基本趨勢和重點建設領域,目標與原則,基本目標,基本原則,領域和方向,教育基本理論和教育史研究,教育發展戰略研究,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基礎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職業教育研究,德育研究,教育心理研究,體育衛生美育,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成人教育研究,民族教育研究,比較教育研究,國防軍事教育研究,組織與實施,明確發展目標,加強領導組織,加大科研投入,完善制度建設,強化能力建設,注意循序漸進,

簡介

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以及《中國教育發展綱要(2006-2010年)》要求,參照《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繼承發展,改革創新,制定《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綱要》。
制定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為人民服務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以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重視基礎研究,推動理論創新,加強套用研究,增強教育研究為教育改革與發展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開發研究,加強研究成果的轉化;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引領教育科學發展方向,團結廣大教育科學工作者,繁榮和發展教育科學事業,為教育改革與發展服務。

形勢與任務

“十五”時期的回顧

“十五”期間是我國教育科研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科研隊伍日益壯大、科研質量明顯提升和科研成果影響持續擴大的五年。
教育科學研究在此期間取得了顯著成就:第一,黨和政府更加重視和發展教育科學事業,社會各界更加接受和支持教育科學研究,中央和地方財政性教育科研投入顯著增加,學校、教育科研機構和社會科研投入增強,大多數課題得到了不同渠道的經費資助,單項課題資助經費力度有所增加。第二,教育科學研究規劃高度重視基礎研究,大力加強套用研究,積極推進開發研究,更加及時反映不同類別教育政策、學科發展和教育實踐的需求。各類立項課題數較“九五”規劃有明顯的增長,目標更加明確,重點更加突出,結構更加合理,並與行業部門、地方和學校形成了相互銜接的教育科學規劃體系,基本形成國家級科研機構和重點高校側重研究教育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地方科研機構與地方高校側重研究區域和特色教育問題、中國小校側重研究基礎教育教學實踐問題的格局。第三,建立健全教育科研質量保障機制,實施項目全程管理,嚴把立項、開題、中期檢查、結題驗收、評選獎勵及推廣等關鍵環節,使科研管理更加科學民主規範,科研成果質量有了制度性保障。第四,課題研究更加廣泛和深入,更加關注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關鍵問題、前沿問題以及熱點、難點問題,更加注重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的結合,促進了科研、行政與學校之間的結合與互動,逐步建立起教育科研工作者與實際工作者相互合作的“夥伴關係”。第五,教育科研人才輩出,成果豐富,影響廣泛。教育研究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專業,教育工作者廣泛而積極地參與課題研究,並從中得到鍛鍊和發展,教育科學工作者的專業化水平有所提高,教師成為教育科研的生力軍;產生了大量而有影響的研究報告、論文、著作、課件、教具、資料庫等多種形式的研究成果,為教育決策、學科發展和教育實踐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在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和國際教育研究中的地位與影響力明顯進步,初步形成了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教育科學體系,為今後教育科學事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與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要求相比,與國際教育研究先進水平相比,現階段的教育科學研究在觀念、投入、體制、隊伍、成果、推廣等方面還存在不小的差距,區域間、學校間、學科間教育科研發展不均衡,研究成果精品力作不多,對教育決策和實踐的影響力不夠,教育決策和實踐對教育科學的依賴程度有限。
今後要重視研究教育科學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加強教育科學規劃工作的科學性,判明形勢,引導方向,明確長遠規劃和年度建設重點,創新科研管理體制機制,健全激勵機制,進一步調動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加教育科研投入,整合研究資源;加強研究隊伍和管理隊伍的能力建設,促進專業化發展;提升研究質量,共享研究成果;加強行業自律,弘揚學術道德,最佳化學術環境。

教育科研的基本趨勢和重點建設領域

教育科學已經形成科學、技術和藝術的統一體,出現理論聯繫實踐、研學產結合的趨勢,形成為基礎研究、套用研究和開發研究三大領域,分化為學科體系和工作體系,形成為教育決策、學科建設和教育實踐服務的教育科研體系,成為國家創新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基礎研究的發展趨勢和任務
教育科學是哲學社會科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基礎研究是教育科學的支柱,它以知識創新為使命,以探求規律為目的。一個重視教育的民族,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論思維和研究實踐。沒有理論指導的研究是盲目的研究,不重視理論研究的教育科學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
要把提高理論創新能力作為繁榮和發展教育科學的戰略基點,要以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教育科學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刻認識教育的本質、價值、功能。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梳理教育理論重要問題,選準關鍵問題,突出學科融合,瞄準學術前沿,加強文獻整理和大型資料庫建設,追求長遠價值,積極創新,推動學術思想、學科體系和研究方法的創新發展,深化歷史和比較的研究,加強理論的解釋力,為建設中國化的教育理論體系作貢獻。
加強教育普遍規律與中國教育具體實踐相結合,深化素質教育、教育現代化、教育創新、教育公平、教育民主、教師專業化、學生全面發展、終身教育、學習型社會等主題的研究。
套用研究的發展趨勢和任務
教育科學研究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套用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領域,旨在依據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為此要加強決策諮詢研究、課程教學研究、德育研究、管理研究、評價研究。
要關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對教育提出的新任務和新要求,關注教育改革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巨觀性問題,關注社會變遷和教育體制改革條件下的教育資源配置問題,關注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問題,關注課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育內容與方法的新變化,關注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對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發展的機遇,關注當代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關注教師教育體系的變革,研究培養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的方法,探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徑。
開發研究的發展趨勢和任務
教育科研重在經世致用,形成為直接的教育生產力。要加強旨在直接轉化教育科學知識為新教材、新模式、新技術、新工藝、新設計、新產品的開發研究,使其在特定教育實踐情境中具有可行性與可操作性,進一步擴大教育科學研究的影響力,讓更多的學校和師生受益。
今後要鼓勵教育科學與產業部門的合作,促進教育科學知識的產品化、技術化、實體化和產業化發展。
科研組織和生產方式的發展趨勢與任務
根據課題研究的性質,現代教育科研的組織形式既尊重個人獨立思考,又要形成學術團隊。在課題組織方式上鼓勵跨學科、跨部門、跨地區、跨國別的合作研究,促進資源整合和知識共享。鼓勵教育理論工作者針對教育教學實踐工作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行專業引領與智慧共享的“對話”,形成教育理論者與實踐者真正協作性的“研究共同體”,促進教育理論與實踐者的共同發展。鼓勵科研院所—學校—行政部門之間和大中國小校之間開展以推進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革新為主要目標的合作研究,支持在先進理論指導下開展紮實有效的教育教學改革實驗研究。
現代教育研究方法的革新要求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的不斷融合,要求研究者掌握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複合型研究方法,掌握現代研究技術,要求有歷史、有事實、有數據、有比較、有思想、有對策,今後要鼓勵研究者學習和運用多種研究方法,進一步增強研究的解釋力和說服力。
科研成果形態及其套用的趨勢和任務
研究成果的多樣化和多種形式的套用轉化是現代教育科學的重要特點。要使套用性研究產生更強的實踐效果,必須更加關注成果的鑑定、宣傳與推廣,形成和完善多元化的科研成果評價體系,進行多形式的宣傳推廣,構築成果轉化的寬闊平台,對教育科研成果進行深度加工,擴大成果的運用,使各類研究基地各有所長,各類研究人才各得其所,各類研究成果各盡其用。

目標與原則

基本目標

通過五年的努力,加強教育科學研究的人才建設、學科建設、基地建設和網路建設,基本形成與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相適應的教育科學繁榮發展新格局;建設有特色和競爭優勢的、與國際教育發展趨勢和我國教育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教育科學創新體系,開創教育科學研究工作的新局面。
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投入,促進教育科研可持續發展;深化教育科學管理體制改革,完善教育科學管理機制;完善教育科學人才培養機制,創建學術團隊,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育科學研究隊伍;促進一批特色鮮明、結構合理的教育學科建設和發展;在事關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研究上取得實質性突破,推出一批在國內外有重大學術影響和社會影響的精品成果;拓展教育研究學術交流領域,構建與教育科學發展相適應的信息網路平台,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建立長期穩定的國內外教育科學學術交流渠道。
教育科學規劃要統籌短線研究和中長線研究,加強學科建設,發揮教育科學“頂天立地”的作用,更好地為教育巨觀決策服務,為教育改革發展實踐服務,為教育現代化建設服務。
在理論研究領域,主要以文獻研究、比較研究和歷史研究為基礎,借鑑國外教育理論研究的解釋範式,關注理論的原創性,關注現實情境中的複雜因果關聯,理解、參與、反思現實的教育實踐,努力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深度結合,形成本土化的教育理論。
在政策研究領域,整合全國的研究力量,加強調查研究和比較研究,為政府教育決策提供支持服務。圍繞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中心工作,重點研究戰略性、緊迫性、現實性的教育問題,著重考察教育政策的形成、確立與發展趨勢,重視國際比較研究,加強歷史研究和前瞻性研究,關注由政策引發的制度博弈實踐及政策效應,為重大教育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在實踐研究領域,採取有效措施紮實推進校本研究和合作研究,關注學校教育改革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實效,倡導教師以實踐者的視角,創造性地解決教育實踐中的難點和熱點問題,改進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

基本原則

1.統籌規劃,突出重點。以服務教育部全局工作為重點,以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統籌規劃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科)與教育部教育科學規劃,統籌行業部門和地方教育科學規劃,統籌教育科研資源的政府主導和市場機制,統籌國內外教育科研資源,統籌教育科研的區域和學科發展,統籌時代作品和傳統資源,堅持效益優先,公平為主,適當傾斜,有所為,有所不為,重點扶持,重在提高,協調發展,促進全國教育科研資源合理布局,發揮更大效益。
2.控制規模,注重質量。圍繞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中心工作,適當控制課題數量,注重內涵發展,鼓勵研究積累,強調成果創新。
3.最佳化結構、提高效益。最佳化基礎研究、套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結構,最佳化決策諮詢、理論創新和教育教學實驗結構,最佳化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所屬的十四個學科規劃結構,最佳化課題立項和成果轉化的結構,整體提高教育研究效益。
4.基於理論,突出問題。加強學理研究,重視學科建設,重關係,重過程,重結果,不斷增強教育研究的解釋力和說服力。以現實教育問題為研究之源,以服務於教育改革科學決策和素質教育發展為方向,以社會套用價值為評判標準。
5.專業引領,整合力量。加強教育科研工作的專業化建設,促進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專業化發展,發揮各級各類教育科研資源的作用,引導社會資源參與和支持教育科學事業。
6.強化服務,頂天立地。提倡研以致用,既要貼近決策,為決策服務,促進科研興教;又要科研興校,為教師服務,為學生服務。

領域和方向

教育基本理論和教育史研究

加強馬列主義教育理論、毛澤東教育思想、鄧小平教育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在教育發展中的指導地位和統領作用的研究,加強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中國化的理論研究;加強優秀傳統教育思想研究;加強西方教育理論流派研究,注意西方教育在中國的引進、套用和創新。加強國別教育史和地方教育史的研究,重視對國內外教育人物、歷史名校和教育遺產的研究。注意從歷史角度分析教育事件和教育問題,從中探索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規律。

教育發展戰略研究

適應21世紀初期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模式的轉變,從教育與外部環境相互協調的角度,在國際、國家、區域和學校層面,加強與教育發展戰略相關的基本國情、目標選擇、體系構建、區域規劃、制度創新、法規建設等問題的研究。
從教育體系內部各要素相互協調的角度,側重研究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中帶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問題,為各級政府和學校教育決策提供參考。
加強國際視野中的中國教育競爭力研究,學習借鑑它國的先進教育發展經驗,明確我國教育發展的方向,選擇適宜的教育發展戰略。

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

基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加強教育供給與需求、投入與產出、成本與效益、條件與結果的研究,探索中國特色的節約型高效能教育發展道路。
根據轉型期教育發展的新特點,加強現代教育制度及其法律體系研究,重視教育管理思想和技術方法的研究,重點研究政府教育職能轉變的機制和經驗,以明確政府、學校和社會在發展教育中的責權利;加強教育公平問題研究;加強教育管理績效評價研究,推進教育質量評估與保障機制研究。
以促進學校健康發展為核心,加強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問題研究,重視學校組織轉型和效能研究,關注多種辦學模式研究、辦學效益研究、學校特色發展研究和學校工作激勵機制研究。
為造就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要切實推進教師發展研究,著重研究教師的生存狀況、生活質量、發展條件、薪酬福利、社會保障、評價機制、資格標準等問題,加強教師職業生涯與規劃研究,注重開展教師研修體制創新研究。
著眼於構建政事明晰、學校自主用人、教師自主擇業、政府依法監督、教師專業組織參與、配套措施完善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加強對高校教師崗位分類管理、聘任、評價、收入分配等制度體系的研究。

基礎教育研究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研究,重視基礎教育多樣化目標的研究,深化新課程改革研究,注重開展新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研究,加強優秀教師成長經驗的研究和新入職教師專業成長指導的研究,重視課堂教學體系及模式的創新研究,加強學科教學研究和教學策略研究,注重構建適應素質教育和新課程要求的學校文化研究,注重學生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的培養研究。
以全面普及學前教育、持續提升學前教育質量為核心,注重開展為每個兒童提供必要而充分的保教條件的研究,加強幼兒發展理論研究,開發兒童發展指標體系,重視幼稚園體制改革研究,注重開發兒童潛能和早期教育研究。
加強因材施教研究,重視處境不利兒童和特殊兒童的教育教學問題,加強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研究,加強特殊教育對象的需要分析及其適時施教研究,著重特殊教育的師資培養、課程開發和教育教學模式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重視高等學校的分類標準研究,加強各級各類高等學校發展定位、特色及發展戰略研究。
加強高校教育教學內容體系改革和課程教材建設、實驗室、圖書館等教育資源的研究,關注重點學科建設,重視學生學習質量研究。
加強高等學校多元質量評價體系研究,深化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研究,重視高等學校組織特性和文化建設研究。
加強高校招生與就業制度改革創新研究,關注學校自主招生、學分轉換和學歷境內外互認制度等問題的研究。

職業教育研究

著眼於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化的現實需要,服務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戰略重點,職業教育研究要突出綜合性和套用性特點,更加重視以政府為主導、教育部門與產業部門形成合作機制的研究,加強職業教育多種辦學模式的研究,明確職業學校的辦學基準,加強示範性職業學校發展特點和規律的研究。
注重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創新研究,加強職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研究,加強職業教育教師資格制度研究,注意中職與高職之間的銜接研究,推進職業諮詢測試方法與指導模式研究。
更加注重職校生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建設研究,加強職校生的職業道德教育研究,為職校生的就業和創業創造條件。

德育研究

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背景下,深化和完善德育基本理論研究,繼續探索德育的本質、規律和機制,實現學科基礎和方法論等方面的實質性突破。促進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整合,加強人類共同道德準則和價值觀研究,增強國際理解教育的研究,重視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的研究,加強革命傳統教育資源的開發研究,逐步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德育理論體系。
注重當代德育面臨的重大問題研究,加強全球化背景下的德育與市場經濟發展、公民社會建設、信息社會影響、當代生活方式變革等關係的研究。加強不同青少年群體的德育研究,關注弱勢群體青少年道德發展研究,重視社會志願者教育的政策與制度研究。
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創新研究,開展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狀況的追蹤調查,關注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環境,注意研究現代化進程中學生價值觀與行為特徵變化,重視公民教育研究,加強學生價值觀、情感、意志的研究,深化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德育工作機制研究,重視德育的有效方法與實踐途徑研究,強化德育在學校活動和學科教學中的滲透研究,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教育心理研究

研究不同理論觀點的整合與套用;重視學生創造性的發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重視信息化時代新的學習方式及特點,把握新的學習心理及其認知規律,提高學與教的效率;研究教育活動中教師的心理特徵,強化教師心理素質的培養;研究社會環境對家長和學生的心理影響;關注學生的智力特點、人格發展、情感培養、社會適應和心理健康。
加強腦與認知科學規律、道德發展特點、教師心理健康、學生入學準備和學業發展研究,關注學習困難和離異家庭學生特點的研究,重視學科心理學研究成果在學校教育中的套用。

體育衛生美育

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關注全體師生的體質健康研究,以研究體育課程和教學方法理論為主攻方向,加強對體育課程設計原理、體育課程教學評價機理與實施方案、運動技術的學習理論等問題的研究,研究新的體育知識和健身方法體系的構建,探索體育促進學生社會性發展和心理健康的機制與干預方案。以有效發揮體育促進素質教育實施的實踐創新為研究重點,加強對學校體育實踐與實驗的技術攻關和經驗總結,探索促進學校體育發展的新的有效組織管理方式及推廣方案。重視奧林匹克精神在學校教育中的傳播研究,擴大綜合利用校外教育資源研究。
在衛生和健康教育研究領域,創新學生體質監測和健康管理的技術手段,重點研究學校衛生管理、疾病與安全預警機制和應急預案,研究改善學校衛生條件的技術方案和設備創新,研究學校衛生和健康教育人員的培養與培訓,研究學校健康教育內容和評價等問題。
以提高全體師生的審美素養為研究重點,重視美育對構建和諧社會獨特功能的研究;研究美育與本土優秀傳統藝術的傳承,研究新時期學校美育的發展前景;深化美育理論研究,開展美育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發展與心理健康的理論及有效途徑的研究;加強美育課程改革、教學模式創新以及評價體系的研究,開展提高學校美育師資素質的策略研究;開展建設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研究。關注開發與最佳化美育資源的研究,重視提高農村與少數民族地區學校美育質量的研究。

教育信息技術研究

在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中,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國家戰略研究和區域整體推進的策略研究,加強現代教育技術在推進學校教育改革和構建學習型社會中的作用研究。
深化數位化學習環境建設、數位化教育資源建設和共享機制研究,推動網路課程開發研究。
加強教育傳統技術和新技術的研究,豐富教育技術資源,完善適應學校教育教學需要的教育技術服務支撐體系。
加強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套用研究,促進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習型組織建設與培訓模式研究,遠程教育發展與質量保證研究、農村遠程教育可持續發展研究、學習者能力發展研究。
重視教育信息化領導能力建設、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研究和教育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加強教育信息化項目管理和投資效益評價研究。

成人教育研究

成人教育研究以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增強人的能力建設為主攻方向,以建設終身教育體系和構建學習型組織為核心,注重成人學習需求、學習風格、學習策略和施教條件的研究。
關注領導幹部能力建設研究,深化企業人力資源素質發展與創新能力建設研究,加強農村掃盲教育研究以及社區成人教育研究,重視弱勢群體的補償教育研究。
開展適合成人學習的教學手段與媒體多樣化的研究,注重提高成人學習的質量和效率的研究,關注成人教育資源整合的研究,促進滿足成人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及其學習服務與支持系統的研究。

民族教育研究

著眼於西部大開發背景下的民族教育發展面臨的歷史機遇,深化中國特色民族教育理論建構及其實踐發展的價值定位問題研究。重視在全球化背景下通過民族教育保持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拓展教育人類學、民族心理學等分支學科領域研究。
大力加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民族教育重大實踐問題研究,注重新形勢下民族地區民族教育立法、“雙語”教育、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新課程改革、高層次人才培養等問題。研究少數民族地區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的保障措施;結合新課程改革,加強民族地區“雙語”教學效果及規律的研究;重視民族地區師資質量的提高研究。
研究加快民族地區教育協調發展的特殊政策與管理體制的改革,探索對口支援民族地區教育發展的有效模式。

比較教育研究

立足中國教育實際,注重從國際視野研究我國教育面臨的現實問題,加強對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法律、教育制度、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若干專題的比較研究,促進旨在服務於建設國家教育創新體系、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強農村義務教育、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國際比較教育研究。
重視全球教育改革發展經驗的梳理與提升,比較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教育制度生成和發展的歷程與差異。
重視研究中國教育走向世界和引進世界先進教育經驗的策略,推動教育的跨文化研究,促進教育的國際理解和國際交流,鼓勵國際間和國家間教育科研項目的合作研究。

國防軍事教育研究

以信息化軍隊建設、軍事鬥爭準備和國防軍事教育轉型的現實需求為牽引,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突出全局性、套用性、對策性研究,深化中國特色國防軍事教育教學問題研究。
以軍官教育為龍頭,注重軍隊院校任職教育教學現實問題研究,深化新時期軍事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以士兵教育培訓為重點,加強素質教育研究,加強軍地兩用複合型人才培養研究。
以國防教育為基礎,深化新形勢下的國防教育體系研究,重點研究軍事教育與國民教育有機結合的策略。
加強學校國防教育研究,注重依託國民教育培養各類國防建設人才的研究。

組織與實施

實施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綱要任重道遠,需要更新觀念,完善制度,創新體制,增強可操作性,提高質量和效益。

明確發展目標

以引領科研方向、促進學術規範、培養研究隊伍、建設精品課題、擴大社會影響力為教育科學規劃的發展目標,堅持控制規模、最佳化結構、提高質量、加強推廣的發展方針,實施統籌全局、重點突破的發展戰略。

加強領導組織

充分依靠教育部和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的領導;充分依靠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的指導;完善學科規劃組建設,充分發揮專家的學術諮詢作用;進一步加強與地方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和高校科研處(社科處)及其他科研管理部門的合作。

加大科研投入

形成以國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財政性投入為主、行業部門專項經費和地方單位資助經費為輔的多渠道教育科研投入體制,調動社會參與和支持教育科研的積極性,切實保障教育科研的基本經費需求。

完善制度建設

建設現代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形成規範化的教育科學規劃制度、評審制度、開題制度、中期報告制度、鑑定結題制度、成果獎勵和推廣制度,促進教育科研體制機制的變革,推進課題管理的科學性、民主性,加強績效考評,鼓勵自主研究,重視後期資助,適當推行對同一重大政策性課題的多方案研究,形成知識創新系統、套用研究系統、成果推廣系統相結合的科研體系。

強化能力建設

加強研究者的能力建設,強化教育科研的問題意識、學理意識、方法意識和成果意識;加強管理者的能力建設,加強課題的規劃與管理,依據課題特點實行多元化鑑定與評價,提高管理服務的效能;加強使用者的能力建設,增強識別、參與和套用教育科研的能力。

注意循序漸進

五年發展目標,需要分別規劃、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循序漸進,要增強規範性和可預見性,每個年度課題指南應圍繞和落實五年發展規劃有所側重,形成體系,定期發布,及時反映教育改革發展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深化基本問題的研究,拓展新的研究空間,出成果,出人才,出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