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鄉民俗志

內鄉民俗志

《內鄉民俗志》是孫國文、張文倫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鄉民俗志
  • 出版時間:1993年03月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孫國文、張文倫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內鄉縣民俗的歷史與現狀。包括生產習俗、生活習俗、貿易習俗、民間信仰等。

作品目錄

封面
內鄉民俗志
《內鄉民俗志》編委會
圖片
全國政協委員民政部諮詢委員會主任中國社團研究會會長中國書協會員原民政部副部長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兼外委會主任、原民政部副部長、河南省殘聯名譽主席
內鄉具政區圖
內鄉縣署
縣衙正堂
文廟大殿
菊潭公園
臨湍閣
烈士陵園
寶天曼
紅腹錦雞
啞女泉
聖垛寺塔
湍東開發區一隅
人民商場
娃娃魚
菊花
宛梆劇照
朝天椒
菸葉
木耳
猴頭
板栗
編纂說明
序言(一)
序言(二)
凡例
引子
目錄
第一章 生產習俗
第一節 農事
一、作物
二、整地
三、播種
四、施肥
五、管理
六、收藏
七、糧食加工
第二節 林業
一、植樹
二、護林
三、林產品加工
四、果品花卉
第三節 飼養
一、家畜
二、家禽
三、養蜂
四、養蠶
第四節 紡織
一、絲織
二、棉織
第五節 工匠
一、鐵匠
二、木匠
三、泥匠
四、窯匠
五、石匠
六、編織匠
七、染匠
八、漆匠
九、小爐匠
第六節 搬運
一、搬運工具
二、搬運組合
第七節 狩獵
一、圍場趕仗
二、出坡
三、逮魚叉鱉
第八節 採集
一、打金釵
二、捏棗皮
三、挖天麻
第二章 生活習俗
第一節 飲食
一、飲食設備
二、飲食慣例
三、飲食種類
四、節日飲食
五、待客飲食
六、集鎮飲食
七、老、幼、病、產婦的飲食
八、吃飯場兒
九、飲食風尚
十、風味小吃
第二節 服飾、髮型
一、服飾演變
二、四季服飾
三、婚喪服飾
四、公服
五、髮型沿革
六、洗滌、保管
第三節 居住
一、房屋結構種類
二、宅院組合
三、居住沿習
四、室內設定
五、照明、取暖
六、房宅信仰
七、起居習慣
第四節 行旅
一、道路
二、橋涵
三、水路交通
四、行旅習慣
五、信息傳遞
第五節 保健
一、講究衛生
二、土單驗方
三、注意鍛鍊
第三章 鄉里社會
第一節 民性
一、憨厚耿直
二、謙讓儉樸
三、耕讀為本
第二節 村落
一、村民考源
二、村址選擇
三、村落建置
四、村莊命名
五、鄉規民約
第三節 家族
一、宗祖輩分
二、家庭演化
三、家庭成員關係
四、家世傳承
五、族規
六、族譜
七、望族
八、認族歸宗
九、親戚來往
第四節 鄰里交往
一、鄰里和睦
二、互助互幫
三、結交信約
第五節 會社
一、唐匠班
二、鼓樂班
三、隨會
四、火星社
五、清明社
六、互助會
七、打勞、醫助
第六節 鄰里互助
一、賑災濟貧
二、敬老、助殘
三、修橋補路
四、辦學助教
第七節 姓氏
一、姓氏選擇
二、姓氏彙編
三、大姓、輩序
第八節 鄉情
一、內鄉縣居住台灣、香港同胞原籍表
二、海外僑胞一覽表
第四章 人生禮儀
第一節 通禮
一、迎送禮語
二、行為規範俗禮
三、禮尚往來
四、忌諱
第二節 稱謂
一、家族內
二、親屬間
三、鄰裡間
四、綽號
第三節 誕生
一、妊娠期
二、分娩
第四節 孩提時期
一、洗三
二、起名
三、報喜
四、滿月
五、帶災
六、百天
七、抓周
第五節 成年
第六節 婚嫁
一、婚姻形式
二、婚齡
三、婚禮程式
第七節 慶壽
第八節 喪葬
一、喪葬儀禮
二、殯葬程式
三、慎終追遠
第五章 貿易習俗
第一節 集市
第二節 市商
一、坐商
二、行商
三、攤販
四、鄉商
五、典當寄賣
六、經紀人
第三節 商號、商會、商團
一、商號
二、商會
三、商團
第四節 市場諺語
第五節 集市商號趣聞
第六節 廟會
一、縣城白衣娘娘廟會
二、馬山口火神會
三、趙店西嶽廟會
四、赤眉金花廟會
五、王店雷廟太尉爺會
六、西廟崗黑虎爺會
七、縣城寺山廟土地爺會
第七節 物資交流會
第六章 民間信仰
第一節 自然崇拜
一、天地崇拜
二、氣象崇拜
三、動物崇拜
四、植物崇拜
第二節 靈魂崇拜
一、祖靈崇拜
二、鬼魂崇拜
第三節 人物偶像崇拜
一、崇拜行業神
二、崇拜家神
第四節 賭咒占卜
第五節 宗教信仰
一、佛教
二、道教
三、伊期蘭教
四、天主教
五、基督教
第七章 歲時節日
第一節 二十四節
第二節 傳統節日
第三節 紀念節日
第四節 宗教節日
第五節 區域節日
第八章 方言
第一節 語音
一、聲韻調
二、音變
三、變調
四、兒化
五、地名
六、音節
第二節 語法
一、詞法
二、句法
第三節 辭彙
一、時空
二、稱謂
三、事物
四、人事
五、品性
六、情態
七、交往
八、動作
第四節 熟語
第五節 標音
一、諺語
二、歇後語
三、謎語
四、兒歌
五、故事
第九章 民間文學
第一節 民間故事
一、菊潭
二、內鄉憨
三、谷種
四、送客
五、抓字
六、離娘禮
第二節 地名傳說
第三節 人物傳說
孫武舉
馬騰蛟
王有為
王廷俊
院春光
官二先兒
李伯勛
第四節 笑話
一、老揣子
二、刮地皮
三、青菜屎
四、聖人蛋
五、三句話不離本行
六、看棋不語
七、認得“一”
八、撿瓜子
九、救命恩人
十、會說話
十一、還有一個天
十二、找鬍子
第五節 傳聞
一、巧除奸僧
二、鄭姓控虎
三、“仁義”飯店
四、楊晉鬧堂
五、楊縉巧對
六、縣令求賢
第六節 謠諺
一、歌謠
二、諺語
三、歇後語
四、謎語
五、繞口令
第十章 民間遊藝
第一節 戲劇
一、劇種及沿革
二、舞台角色
三、戲班規矩及習俗
第二節 曲藝
一、大調曲子
二、鼓詞
第三節 舞蹈
一、獅子舞
二、撐旱船
三、蹬高蹺
四、跨竹馬
五、釣桿舞
六、抬裝、撓裝
七、囈怔官
八、其他
第四節 燈火
一、打梨花
二、放老桿
三、火馬
四、火傘
五、放路燈
六、放河燈
第五節 遊戲
一、趕子兒
二、打翹
三、撂清官
四、踢毽子
第六節 棋藝
一、占方
二、狼背豬
三、三六九
四、行軲轆
第七節 雜耍
一、鬥鵪鶉
二、斗羊
三、鬥蟋蟀
四、耍猴
五、放風箏
附錄
第一節 名勝
一、清代縣衙
二、菊潭公園
三、元代孔廟
四、烈士陵園
五、寶天曼自然保護區
第二節 碑文
一、三院禁約碑文
二、菊潭記碑文
三、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文
四、解放宛西殉國烈士紀念碑文
五、內鄉殉國烈士光榮紀念碑序
六、內鄉縣革命烈士紀念塔序
第三節 趣聞
一、楸樹倒影
二、雉雞群聚
三、魚洞
四、空降石頭
五、長眠人
六、灌漲癩哈蟆
著作權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