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興安盟突泉縣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突泉縣,由醴泉縣改稱。黑龍江省原轄縣。位於原黑龍江省南部,今隸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蒙古興安盟突泉縣
  • 外文名:Inner Mongolia Xingan Meng Tuquan County
  • 地理位置: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
  • 原名:醴泉縣
基本信息,區劃,國營農場,突泉縣賦,經濟發展狀況,農業,工業和建築業,固定資產投資,國內貿易,交通郵電,金融保險,科學技術,衛生和體育,環境保護,人民生活,

基本信息

2000年,突泉縣轄6個鎮、8個鄉。如今該縣在經濟、農業教育方面  突泉一帶,清初,屬蒙古科爾沁部領地。清末,1909年(清宣統元年),於醴泉鎮設定醴泉縣。隸屬奉天行省洮南府。中華民國成立後,1914年1月,因與陝西省醴泉縣重名,奉令更名為突泉縣,縣址改稱突泉鎮。同年6月,隸屬奉天省洮昌道。1929年2月,廢止道制,改由遼寧省(奉天省改稱)直轄。東北淪陷後,初隸奉天省,1934年12月劃歸龍江省管轄。1937年3月,又改稱醴泉縣。1943年10月,劃歸興安總省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恢復突泉縣名稱,劃歸嫩江省管轄。1946年3月,劃歸嫩南行政區;5月,復歸嫩江省;6月,改隸遼吉行政區。1947年1月,劃歸遼北省管轄。1949年5月,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管轄,隸屬興安盟。1954年5月,改隸呼倫貝爾盟。1960年1月,撤銷突泉縣,併入科爾沁右翼中旗。 突泉縣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都發展迅速 1962年10月,恢復突泉縣。1969年7月,劃歸吉林省管轄,隸屬白城地區。1979年7月,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管轄,隸屬呼倫貝爾盟。1980年10月,改隸興安盟。

區劃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92852人,其中: 突泉鎮 52839 六戶鎮 20964 東杜爾基鎮23768永安鎮15900水泉鎮20439寶石鎮23534溪柳鄉15520 太東鄉 20690 學田鄉 19323巨力鄉 12025 哈拉沁鄉 10000九龍鄉14992太平鄉22773太和鄉17117 牡爾基農場虛擬鄉 2968   某年突泉縣行政區劃一覽(轄6個鎮、6個鄉:突泉鎮、六戶鎮、東杜爾基鎮、永安鎮、水泉鎮、寶石鎮、溪柳鄉、太東鄉、學田鄉、九龍鄉、太平鄉、太和鄉;國營農場)(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資料。根據當時《內蒙古行政區劃代碼》整理)突泉鎮:轄 興安、建設、光明、康樂、民主、幸福、新華、華豐、利民、利群、勝利、團結、振興、向陽、幸達、光輝、康宇、利宏、新立、民益20個居委會;小城、北廂、南廂、工農、新生、城郊、宏發、新城、城關、福勝、紅星11個行政村。六戶鎮:轄 繁榮、文明2個居委會;六戶、新合、興安、中心、紅旗、永范、永合、永華、東平、向陽、興泉、興發、先鋒、鋼鐵、共合、雙興、雙合、永祥、巨力、巨昌、巨合、巨興、合心、大屯24個行政村。東杜爾基鎮:轄興華街居委會;大友、六合、五一、杜榮、裕民、太平、杜祥、杜勝、幸福、紅光、光明、和平、西山、加拉嘎、保全、保全、東泉、明星、五四、杜爾基20個行政村。永安鎮:轄 永發、敖牛、永德、永常、永安、永樂、永久、永巨、四家子、巨有、靠山、新力、杜樂、杜興、哈拉沁15個行政村。水泉鎮:轄 水泉、興勝、合發、龍泉、龍勝、團結、聯合、光輝、東小泡子、德泉、永泉、勝泉、勝久13個行政村。寶石鎮:轄 寶石、查乾楚魯、寶力、寶林、寶龍、寶合、寶田、寶豐、寶城、寶勝、寶樂、東溝、寶山、寶范、蛤螞甲、寶興16個行政村。溪柳鄉:轄 新發、常發、溪柳、大營子、紅衛、立新、永保、黎明、永勝、柳河、平新、常青、平原、平川、前進15個行政村。太東鄉:轄 東方紅、興龍、東發、東鎮、東信、東福、建國、東錄、三聯、東合、雙山、創業、長安、東勝、東城15個行政村。學田鄉:轄 三合、金星、河東、太平莊、尖山、大保、利民、平安、西溝、學田、洪泉、常樂、勝利、永平、解放15個行政村。九龍鄉:轄 九龍、蓮花、新風、永豐、長春嶺、東興、十家子、九福、九頂、黃花、興安、龍門、吳家店13個行政村。太平鄉:轄五星、賽銀花、五三、新龍、大青山、前青山、白廟子、四海、東升、馬吉拉湖、太本、興隆山、福利、福興、三溝、東風、前常、核心、曙光、晨光、新興21個行政村。太和鄉:轄 太和、和勝、和付、和豐、和寶、和安、同心、三家子、和興、榆樹10個行政村。

國營農場

因城內有一四季流水的清澈泉眼而得名。位於大興安嶺南麓的科爾沁草原。西南連科爾沁右翼中旗,北鄰科爾沁右翼前旗,東接吉林省洮南市。面積4800平方公里。人口40.97萬,漢族:11.5萬蒙古族6.98萬人,其他少數民族 2.62萬人。轄3個鎮、11個鄉。旗人民政府駐突泉鎮。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設醴泉鎮,歸挑南府置理。1914年改為突泉縣。1959年併入科爾沁右翼中旗。1962年析出。1969年一1979年劃入吉林省白城地區。 1980年歸屬興安盟。西北部多山,東南部多丘陵、草原。主要河流有蚊流河、那金河、大額木特河。屬半乾旱大陸性氣候。西、北部多雨,東南部乾旱。年平均氣溫5.2度,年降水量388毫米,無霜期125天。土壤肥沃是興安盟主要產糧區之一。以農為主,農林牧相結合。主 農作物是玉米、穀子、水稻、小麥、馬鈴薯、葵花籽、大豆等。1990年糧食產量262883噸。有牲畜46.3萬頭(只),其中羊24.8萬隻。農業總產值26691.34萬元。草 原277萬畝,林地覆蓋率7.3%。也有部分野生動植物。境內有煤礦、銅礦,還有皮革、釀酒等工廠。1989年工業總產值3453萬元。交通全靠公路。有至白城、洮南、烏蘭潔特等市和科爾沁右翼中旗的公路幹線。 突泉縣轄6個鎮、6個鄉:突泉鎮、六戶鎮、東杜爾基鎮、永安鎮、水泉鎮、寶石鎮、溪柳鄉、太東鄉、學田鄉、九龍鄉、太平鄉、太和鄉;國營農場。

突泉縣賦

●梁君(突泉縣民間文聯)  百年老縣,塞外新城。西北雄起大興安嶺南麓,南入科爾沁草原,東接松嫩平原,有“北山、中丘、南平原”之稱。昔時城內,天賜地靈,有一泉眼,四季流水,清澈微激,因此得名。  九洲興,四海慶,萬民樂,百姓和。老縣乘改革春風而騰飛,新城順開放大潮而前進。科學發展,和諧建設,城鎮繁榮,鄉村豐樂。五千平方公里大地,三十餘萬各族人民,六鄉六鎮,八面春風,建縣百年,與建國六十年同慶。今日突泉,藍宇盡浮祥雲瑞氣,碧野競放七彩燁華,蓋當頌焉。   縣域史跡,綿綿悠長。大清之末,宣統元年,撤醴泉鎮,設醴泉縣,屬洮南府。民國之初,更名突泉,突泉醴泉 醴泉突泉,幾經易名,終為突泉。東北淪陷,劃歸龍江,抗戰勝利,劃歸嫩江,劃來歸去,終回我內蒙興安!歷歷百載,斑斑世道滄桑。革命老區,紅旗飄揚。解放時期,萬餘名革命幹部,行旅突泉,發展組織,建立政權,為後方革命之根據重地。騎兵一旅,司令員朱繼先,一馬當先,發動民眾,打土豪,分田地,剿匪反霸,減租減息,土地運動,國之先河。壯哉,2400名青壯年,光榮入伍,奔赴三大戰役前線,英雄碧血潤汗青,踏破急流千層浪。多種田,多打糧,兵工廠、鞋廠、被服廠、皮革廠,支援前線,戰績輝煌。  縣域山水,流光溢彩。自然泡澤眾多,雙城、明星等,中小型水庫六座,魚蟹蝦,戲水中,翔淺底,逐白浪。蛟流河,突泉之母親河,貫穿全境,蜿蜒東下,可見野鴨游弋,灰鷺靜立,兩岸良田萬頃,米麥飄香,稻翻金浪,大地鋪絨蓋錦。九龍龍門山八景,六戶櫃山,永安敖牛山等,太多景點,旖麗多姿,更有美麗傳說。  西北老頭山,當屬首絕。主峰層巒疊障,懸崖峭壁,直聳雲天,二三山鷹時而盤旋其上。沿石梯拾級而上,兩旁怪石嶙峋,怪得天然豐富,姿態萬千,表情不一,可比雲南石林!條石湖順山而下,石下潺潺水聲,一瀉到底,如石之潮水奔流。人坐杜鵑洞中,望洞外萬綠叢中,興安杜鵑,如火如荼。八月雨季,清晨屹立山巔,極目遠眺雲海日出,七彩光環緊繞山頂,金光萬道滾紅霓,瑞氣千條噴紫霧,如至西天靈山,美其名曰:雲海佛光。  縣域文化,獨具特色。民間文聯,英才輩出,文學力著,引領風采。《童話寓言故事傳奇》①,是心歌在民間歡唱。《突泉史話》②,見證山城巨變。詩詞散文,激揚文字,標榜文采,文壇譽響。民眾文化,底蘊十足,豐富多彩,隊伍龐大。漫畫剪紙,地方小戲,東北秧歌,小節目,大品牌,是民間繪畫戲曲之鄉。文化藝術節,自編自創自演,花如海,歌如潮,和溢鄉土,曲若甘,舞若霖,情滿民間。文化休閒廣場,吹拉彈唱,琴棋書畫,全民文化,全民踴躍,不愧是全國文化先進縣!  縣域新城,舊貌新顏。改革開放三十年,城鄉面貌大改觀。登高遠眺,四野盡收。城市規劃,整體布局,匠心獨運,玲瓏剔透。家園小區,詩意棲居,高樓廣廈,設施完善。街心廣場,歌舞昇平。南環花園,清新雅致。北河之春,端午粽香。放眼新華路,寬敞平整,車輛川流不息。放步彩虹街,店鋪林立,商家無限生機。圈樓步行街,時尚新元素。振興大市場,百業俱興旺。移步換形,興致盎然,一路風景一路歌,怎能不新曲淺唱。 縣域經濟,前程似錦。百年傳統農業大縣,而今現代農業強縣,推進農業產業化,糧食連年奪高產,玉米黃豆,蓋地鋪天,葵花綠豆,遍野漫山,產糧大縣,國糧基地。工業園區,老企業盤活改造,新興產業蒸蒸日上。牤牛海煤礦,蓮花山銅礦,風力發電廠,龍頭企業長風破浪。111國道與省際大通道並驅,通南貫北,突洮突寶公路,橫跨東西,四通八達,往來商賈如雲。斗轉星移,日瓊月華。又一代創業精英,意氣風發,運籌帷幄,風流今朝。喜看“3331”③發展,審時度勢,搶抓機遇:夯實基礎,是切入點;項目突破,是著力點;環境提升,是落腳點;強縣富民,是根本點!引吭高歌,為之喝彩,展望未來,鵬程萬里!  吾乃縣域之子,自知筆禿,亦賦拙章。自當日日勤劬,奮發圖強,為家鄉更秀。   2009年5月16日於突泉縣杏林小區  註: ①著名民間文學家、突泉縣民間文聯主席艾厚國的代表作。  ②突泉縣史學家王鐵錚的代表作。  ③2008年突泉縣在十二屆三次全委(擴大)會議上確定了“3331”發展戰略,即全面整合農畜產品、礦產、風能“三種資源”;加快推進農牧業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三化建設”;著力抓好改善民生、環境營造、廉政建設“三項工程”,逐步打造產業帶動明顯、文化特色濃厚、投資環境優越、社會安定和諧的新突泉,最終實現“強縣富民”這一根本目標。

經濟發展狀況

國民經濟保持快速發展。初步統計,全縣國內生產總值為1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7.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1億元,增長13.6%;第二產業增加值3.7億元,增長30.0%;第三產業增加值2.4億元,增長9.5%。  市場物價有所上漲。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5.6%。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1.7%,衣著價格下降0.3%,居住價格上漲3.4%,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價格下降0.3%,醫療保健價格上漲0.5%,交通和通信價格下降1.3%,娛樂教育及服務價格下降3.1%。  勞動就業工作進一步加強。年末全縣就業人口14.1萬人。全年通過多種途徑使923人實現了再就業。  財政收入增長較快。全年全部財政收入6514萬元,比上年增長29.68%;地方財政收入5527萬元,增長31.56%。地方財政支出22638萬元,比上年增長10.86%。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農業仍處於粗放經營狀態,效率低下;水利建設嚴重滯後、質量不高,抗禦自然災害能力差,農村產業結構尚需進一步調整最佳化,農民增收難度增大;工業經濟發展規模小、總量不足;財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下崗職工生活保障和再就業的壓力較大。

農業

種植業結構繼續調整。全年播種面積比上年減少7667公頃,油料面積比上年增加1333公頃,糖料面積比上年減少1420公頃,蔬菜、瓜類面積比上年增加1000公頃。  農產品產量大幅增長。全年糧食產量407073噸,比上年增加137028噸,增長50.7%;油料產量7019噸,比上年增加4157噸,增長145.2%;糖料產量5689噸,比上年減少27904噸,減少83.1%;蔬菜、瓜類產量45242噸,增長27.4%。畜牧業生產繼續保持穩定發展。畜牧業增加值18269.9萬元,占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9.5%。日曆年度家畜總頭數53.4萬頭(只),肉類總產量17116噸。  由於連年旱災,漁業生產受到影響。全年水產品產量為300噸,比上年下降54.2%。  林業生產取得新進展。以退耕還林還草為主的生態保護和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全年完成造林面積(退耕還林(草)面積)為1.3萬公頃,同比增長160%。  水利建設進一步加強。全年水利建設工程共開工4775處,新增有效灌溉面積0.71萬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0.70萬公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13萬公頃。

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27112萬元,比上年增長25.7%。鄉及鄉以上工業增加值19701萬元,增長33.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402萬元,增長47.1%。產銷銜接較好。工業產品銷售率達96.69%,比上年降低1.1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達98.77%,比上年降低1.03個百分點。經濟效益有所改善。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24.77,比上年提高1.0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02.76,比上年提高7.97。  建築業生產穩定增長。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9885萬元,比上年增長43.5%。施工工程個數31個,施工面積7.9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7.9萬平方米。

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0479萬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13445萬元;更新改造投資1490萬元;房地產開發投資9500萬元;其他投資6044萬元。

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穩步增長。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339萬元,比上年增長6.4%。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8469萬元,增長6.5%,農村消費品零售額11870萬元,增長6.8%。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34868萬元,增長6.9%,餐飲業零售額3933萬元,增長9.8%,其他行業零售額1538萬元,增長4.1%。

交通郵電

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全年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增加值1408萬元,比上年增長8.3%。  全年公路貨運量215萬噸,貨物運輸周轉量13205萬噸公里。公路客運量115萬人,旅客運輸周轉量8045萬人公里。郵電業務總量3372萬元,比上年增長33.4%。全縣固定電話用戶26424戶,同比增長34.5%。其中:城鎮電話用戶16913戶,增長29%;農村電話用戶9511戶,增長45.5%。行動電話用戶26450戶,增長63.5%。

金融保險

金融機構各項存款持續增加,貸款有所減少。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55119萬元,比上年增長16.9%。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45244萬元,比年增長21.1%,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68902萬元,比上年下降21.8%。  保險事業快速發展。全年保險機構保費收入1428萬元,比上年增長24.9%。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400萬元,壽險保費收入1028萬元。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330萬元,其中:財產險和短期人身險賠款215萬元,壽險給付115萬元。

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全縣升入各類普通高等學校學生1228人。全縣普通高中招生1062人,在校生3510人;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學校招生238人,在校生562人;國中學校招生4670人,在校生12729人,國中入學率達96.2%;國小招生3615人,在校生21008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8%;幼稚園在園幼兒2054人,其中學前班1734人。全縣各類成人技術培訓學校培訓學員4826人次。  科學技術取得新進展。年末全縣共有農業科技人員558人。科技人員領辦或創辦項目50項,其中盟、縣兩級的重點推廣項目35項。落實“科學示範園區”34處,其中本年新建20處。引進新品種、新技術39項,自治區級重點項目6項。  綜合技術服務進一步完善提高。全縣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1個,全年監督抽查71家(次)工業企業132個批次的產品,批次合格率70.4%。法定計量技術機構1個,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3941台(件)。城鄉天氣預報氣象站1個。

衛生和體育

文化廣播電視等各項事業穩步發展。全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檔案館1個。中波廣播發射台和轉播台2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1%。差轉台、衛星地面接收裝置4座。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3%。有線電視用戶18000戶。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全年在參加的各項比賽中,共獲盟級第一名4人,第二名2人。全民健身運動普遍開展。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年末全縣共有衛生機構17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3個,保健院1個,結防所1個,防疫站1個,衛校1個,年末各醫療單位擁有病床床位594張,衛生技術人員906人。鄉村共設村衛生點168個,占總村數的98%。

環境保護

環保事業加快發展。年末全縣環保部門共有21人,環境監察大隊1個,環境監測站1個。環境法治建設取得新進展,執法力度進一步加大。對縣城12家單位(個人)燃煤超標排放的採暖鍋爐進行限期治理,完成治理11家,治理面積達25075平方米。全年新增集中供熱面積10萬平方米,全縣的集中供熱總面積已達37萬平方米。全年共整頓各類噪聲源42個,加大了噪聲環境的整治力度。  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加大。縣級自然保護區老頭山,已晉升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

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長率低速增長。年末全縣總人口為30.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0萬人,占19.7%;鄉村人口24.5萬人,占80.3%。全年全縣出生人口0.3萬人,出生率9.8‰,死亡人口0.1萬人,死亡率3.3‰;全年淨增人口0.2萬人,自然增長率為6.5‰。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全年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86元,比上年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848元,比上年增長12.6%。  城鄉居民居住條件不斷改善,據抽樣調查顯示,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達25.41平方米,農村居民居住面積達21.5平方米。  社會保障事業進一步加強。年末全縣有8822名職工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有11049名職工參加了失業保險;有11223名職工和退休人員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有2616名離退休人員參加了離退休費社會統籌。  社會福利事業繼續發展。年末全縣可提供食宿的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床位達332張,收養251人。接收社會捐贈款36.9萬元。城鎮最低收入標準以下的居民中有3259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