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絨山羊

內蒙古絨山羊

內蒙古絨山羊產於內蒙古西部地區。產區地形複雜,山巒重疊,懸崖峭壁。氣候變化大,十年九旱,為典型的大陸性高原氣候。海拔在1500米以上。冬、夏溫差大,冬季漫長而寒冷,年平均氣溫為3.1℃,1月份為-19.2~-29.9℃,7月份為27.2~35℃,年降水量為199.1毫米,年蒸發量為2455.1毫米,無霜期為120天左右。高原地區地下水位一般深達80~120米以上,丘陵山區多溪流。植被以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及灌木、半灌木為主,有針茅、小禾草、冷蒿、芨芨草、藏錦雞兒、狹葉錦雞兒、山杏、山榆等。天然草場植被覆蓋度低,產草量極不穩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內蒙古絨山羊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索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偶蹄目
  • :牛科
  • :羊屬
  • 分布區域:巴彥淖爾盟的陰山山脈一帶
產地及環境,地理分布,品種特徵,品種性能,相關,

產地及環境

內蒙古絨山羊產於內蒙古西部地區。產區地形複雜,山巒重疊,懸崖峭壁。氣候變化大,十年九旱,為典型的大陸性高原氣候。海拔在1500米以上。冬、夏溫差大,冬季漫長而寒冷,年平均氣溫為3.1℃,1月份為-19.2~-29.9℃(極端最低為-33℃),7月份為27.2~35℃(極端最高為35.4℃),年降水量為199.1毫米,年蒸發量為2455.1毫米,無霜期為120天左右。高原地區地下水位一般深達80~120米以上,丘陵山區多溪流。植被以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及灌木、半灌木為主,有針茅、小禾草、冷蒿、芨芨草、藏錦雞兒、狹葉錦雞兒、山杏、山榆等。天然草場植被覆蓋度低,產草量極不穩定。

地理分布

內蒙古絨山羊分布於二郎山地區(巴彥淖爾盟的陰山山脈一帶,東部為烏拉爾山,中、西部為二郎山)、阿爾巴斯地區(鄂爾多斯高原西部的千里山和桌子山一帶)和阿拉善左旗地區。
內蒙古絨山羊

品種特徵

內蒙古絨山羊體質結實。公、母羊均有角,公羊角粗大,母羊角細小,兩角向上向後向外伸展,呈扁螺旋狀、倒八字形。背腰平直,體軀深而長。四肢端正,蹄質結實。尾短而上翹。全身毛被白色,由上層的粗毛和下層的絨毛組成。根據粗毛的長短,內蒙古絨山羊又分長毛型和短毛型兩類。長毛型羊主要分布在山區,亦稱山地型(又分細長毛和粗長毛兩型)。此型羊體大,胸寬而深,四肢較短。毛被粗毛較長,達15.0~20.0厘米以上。毛長而潔白,雜質少,光澤好,淨絨率高。短毛型羊主要分布在梁地或沙漠、灘地一帶。該型羊體質粗糙,兩耳覆蓋短刺毛,髯短,額毛少。毛短而粗,平均長度為8.0厘米,絨毛短,較密。

品種性能

內蒙古絨山羊成年公羊平均體高、體長、胸圍體重分別為:65.4厘米,70.8厘米,85.1厘米,47.8公斤,成年母羊分別為:56.4厘米,59.1厘米,70.7厘米,27.4公斤。內蒙古絨山羊剪毛量,公羊平均為570克,母羊平均為257克。抓絨量,成年公羊平均為385克,成年母羊平均為305克。絨毛長度,公羊平均為7.6厘米,母羊平均為6.6厘米。絨毛細度,公羊平均為14.6微米,母羊平均為15.6微米。粗毛長度,公羊平均為17.6厘米,母羊平均為13.5厘米。內蒙古絨山羊,皮板厚而緻密,富有彈性,是製革的上等原料。製作的皮夾克,光亮、柔軟、經久耐穿,頗受歡迎。長毛型絨山羊的毛皮與中衛山羊裘皮近似,可供制裘。內蒙古絨山羊所產山羊絨纖維柔軟,具有絲光、強度好、伸度大、淨絨率高的特點,所產羊肉細嫩。這種山羊抗逆性強,適應半荒漠草原和山地放牧。
以胚胎齡40~110d內蒙古二郎山絨山羊胚胎體側部皮膚為材料,通過石蠟切片、HE染色,研究絨山羊胚胎毛囊形態發生規律。結果顯示,內蒙古絨山羊胚胎皮膚初級毛囊形態發生經歷毛基板前期、毛基板期、毛芽期、毛釘期和毛囊期5個時期,這5個時期又可根據其形態結構的差異劃分為不同的亞期,內蒙古絨山羊胚胎皮膚初級毛囊形態發生與汗腺的發生相伴隨;內蒙古絨山羊皮膚初級毛囊形態發生是分批進行的。在胚胎齡40~110d內蒙古絨山羊胚胎體側部皮膚未觀察到次級毛囊的發生。更多還原

相關

本文分析了影響內蒙古白絨山羊主要經濟性狀的非遺傳因素,採用多性狀動物模型BLUP法和非求導約束最大似然法(DFREML)對不同動物模型估計遺傳參數的差異進行了比較分析,對抓絨量、絨厚、毛長、體重、絨伸直長度、細度、初生重、斷乳重、日增重和周歲重等性狀的遺傳參數以及抓絨量、體重的育種值和兩性狀的綜合育種值進行了估計;利用隨機擴增多態DNA(RAPD)技術分析了內蒙古地區主要絨山羊品種間的親緣關:系。用SMART技術構建了成年絨山羊次級毛囊興盛期皮膚cDNA文庫,分析了成年絨山羊皮膚的ESTs。研究結果表明: 1.出生年份或性狀表達年份、年齡或母親年齡、分群對所有性狀有顯著影響;性別對絨細度無影響,但對其餘的性狀均有顯著影響;出生類型對所有抓絨性狀無影響,但對早期生長性狀中的初生重、斷乳重和日增重有顯著影響。模型Ⅲ適合估計抓絨性狀、模型Ⅳ適合估計初生重和斷乳重、模型Ⅲ適合估計日增重、模型Ⅰ適合估計周歲重的遺傳參數。 2.抓絨量、絨厚、毛長、體重、絨伸直長度、絨細度遺傳力分別為0.3、0.21、0.31、0.11、0.21、0.28。初生重、斷乳重、日增重、周歲重的遺傳力分別為0.21、0.11、0.14、0.17。抓絨量與絨厚、絨厚與毛長、絨伸直長度與絨厚、絨伸直長度與毛長的遺傳相關分別為0.33、0.51、0.38、0.74,存在較強的正向遺傳相關;抓絨量與毛長、抓絨量與體重、絨厚與體重、細度與絨厚、細度與抓絨量、細度與體重的遺傳相關分別為0.11、0.06、0.15、0.08、0.24、0.13,存在較弱的正向遺傳相關;毛長與體重、絨伸直長度與抓絨量、絨伸直長度與體重、絨伸直長度與細度、細度與毛長之間的遺傳相關分別為-0.14、-0.15、-0.18、-0.31、-0.28,存在中等偏弱的負向遺傳相關。抓絨量、絨厚、毛長、體重的重複率分別為0.42、0.27、0.59、0.18。 3.公羔依據斷乳重選擇與依據育種值選擇的結果差異較大;育成母羊依據表型值選擇與依據綜合育種值選擇的結果差異極顯著;育成公羊依據表型值選擇與依據綜合育種值選擇的結果差異極顯著;種公羊依據抓絨量和體重的表型值選擇結果分別與依據各自性狀育種值選擇結果的秩相關均未達到顯著水平。 4.抓絨量遺傳進展呈上升趨勢,抓絨後體重的遺傳進展基本平穩。內蒙古白絨山羊套用個體表型值選種存在準確性較差和難以同時兼顧抓絨量與抓絨後體重兩個性狀的缺點:動物模型BLUP法適用於內蒙古白絨山羊的選種。本研究根據生產實際情況提出了一套選擇種公羊的具體方法。 5.RAPD分析結果表明:內蒙古白絨山羊的3個類群彼此親緣關係較近,分化不明顯;內蒙古白絨山羊與罕山白絨山羊聚為一個大類,遼寧絨山羊和烏珠穆沁白絨山羊聚為一個大類,說明內蒙古白絨山羊與罕山白絨山羊有較近的親緣關係,烏珠穆沁白絨山羊和遼寧絨山羊的親緣關係較近。 6.得到了365條無污染的非冗餘ESTs,包括290條singlet和75條contigs.通過BlastnN在GenBank中尋找同源序列,得到了324個single EST是己知功能基因。這324個已知功能基因分布在11個物種中,其中在人類最多,有188個,牛95個、綿羊35個、小鼠14個、大鼠7個、山羊6個、其餘物種12個。根據人類基因功能分類標準,對這324個己知功能ESTs Cluster進行分類,其中未分類的基因109個、基因和蛋白質表達類70個、代謝類44個、細胞結構類47個、細胞信號和傳導類30個、細胞和機體防禦的基因14個、參與細胞分裂的基因10個。拷貝數超過10的基因有8個,其中7個編碼角蛋白。在細胞結構類ESTs中,發現23個角蛋白Cluster,拷貝數最多的ESTs高達41個,與綿羊的以P6一1基因同源性大於95%。進一步分析41個山羊以P6一1的全長CDNA可歸為6個不同的序列,其中一個和綿羊以P6一1編碼的角蛋白禍連蛋白序列完全一致,另外5個則略有不同,說明絨山羊以P6一1家族有多個成員參與毛和絨的生長。 7.有15條HGT KAp(高甘氨酸/酪氨酸角蛋白關聯蛋白)的cDNA序列己被國際公共資料庫一七enBank資料庫接受,其中KRTAP6(角蛋白關聯蛋白家族6)家族成員6個,KRTAP7家族成員l個,KRTAPS家族成員2個,KRTAP16成員6個。通過對不同物種HGT胺基酸序列的比較分析,發現山羊HGT的胺基酸序列與其它哺乳動物如人、小鼠和綿羊的HGT胺基酸序列有很多一致或保守的區域。分析其蛋白功能位點,發現在山羊的 HGT中有許多豆落酞化位點。通過對白絨山羊HGT蛋白的二級結構預測,發現絨山羊HGT和其它物種HGT的二級結構中無規則線性長鏈結構所占比例最多,p一伸展結構占到了較少的部分,幾乎沒有發現Q一螺旋的存在。關鍵字:內蒙古絨山羊,動物模型BLUP,遺傳參數,遺傳評定,側護D,cDNA文庫,EsT,生物信息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