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科技大學冶金研究所

內蒙古科技大學冶金研究所成立於1995年,是一所從事冶金過程最佳化、資源綜合利用和新材料等方面研究和技術開發的多學科科研機構。

機構簡介,科研開發,學術成就,人才培養,學術交流,

機構簡介

其前身是賀友多教授於1987年領導成立的傳輸教研室,1992年,在傳輸教研室基礎上,成立工業過程傳輸研究所,1995年更名為冶金研究所。現有在編人員5人,外圍科研人員12人,其中具有教授職稱6人,擁有博士學位6人。歷任所長為賀友多教授、李保衛教授、王寶峰教授、陳義勝教授。

科研開發

礦冶研究所緊密結合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開展多方面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逐漸在冶金傳輸過程數學模擬、燃燒過程最佳化及自動控制、稀有金屬資源利用等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科技成果。例如,1994年,李保衛教授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工程輻射傳熱的輸運方程,為輻射傳熱的數值計算奠定了基礎,被學術界譽為“當今輻射傳熱最具創造性的工作”。2004年,李保衛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效連鑄過程關鍵性技術的研究”,成果被寶鋼、包鋼、太鋼、萊鋼、宣鋼採用,創造經濟效益6000餘萬元,2006年獲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200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學術成就

科學研究方面,完成各類科研項目近100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5項,科研經費總額1800萬元,為企業創造直接經濟效益累積超過3億元。出版專著3部,申請發明專利1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被SCI、EI、ISTP檢索60餘篇。獲得各類科研、教學成果獎勵30餘項,其中國家級、省部級獎勵15項。

人才培養

人才培養方面,先後培養學術骨幹10餘名,碩士40餘名,合作培養博士10名,目前在讀碩士生18名,博士生2名。其中,絕大多數已經成為我校、兄弟院校以及大型企業,如北京科技大學、上海大學、安徽工業大學、寶鋼、首鋼、包鋼等,的學術帶頭人、技術骨幹和管理人才,為研究所贏得了極大的聲譽。 其中,1人入選“首批國家千百萬人才工程”,7人入選自治區“321”人才工程,3人被聘為博士生導師。

學術交流

學術交流方面,先後與包括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北京科技大學、上海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重慶大學、鄭州大學在內的10餘所高校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派出人員參加國內外會議、訪問研究30多人次,接待來訪專家、學者及合作人員40多人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