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爆音

內爆音

內爆音(Implosive),又稱“內破音”、“縮氣音”、“吸氣塞音”。指一種喉部下降,帶動口腔氣流向里流動時產生的非肺部氣流塞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爆音
  • 外文名:Implosives
  • 分類:語音學術語
內爆音的定義,內爆音的表示,內爆音的分布,

內爆音的定義

內爆音(Implosive),又稱“內破音”、“縮氣音”、“吸氣塞音”。指一種喉部下降,帶動口腔氣流向里流動時產生的非肺部氣流塞音。內爆音一般是濁輔音
內爆音是一種氣流機制特殊的非肺部音,先是口腔成阻聲帶振動,然後降低喉頭,壓低舌位,鼓起臉頰,以擴大口咽腔容積,造成口腔內空氣稀化,氣壓降低,結果在除阻時,口腔內氣壓低於口腔外的大氣壓,氣流從外向內沖入,造成往內爆發的塞音

內爆音的表示

國際音標里,內爆音用濁塞輔音的符號在頂部加彎曲小勾表示。
已被證明存在的內爆音有:濁雙唇內爆音 [ɓ] 、濁齒內爆音 [ɗ̪] 、濁齒齦內爆音 [ɗ] 、濁捲舌內爆音 [ᶑ] (非國際音標符號) 、濁硬顎內爆音 [ʄ] 、濁軟顎內爆音 [ɠ] 、濁小舌內爆音 [ʛ] 。

內爆音的分布

雙唇音[ɓ]是發聲最早的內爆音,也是世界上最為普通常見的內爆音;另一方面,軟顎音[ɠ]就很少見,小舌音[ʛ]更加少見。
據Maddieson(1984)統計,世界語言中有10.1%存在內爆音。中國的侗台語(侗語、壯語、布依語、水語、傣語等)和漢語東南方言(吳語、閩語、粵語等)有濁內爆音的分布。中國上述語言普遍存在的內爆音是ɓ、ɗ。
中國布依語有3個內爆音ɓ、ɗ、ʄ(原先用先喉塞ʔb、ʔd、ʔj表示)。
撒哈拉地區的非洲語言裡內爆音相當常見;東南亞地區的各種語言廣泛存在內爆音;亞馬遜盆地的部分語言也有內爆音。其他地區的語言很少報導有這類音,但是個別某些零散分布的語言,如北美州的瑪雅語系各語言、印度南亞次大陸的信德語,也存在內爆音。
歐洲、澳洲的語言幾乎完全不存在內爆音。不過,全濁塞音通常會有輕微的內爆現象,儘管通常因為缺乏形態上的濁爆破音對比而沒有詳細的描述。這種現象在世界上很普遍,從邁都語到泰語,還有班圖語支的各種語言,包括斯瓦希里語,都有這種現象。
信德語具有大量少見的對立內爆音,包括[ɓ ᶑ ʄ ɠ]。儘管信德語的爆破音[b d ɖ ɟ ɡ]具有齒後反轉(dental-retroflex)的區別,但這種差別在內爆音中會被掩蓋中和而喪失。印尼弗洛勒斯島的壓夏語(Ngadha language)具有[ᶑ]這個對稱捲舌內爆音(contrastive retroflex implosive)。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