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不經濟

內在不經濟

內在經濟是指一個廠商在生產規模擴大的時候,由自身的內部所引起的產量增加,效益提高的現象。同樣的,一個廠商由於本身的規模過大,規模不適度,而引起的產量減少,效益遞減的現象被稱作是規模不經濟。引起內部經濟的原因有很多,比方說,套用先進的技術,同時引入先進的設備,提高員工素質,實行專業化生產,引進具有高水平的管理人才,提高管理效率,也可以對一些副產品充分利用,變廢為寶,創新思維,還有生產要素的購買,和對產品的銷售都是引起企業內在經濟的因素,因此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在不經濟
  • 外文名:internal diseconomies
  • 性質:經濟發展的一種現象
  • 類別:術語
名稱定義,產生原因,區別比較,存在問題,總結,

名稱定義

內在不經濟是規模的擴大所引起的平均成本的上升和收益的減少。

產生原因

造成企業內在不經濟的因素有,管理效率的降低,企業規模擴大,但是內部管理鬆散,管理結構過於複雜,信息的傳遞時間過長,失真度也會提高。還有就是生產要素的價格與銷售費用之間的增加同樣會導致內在不經濟。因此,應當儘量的使企業內在經濟,多考慮下以上的各個因素。

區別比較

內在經濟VS內在不經濟
究竟規模發展能給傳媒業帶來什麼呢?經濟學中,規模經濟是指說明企業因生產規模變動而引起的產量變動關係的理論。企業的規模發展會給企業內部環境帶來種種變化,從而使企業進入良性或惡性發展的軌道,即所謂的“內在經濟”和“內在不經濟”。本文借用“內在經濟”和“內在不經濟”兩個經濟學術語,把考察目標定在傳媒企業的新聞報導質量、時效、社會認同度、品牌塑造、經濟效益等方面,來具體地加以說明。
內在經濟
指媒體的規模發展有力地促進傳媒新聞報導的質量以及發行、廣告收入的提升。
新聞採集成本的下降,規模較大的新聞傳媒集團的下屬機構有報紙、電視台、電台、電影製作公司、影視拍攝基地、發行公司、雜誌、網站等等,社會關係資源更加豐富,影響力和知名度更高。新聞採訪得到社會各方面較多的支持與合作,社會上許多機構的重大新聞都想把獨家報導權優先給予大型傳媒。即使採訪涉及不利方面時,由於顧及大型傳媒的社會影響力,被訪者也很難以簡單的一句“拒絕採訪”了事。無形中,大型新聞機構的採訪權總是受到更多的關注與保護。
經濟優勢
新聞資源的增值。媒介集團利用自己強大的採訪優勢和信息的深度加工能力,對某一新聞資源進行多輪開發,通過延長新聞產品鏈條使新聞資源實現增值。比如新華社和中央電視台雅典奧運報導,它們可以在某一重要的新聞資源的基礎上製作出訊息、特寫、通訊、專訪和綜述等系列新聞產品,甚至可以在本次奧運會結束後出版大型圖冊和圖片展覽。 很顯然,這種產出投入比是相當誘人的。
另外,新聞資源可以通過共享的方式實現增值一一即可以讓同一新聞資源在傳媒集團內部的各個不同媒介共享,也可以將本傳媒集團的新聞資源同其他傳媒集團進行交換,從而實現集團外部的資源共享。當然,在規模和實力的基礎上所占有的新聞資源的豐富性和價值性,是集團間交換的砝碼。
新聞的發布成本下降。新聞發布成本是新聞信息到達單位客群個體的贊用。客群不是一定要選擇閱讀、收聽或收看某一家傳媒公司的新聞報導。但媒體的規模大,也就更加有力地爭取到客群,發行量大,分攤成本自然下降。
傳通效率提高。新聞學和傳播學都有這樣類似的概念,新聞學講求要讓讀者心服口服,傳播學講求傳播的最高目標是傳通,傳而不通是傳播效率低下的表現。傳播學將傳播劃分為人內傳播,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在公眾性信息的傳播方面,從人際傳播到大眾傳播,隨傳播機構的規模擴大,它們的傳通效果是遞增的。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可得到印證,在網路迅猛發展的今天,據調查統計大多數網民獲取新聞信息時,主要訪問的還是新華網、人民網、中央電視台等大型新聞網站。這些網站背後規模強大的新聞傳媒機構無疑是網民選擇的重要依據。因此,傳媒業擴大規模是提高傳通效率的有效手段。
傳媒的廣告和相關產業會隨規模的增大而獲益。廣告是傳媒業最重要的增值性產業,也是直接能從媒體規模經濟之中獲得巨大收益的部分。具備規模的媒體擁有巨大的客群群體,媒體的知名度和信譽度高,能極大地提升廣告的覆蓋面和公信力。這都是廣告商百求而難遇的廣告效果,從而使媒體擁有豐富的準廣告客戶資源,為整個傳媒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謀取源源不斷的後續資金。當前,我國許多大型的傳媒集團和“報團”都開始涉足與媒體本身無太大關聯的產業,如酒店業、房地產業、體育產業、零售業等等。無論從事那一種行業,規模、信譽和實力這些幾乎是同一等級的概念,永遠是制勝的法寶。媒體的規模一定會為媒體產業的多角化經營,助一臂之力。
採購成本降低。消耗性用品如新聞紙、膠片、辦公用品的採購成本會因批量式的採購而下降,影視、印刷設備及軟體更新與維護都會在價格和服務上從供應商那裡得到較多的讓利支持。
管理效率的提高。規模的擴大有利於管理人員的比重下降,過去“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繁雜機構設定得以改觀,專業化高級媒介經營管理人才投入使用,使管理效率充分發揮出來。
品牌的打造與提升。成熟的市場經濟是一種品牌經濟。我們如今已經告別了媒體短缺的時代,面對眾多的媒體,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只有那些長期堅持真實、快速報導,關心民眾,關注社會熱點,提供滿足人們共同需要、共同興趣的信息的媒體才能長久的生存,才能成為成功的媒體。而成功媒體的外在標識就是晶牌,品牌是媒體過去報導質量的成果展現,又是未來報導呈現給客群的第一印象。規模對於媒體品牌的打造是大有裨益的,規模往往是資本實力、產品贏利能力、可信度與號召力的代表。事實也是如此,那些具有一定規模實力的負責的媒體,往往是輿論的引導者,時尚潮流的推動者。它們也往往更加注重新聞產品的質量和服務,更著力於自身企業文化的塑造,更謹慎地履行社會責任和承諾。
內在不經濟
這是指傳媒企業規模擴大時,並沒有使傳媒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隨規模發展而同步提升,反而下降,媒體監測社會環境,引導輿論的社會職能反而退步。
這種情況的發生是我們都不願看到的,但是規模經營作為一種經濟行為,它的發生也會像其他任何一種經營行為一樣,在尋求機遇的同時也在撒播風險。在我國當前媒體規模經營發展逐漸步入快車道時,及時對媒體規模經濟可能產生的內在不經濟後果的原因加以分析和闡述,無疑對我們傳媒業的健康發展大有好處。

存在問題

後續資本支持不夠充足。大眾傳媒業發展到今天,早已告別了有誰能白手起家,單靠勤奮和智慧創造媒體神話的年代。媒體創辦的資金門檻越來越高,例如1998年《北京晨報》依靠1500萬元起家,經過3年的發展成為北京位居前列的生活類媒體,而2001年5月28日《京華時報》創辦時,經過充分的市場調查得出的結論是沒有4000萬元的啟動資金很難辦起來。創辦媒體是這樣,兩家或兩家以上的媒體重新整合首先需要的也是大量地購併資金,而馬根據業界目前發展的態勢,今後的媒體購併所需的資金量有不斷上漲的趨勢。
媒體經濟有與同是靠賺取人們眼球的網路經濟(網站)類似的地方,它是一種長線投資品種,用流行的一個詞來說,新建或新重組的傳媒集團有一個“燒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媒體需要培育地域基礎,客群基礎,品牌的知名度,培養客群閱讀收視習慣和忠誠度,而同時還要面對已有一定客群基礎和品牌知名度的媒體的競爭。(上個世紀末的幾年裡,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網路公司經歷了大把圈錢、燒錢的過程,最終生存並步入良性發展軌道的還是少數。因此,走規模化發展道路的傳媒集團要有充足的後續資金,為可能要在幾年後才有的贏利做紮實的儲備性工作。
管理支持不到位。媒體規模經濟有助於精簡管理人員,提高管理效率,但也可能因管理機構龐大,官僚作風滋生,人浮於事,采編人員對新聞信息的敏感度降低,責任心下降。另外,由資本股權連線而形成的媒體規模經營,也會出現因各股東在利益分配、發展思路、人事任用等問題上的分歧與摩擦而增加內耗,使媒體企業的正常運營遭受極大損害。,這種情況在其他行業的股份制經營中時有發生,例如,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宏智科技原是一家質地不錯的高科技公司,2003年公司內部發生股權之爭,致使該年主營業務收入出現八成的銳減。在傳媒業也有類似現象。當前,我國的媒體股份集團化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股權紛爭的現象還未大面積顯現,隨著集團化和股份聯合的深入發展,這種現象可能會越來越多的出現,對此我們現在就要保持高度警惕。在股東引進時應對其資本實力、信譽、發展思路、合咋精神、決策人的個人品格加以認真的考察,摒棄一股即靈,一股即大的錯誤思想,要對媒體的未來發展作長遠的謀劃。

總結

傳媒規模經濟引起企業內部的種種變化構成傳媒企業發展新的內部環境,以上是用內在經濟和內在不經濟的概念對傳媒企業內部環境的變化進行分析,以期我們的傳媒在積極進行規模化運作的時候,趨其利,避其害,最終實現我國傳媒業整體性作強作大的目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