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佐領

內佐領,清廷以皇家奴僕編設的佐領和其首領之稱。前者原稱內牛錄,後者曾稱包衣牛錄章京。其效力對象和性質俱與八旗各旗分佐領有別,因屬包衣組織的基本單位,故也稱包衣佐領。(1)內務府總管原稱包衣昂邦。迄康熙三十四年(1695),內務府三旗各設滿洲佐領5(以滿蒙漢人合編)、旗鼓佐領六(以漢軍人編),正黃旗朝鮮佐領2。乾隆二十五年(1760),增設正白旗回人佐領1 (以維吾爾族有功人員及其兵丁編),共額設36包衣佐領。每佐領設佐領1員(武職從四品)、驍騎校1員(正六品)、領催4名。康熙中規定,佐領內三丁抽一披甲,兼收內管領內披甲者,以充包衣禁衛兵。(2)皇子分封分府時,例有內佐領人丁之賜。下五旗各包衣參領下,或設定一二或三四佐領不等,分屬王公府內當差。(3)盛京內務府三旗,例設3佐領,以守衛故宮及護送貢物進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