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腦炎原蟲病

兔腦炎原蟲病是一種主要侵襲腦和腎臟,在腦組織形成肉芽腫、非化膿性腦炎和間質性腎炎等的病原體。

病體,歷史,簡介,

病體

兔腦炎原蟲病,通常為隱性感染,常呈致死性經過,野兔也有此病。病原是微抱子蟲的腦炎原蟲,此病在美國許多兔群中蔓延,已遍及世界。感染率為15~76%。

歷史

本病在1922年初,曾因青年兔運動失調誤判為傳染性腦膜炎”。1923年確定它是引起家兔腦組織肉芽腫性腦炎的一種原蟲病,命名為兔腦炎原蟲病呂。須指出的是,1923年當時,兔腦炎原蟲病曾作為形態卜類似弓形體而稍小於弓形休的原蟲被提出過。後來根據用姬姆薩、革蘭氏、過氧化物酶、PAS反應等染色特性,特別是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到囊膜構造,把它與弓形體區別開。 1962年,小鼠研究證明,此原蟲存在極絲,而極絲是微飽子蟲特徵,,人而確立了微袍子蟲分類地位,並將其切歸原生功物門囊膜泡子亞門微袍子蟲綱微袍子蟲日。屬於微袍子蟲亞門的原蟲,多數在無脊淮動物和魚類寄生,極少數寄生在哺乳動物。

簡介

兔腦炎原蟲病的症狀:本病通常為隱性感染或慢性感染,較少出現明顯症狀和死亡。在環境因素刺激的應激狀態下,患兔可出現驚厥、顫抖、斜頸、麻痹、平衡失調、運動困難和昏迷等神經症狀。有多尿症表現,尿液中出現蛋白質。病的末期出現腹瀉,急性病例常會出現痙攣性麻痹,2至5天死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