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江漢大學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於2011年10月獲批組建,並於2015年10月順利通過教育部驗收。實驗室以江漢大學為依託,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以化學與材料科學的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為基礎,以有重要套用價值的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為對象,致力於探討其製備、合成的方法與機理,著重解決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發展過程中新材料的結構與製備、結構與性能的關係等問題,最終獲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型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廢棄光電子器件中化學成分對環境、生物的危害和資源化利用技術的研究,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外文名:Key Laboratory of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devices                    
  • 所屬高校:江漢大學
  • 成立時間:2011
  • 級別:省部級
簡介,單元組成,研究方向,

簡介

實驗室結合自身的科研基礎和條件,承擔和完成了各級各類科研項目34項,其中國家級17項,省部級10項,市級9項,總科研經費超過2600萬元;獲省部級獎勵2項,市級2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4項,申請專利10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8項,授權14項;發表SCI、EI論文100餘篇,設立開放基金項目22項。獲科技部等部委批准“高精細電路用各向異性導電膠膜ACF”、“撓性高密度印製電路板用耐熱超薄合成樹脂膠膜”等國家級重點新產品4項,主持和參與制定“GB/T14709撓性印製電路用塗膠聚醯亞胺薄膜”等國家標準4個,在科技成果產業化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近五年來取得直接經濟效益5億元。
目前,實驗室已有專兼職人員57名,其中教授及研究員26人,副教授及副研究員7人,講師及助理研究員16人,實驗師/實驗員8人。上述人員中具有博士學位者40人,留學歸國人員13人,“長江學者”2人,入選“千人計畫”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楚天學者”特聘教授5人,入選“黃鶴英才計畫”1人,國外知名大學雙聘教授4人。已培養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名,創建省級科研創新團隊1個,培養研究生55名。
尤其人才引進方面,實驗室海外主任由千人計畫陳勇教授(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博士生導師;法國國家科研中心一級主任研究員,楚天學者特聘教授)擔任;引進巴黎十一大的鄭萬泉教授、武漢大學趙興中教授(長江學者)為實驗室首席研究專家;引進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阿爾伯特大學生物分析技術及環境健康學院主任樂曉春教授、上海天馬研究院院長和973首席專家凌志華研究員、英國皇家學會成員、Micro Sharp Corporation Limited 高級研究員李智新博士為實驗室客座教授。同時實驗室注重人才梯隊建設,加強中青年骨幹教師的培養,已經啟動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申報工作,並陸續引進海內外博士12名,碩士4名來實驗室擔任全職工作。伴隨著所承擔國家、地方重大項目逐年增加,實驗室的科研團隊也得到了有效的鍛鍊,已逐漸形成了一支以學術帶頭人和中青年科研骨幹為核心的高水平學術隊伍,年齡、職稱、學歷和學緣結構方面都得到了進一步最佳化。
實驗室總面積達3800平方米,新增儀器設備總值2360萬元,儀器設備總值達4860萬元,擁有雷射粒度拉曼光譜儀(英國Renishaw inVia)、超高分辨冷場發射掃描電鏡(日立SU8010)和鎢絲燈掃描電子顯微鏡(日立S-3400N)、400兆核磁共振波譜儀(Bruker AVANCE 400)、倒置螢光顯微鏡、多晶X-射線衍射儀、皮秒和頻光譜儀、高性能的電噴霧-四級桿-飛行時間LC/MS/MS串聯質譜儀、組合式螢光壽命與穩態螢光光譜儀、電感耦合電漿質譜儀、紅外-熱失重聯用儀、電化學工作站、分析型高效液相色譜儀、磁控濺射鍍膜機、反應離子刻蝕機、微型量熱儀等分析儀器設備。
經過數年的建設期,實驗室集成化學工程與技術(湖北省重點一級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等江漢大學相關學科的優勢資源和骨幹力量,專注於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的開發及套用技術研究,形成了鮮明的學科特色,較好地適應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建設發展要求,並在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微流控光功能器件的開發與套用、光化學輔助材料合成與套用、光電化學材料環境友好化研究等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上進一步發展。
1. 柔性顯示材料與技術研究方向 主要立足於湖北省十二五確定的重要的戰略支柱產業之一——顯示產業,該方向主要研究工作有:撓性印製電路基板;新型各向異性導電膠材料;柔性顯示基板材料;量子點顯示材料與器件等。
2. 柔性電池材料與器件研究方向 該方向以套用基礎研究為主,立足於新型清潔能源行業,以柔性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薄膜鋰離子電池材料的製備及其套用為研究重點。主要研究方向有:柔性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柔性鋰電池儲能材料;全固態聚合物電解質;光電功能超分子聚合物等。
3. 生物醫用光電材料研究方向 通過材料科學、光學和光電子學技術合成新穎的功能材料和系統,探討其在生物成像、藥物釋放、醫藥分析、疾病診斷以及現代光器件領域的套用。研究包括:紫外控制聚電解質多層膜材料;基於上轉換紅外控制循環腫瘤細胞檢測和多功能幹細胞分化;微流控器件用於循環腫瘤細胞捕獲與檢測;生物醫學影像技術等。
4.光電化學材料環境友好化研究方向 該研究方向圍繞環境友好的新型化學材料的開發與套用,建立這些新型化學材料和相關環境污染物的分析方法,研究這些新型材料及環境污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與轉化規律,結合化學、環境科學、醫學等多學科開展工作,有針對性的對新型材料環境行為與影響進行多方面的評估和分析。

單元組成

實驗室構成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1)太陽能電池
(2)鋰離子電池
(3)多孔蓄能材料
微流控光功能器件研究室
(1)納米壓印光刻工藝
(2)微流控光學器件與系統
(3)微流控光功能器件套用
光電化學輔助材料研究室
(1)光纖塗料及光纜阻水填充料
(2)撓性印製電路基板
(3)各向異性導電膠膜
(4)柔性顯示基板材料
光電化學材料環境友好化研究室
(1)電子產品用新型環保阻燃劑
(2)電子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3)光電化學材料環境毒理學研究



辦公室主任,秘書等負責實驗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研究方向

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於2011年10月獲批組建,並於2014年10月順利通過教育部驗收。實驗室以江漢大學為依託,以化學與材料科學的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為基礎,以有重要套用價值的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為對象,探討其製備、合成的方法與機理,著重解決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發展過程中新材料的結構與製備、結構與性能關係問題,獲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型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目前已形成了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微流控光功能器件的開發與套用、光化學輔助材料合成與套用、光電化學材料環境友好化研究等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方向立足於太陽能電池、鋰離子電池、納米多孔蓄能材料等新興行業,研究包括:柔性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量子點敏化太陽能電池;聚合物鋰離子電池、鋰硫和鋰空氣電池的電解質和正負極材料;光電超分子聚合物、有機多孔蓄能材料等。
微流控光功能器件的開發與套用方向通過融合微流控學、光學和光電子學技術合成新穎的功能器件和系統,實現微流控光學器件結構的可調化、功能的集成化和系統的微型化,探討其在在生物、醫藥分析以及光通信和現代光器件領域的套用。研究包括:納米壓印光刻工藝研究;微流控光學器件與系統研究;微流控光功能器件套用技術。

光電化學輔助材料是光電產業重要的支撐材料之一,其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光電子產品的質量和產品的製造技術。光化學輔助材料合成與套用方向主要研究光纖塗料及光纜阻水填充料;撓性印製電路基板;各向異性導電膠膜;柔性顯示基板材料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