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之旅

《光陰之旅》是2015年行人文化實驗室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謝慶鈴、王耿瑜小野

基本介紹

  • 書名:光陰之旅
  • 作者:謝慶鈴/王耿瑜/小野
  • ISBN:9789860444100
  • 頁數:328
  • 出版社:行人文化實驗室
  • 出版時間:2015-7-24
  • 裝幀:平裝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作者:謝慶鈴/王耿瑜/小野
出版社:行人文化實驗室
副標題:台灣新電影在路上
原作名:光陰的故事:台灣新電影30
出版年:2015-7-24
頁數:328
裝幀:平裝
ISBN:9789860444100

內容簡介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說,80年代有好幾位他很尊敬的導演,但唯獨侯孝賢讓他產生-「這就是我想拍的電影啊!」這種感覺,他甚至認為,台灣新電影是亞洲首度出現的新型態電影;
中國導演賈樟柯在台灣新電影中看到個人的世俗現實生活、個人經驗與記憶,而不是集體的政治,帶給他非常大的衝擊與啟發,更帶領他走嚮導演之路。
義大利影展策展人馬可穆勒(Marco Muller)回想台灣新電影,說道,他們創造出新的製片方式,有著令人詫異的自由創作氣氛。每一個人都試著用自己的獨特手法表達一個真相,是過去的電影從沒見過的。
1980年代的的台灣,民歌、民運、解嚴前夕,整個社會在自由的思潮中,即將引爆。
1982年,以電影《光陰的故事》和《兒子的大玩偶》為起點,小野、吳念真、侯孝賢、楊德昌、詹宏志等人揭櫫推動新電影運動,使台灣電影無論是題材或藝術性都跳脫台灣電影以往的窠臼,就此邁入全新篇章。而侯孝賢的《悲情城市》獲得國際重要大獎,帶領台灣電影走向國際舞台。
20年後,導演蕭菊貞拍攝紀錄片《白鴿計畫》回顧台灣新電影運動,由曾經親自參與新電影運動的電影工作者把島嶼內的來龍去脈、愛恨情仇,講得差不多了。轉眼又過了10年,台灣新電影的漣漪在時代的波瀾中,已經擴散到全世界,卻在台灣漸漸被遺忘,大部分的年輕人不曉得何謂「台灣新電影」,甚至一部也沒看過。
資深電影人王耿瑜與導演謝慶齡,走訪法國、荷蘭、義大利、阿根廷、日本、泰國、中國、香港,專訪近50位世界級導演、電影學者、演員、策展人和藝術家,為了替台灣新電影影響擴及全世界寫下註腳。受訪者包括阿比查邦、阿薩亞斯、馬可穆勒、東尼雷恩、是枝裕和、黑澤清、艾未未、賈樟柯、劉小東等,從國內到國外,從資深到新銳,他們暢言台灣新電影對他們的影響與?發,從影像的本質、社會文化的反省到個人生命的記憶,在既巨觀又內視的紀錄中,重新檢視電影運動的影響力,同時也喚回了所有關於台灣新電影的美好記憶。
本紀錄片及書籍收錄數件首次曝光的新電影時期工作照、劇照、海報,以及新電影宣言、重要座談記錄、電影評論等文獻資料,絕對是關於台灣新電影不可忽視的重要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