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葉藤蕨

光葉藤蕨

光葉藤蕨(Stenochlaena palustris (Burm.) Bedd.)是光葉藤蕨科光葉藤屬植物,附生藤本。根狀莖橫走攀援。 葉革質, 表面有光澤,葉柄光滑。孢子囊群生於葉的下面。中國境內產海南雲南等地,生次生疏林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光葉藤蕨
  • 拉丁學名:Stenochlaena palustris (Burm.) Bedd.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木賊綱 
  • :水龍骨目
  • :烏毛蕨科
  • 光葉藤蕨屬
  • :光葉藤蕨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食用價值,藥用價值,

形態特徵

附生藤本。根狀莖橫走攀援,堅硬,木質、幼時被鱗片,老時光禿,綠色。葉遠生,二型,葉柄長7-20厘米,光滑,葉片長30-100厘米,寬20-30厘米,奇數一回羽狀;羽片多數,下部的和頂端的略較中部的為短,不育葉的中部羽片長15厘米左右,寬約3厘米,闊披針形或長圓披針形, 漸尖頭, 基部圓楔形, 上側有1小腺體, 幾無柄, 以關節和葉軸相連, 邊緣軟骨質, 有斜的銳鋸齒。 葉革質, 表面有光澤;中脈兩面顯突, 側脈密而清晰 ,單一或分叉, 從平行於中脈的稈狹長網眼上分出, 直達葉邊;能育葉的羽片線形, 長20厘米左右,寬達5毫米,孢子囊群滿布葉的下面,幼時常被葉緣覆蓋。染色體2n= 148。
光葉藤蕨
光葉碗蕨線稿圖

生長環境

生長煮阿尋于海拔達200米的次生疏林中。

分布範圍

主要產自廣東(萬寧)、腿嚷榆采厚拔海南(崖縣、保亭、文昌、瓊海勸愉炒)及雲南(河口)。廣布于越南、印度、寮國高棉剃淋只訂、馬來西亞至玻里尼西亞。

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

其幼不少芝估棄育葉可食。為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等國居民採食的蕨類植物之一。

藥用價值

在馬來西亞與印度傳統醫學中, 具有治療發熱、皮膚疾病、潰瘍、胃痛的功效。
藥理作用
1、抗氧化作用。 其熱水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還原鐵離子和螯合金屬離子等活辣體性。
2、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3、抗真菌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