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葉翅果麻

光葉翅果麻

光葉翅果麻(學名:Kydia glabrescens Masters)是錦葵科翅果麻屬植物,喬木,高達10米;小枝圓柱形,被星狀柔毛。單葉互生,葉近圓形、卵形或倒卵形,有時具3角。花雜性,頂生或腋生,排列成圓錐花序,花梗被星狀柔毛。蒴果圓球形,直徑約4毫米;宿存小苞片倒披針形,長1.5-2厘米,寬2.5-5毫米,無毛至近無毛,無毛或近無毛,室背開裂為3果瓣。種了腎形,有槽。

分布於中國、越南、印度和不丹;在中國分布於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和紅河)和廣西西北部。生長於海拔高500-900米的山谷疏林中。

該種在廣西為近年發現的新紀錄,是自然分布的最東緣,對研究喜馬拉亞植物區系與廣西西北部的地緣關係,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木材可作般用材,但樹皮富含纖維為優良纖維原料,當地民眾用以代麻搓繩索。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主要價值,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10米;小枝圓柱形,被星狀柔毛。單葉互生,葉近圓形、卵形或倒卵形,有時具3角,長7-16厘米,寬5-12厘米,先端鈍、圓或短漸尖,基部圓至楔形,邊緣具不整齊齒缺,上面疏被星狀短柔毛,下面平滑無毛,葉脈掌狀,主脈5-7條;葉柄長2-4厘米,上面疏被星狀柔毛。
花雜性,頂生或腋生,排列成圓錐花序,花梗被星狀柔毛,長8-10毫米,果時延長達15毫米,被星狀柔毛;小苞片4-6片,葉狀,長圓狀橢圓形,長約5毫米,寬2-3毫米,平滑無毛,基部合生,結果時擴大而成廣展的長翅;萼片5,花萼杯狀,較小苞片短或長,裂片5,中部以下合生,平滑無毛;花淡紫色,直徑約13毫米。雄蕊管5裂至中部,花葯15枚,腎形;子房3室,毎室有胚珠2顆,柱頭3,盾狀。蒴果圓球形,直徑約4毫米;宿存小苞片倒披針形,長1.5-2厘米,寬2.5-5毫米,無毛至近無毛,無毛或近無毛,室背開裂為3果瓣。種了腎形,有槽。

近種區別

毛葉翅果麻Kydia glabrescens Masters var.intermedia S. Y. Hu):該變種的葉背面和小苞片均疏被星狀柔毛,而與原變種不同。分布於中國雲南南部西雙版納。生於海拔高760-1100米的山坡疏林中。

生長環境

分布區在中國主要位於西南部的乾熱地區,於濕季節明顯,每年10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年降雨量1160-1190毫米,其中在5-9月,占全仼降雨量的75%,但由於垂直分作的海拔大都在500-900米的山地,林地空氣常年仍較濕潤。喜冬暖夏涼至冬暖夏日稍暑熱的地帶,在雲南主要分布區,年平均溫多在21℃以上,1月平均溫13℃以上,極端最低溫多在0℃以上。在中國廣西分布區為南亞熱帶氣候, 年平均溫19-20℃,1月平均溫9.8-11.5℃,極端最低溫-2℃左右,7月平均溫25.6-27.1℃,極端最髙溫39℃。喜光,幼齡樹稍酎蔭,成齡樹多分布在山谷疏林中。適生土壤主要為山地壤、紅壤以至赤紅壤,pH值為4.5-6.5,喜肥沃疏鬆土,粘重土及貧瘠土不宜生長。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越南、印度和不丹;在中國分布於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和紅河河谷)和廣西西北部(隆林、田林),在雲南主要分布在北緯24°以南的北熱帶地區,廣西分布的緯度稍北,約分布在北緯24.4°-24.8°,東經105.2°-106.3°的地帶。

繁殖方法

光葉翅果麻可參考木槿屬植物的繁殖方法,用種子或扦插育苗。果實9-11月成熟,採集的果實,可攤放於室內通風處晾乾,果殼開袈後,搓揉出種子,晾乾後貯藏於室內乾爽處,防止受潮,至次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播種,也可試用1年生萌芽條,截成15厘米左右一段,於早春新芽萌動前,扦插入濕沙床內,經常噴霧保濕,髮根、 發葉後,移至圃地培育,一般育1年生苗出圃。

主要價值

研究:該種在中國廣西為發現的新紀錄,是自然分布的最東緣,對研究喜馬拉雅植物區系與廣西西北部的地緣關係,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經濟:木材可作般用材,但樹皮富含纖維為優良纖維原料,當地民眾用以代麻搓繩索。

保護級別

保護現狀:光葉翅果麻為稀有種,中國廣西定為三級保護植物。
保護措施:該種在廣西分布的範圍窄,資源較稀少,尚處於自生自滅狀態,民眾也不知其為珍稀樹種,當一般雜木採伐利用。隨著農墾事業的發展,闊葉樹的面積日益縮小,該種也相隨瀕於滅絕,應普及科學知識, 保護好現有闊葉林。同時開展人工載培,實行異地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