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德鎮

光德鎮

光德鎮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位於大埔縣南部,總人口19562人(2017年)。光德鎮北依高陂鎮平原,西接高陂鎮,西南與桃源鎮相連,東南部毗鄰潮州市饒平縣,地域面積131.07平方千米(2017年)。南面橫屏山齋公崬海拔1070米為全鎮最高峰,水源於丹竹至漳溪經雷峰集各村流經高陂注入韓江。全鎮轄上漳、下漳、九社、雷峰、砂坪、上礤、澄坑、上澄、富嶺、上坪10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53個自然村,209個村民小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光德鎮
  • 別名:富澄、漳溪、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梅州市大埔縣
  • 下轄地區:下漳、富嶺、雷峰、上漳、沙坪、
  • 政府駐地:富嶺正坑
  • 電話區號:0753
  • 郵政區碼:514200
  • 地理位置: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南部
  • 面積:131.07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19562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鳥子石(啟明寺)、定光寺、
  • 機場:梅州客都機場
  • 火車站梅州站梅州西站
  • 車牌代碼:粵M
  • 海拔:1070米
  • 地勢:東高西低
  • 地形:丘陵山地
自然地理,人文風情,歷史沿革,經濟,工農發展,特色產業,基礎建設,公路交通,能源通訊,村鎮建設,社會福利事業,地方風俗,文教衛生,政治,

自然地理

光德鎮位於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南部,北依高陂鎮平原,西接高陂鎮,西南與桃源鎮相連,東南部毗鄰潮州市饒平縣,地域面積131.07平方千米(2017年)。南面橫屏山齋公崬海拔1070米為全鎮最高峰,水源於丹竹至漳溪經雷峰集各村流經高陂注入韓江。地勢東高西低,境內多為丘陵山地,土壤多為沙質頁岩地帶。
光德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平均氣溫22℃,年降雨量1700mm,日照1750小時,雨水充沛,四季如春。
鎮內有豐富的瓷土資源,在大埔縣的5條瓷土礦中,第2條礦帶從光德經平原延伸到湖寮,全長23公里,寬6公里,質為一類瓷土礦。水力資源極為豐富,可利用發電的水力資源達5000千瓦,全鎮現有丹竹、經穩、富嶺等3個水庫,其中上漳丹竹水庫庫容355萬立方米。鎮內有上漳和富嶺兩個林場,可開發利用林地30000畝。

人文風情

全鎮屬漢族,近幾年婚遷入有壯族、回族、侗族等。全鎮現有姓氏34個:黃、張、郭、陳、劉、何、沈、游、許、李、林、羅、賴、鄒、鄭、金、鄧、鐘、尤、詹、盧、曾、廖、吳、丘、黎、簡、段、朱、孫、江、袁、田、管,其中黃姓與郭姓居多。
光德鎮機關辦公大樓光德鎮機關辦公大樓
光德祖籍梅州客家人,方言為客家梅州話,九社地區講閩南語,邊沿地區帶有饒平口音。勞動人民勤勞樸實、正直、開朗、好客、熱情大方。房屋居住和婚、喪、喜、慶沿襲中原客家習俗。

歷史沿革

原稱烏嶺村,民國十七年(1928年)全縣設8區52鄉,光德鄉、富澄鄉隸屬高陂區;1957年10月全縣設2鎮24鄉,光德鄉、富澄鄉合併稱為光德鄉;1958年10月全國實行人民公社制,光德鄉併入高陂人民公社;1961年1月光德建立人民公社;1983年撤公社成立區公所;1987年春撤區公所改為光德鎮人民政府。鎮政府駐地富嶺,距縣城公路里程63公里。
光德鎮

經濟

工農發展

全鎮以陶瓷為主的企業有100多家,從業人員8000多人。陶瓷生產始於宋代,具有700多年的悠久歷史,85%的勞動力從事陶瓷生產。1993年,率先引導陶瓷企業進行燒成工藝改造,實現了液化石油氣梭式窯取代傳統龍窯的重大突破,大大地提高了產品的燒成率,現產品的燒成率達到95%以上。產品主要有日用、青花、工藝、美術、中溫、仿古等5200多種,產品遠銷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6年實現陶瓷總產值3.1億元,稅收1600多萬元。
光德鎮光德鎮
2006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4.26億元,工農業總產值3.88億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00多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4066元。信用社農民全年存款1700多萬元,供銷門市農用商品銷售額達350多萬元。
全鎮有耕地面積410公頃,以種植水稻為主,旱地種植木薯、甘薯、玉米、粟等作物;全鎮有山地面積9634公頃,山地種杉、松等雜木,以闊葉林為主。

特色產業

該鎮是大埔縣陶瓷主產區之一。陶瓷業發展始於宋朝,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境內蘊藏豐富的瓷土資源,為陶瓷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全鎮現有陶瓷企業100多家,主要生產日用瓷、工藝美術瓷、青花瓷以及仿古瓷等,種類達5000多種,產品遠銷歐、美、日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
陶瓷原料形成工藝陶瓷原料形成工藝
據大埔縣文物志記載:經廣東省陶瓷考古專家楊少祥同志鑑定,系明代初期的古窯址,全縣有古窯址26處,多為明清時期。明代的古窯址有高陂的青碗窯、光德下窯等6處,屬潮州筆架山百窯村流派。三河余里、湖寮板坑、碗窯等古窯址屬浙江龍泉流派。清代的古窯,已基本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分布在光德下漳3處,富嶺3處,九社3處,桃源3處,平原塘卜2處;湖寮碗窯、板坑,三河余里等。大埔陶瓷歷史悠久,至今有600多年的歷史,高陂有“白玉城”之稱,其花色品種達2000多種,產品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一、窯子下古窯址—位於光德鎮澄坑村窯子下村心。因歷史上曾盛產陶瓷而得名,村心有一小山坡約50米高,從山腳至山頂,發現多處當年堆放破瓷殘匣缽的場所。因年代久遠,地形變遷,找不著古窯址。公元1982年縣文物普查隊在此採集有四至五寸白碗,三至四寸的平底碟、小壺、高足小杯等。瓷質潔白,瓷胎厚造型粗、瓷面施白釉,釉厚略呈灰青色,色澤透明光滑,內底及瓷腳未施釉。
二、陶溪古窯址—位於高陂鎮陶溪村,陶溪又名碗窯溪,因歷史上曾盛產陶瓷而得名。在上、下窯的小溪岸,隨處可看見堆積的瓷片及殘匣缽。1982年縣文物普查時,在此採集有敞口四寸小碗,五至六寸的大碗,高足鼓腹長頸花瓶,及有乳釘裝飾的香爐等。瓷質白胎厚,造型粗笨無彩的白瓷(有少量的釉底劃刻水紋圖案)。瓷面釉厚有碎裂紋,釉中略帶灰藍有透明感。瓷胎內外下底無施釉,內底有明顯的圈足痕跡,層疊式燒制而成。因年代久遠,地形變遷,窯址已廢,現僅存有砂坪村道路旁一點古窯址的殘跡。
據省陶瓷考古專家楊少祥同志調查鑑定,屬明代初期的古窯址。是我縣最早的古窯址之一。

基礎建設

公路交通

全鎮有1條縣道二級公路主幹線,7條支線,公路總里程67公里,10個行政村已通公路,70%的村實現水泥硬底化。鎮內接通了毗鄰饒平縣新豐鎮、三饒鎮的公路,直通黃崗三百門港口。全鎮現有各種機動車輛5000多輛。

能源通訊

全鎮建成大小電站24座,年發電量500多萬度。富嶺和下漳分別興建了一個加油站和石油氣液化站。通訊設施方面,全鎮興建了兩幢電信大樓和一幢郵政大樓,建成開通全球通和聯通基站與直放站14個,實現電話程控化、傳輸數位化。廣播電視覆蓋率達100%。

村鎮建設

全鎮10個行政村全部進行了村鎮建設規劃,現建起店鋪1000多間,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全鎮10個村全部實現辦公樓房化。

社會福利事業

1989年,鎮成立社會保險站,開展14個險種;民政福利,有17位老人在敬老院安度晚年,每年發放優撫救濟補助款40多萬元;殯葬改革工作良好,火化率達100%。全鎮有21181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占農業人口70.34%。

地方風俗

迎燈,就其本質言,是農村中一項文化娛樂活動,是農村男女最為樂於接受的文化活動形式。兩千多年前,周禮中有祭禮、射禮結合在一起的活動,祭禮所以別尊貴,射禮所以辨實力,兩者結合在一起,求得國家的安定與諸侯之間的信服。我看這應該是我國迎燈的濫觴。隨著社會的發展,宗教的興起,祭禮不再限於天子宗廟裡的先王,所祭的神祇可以是敬佛(拜觀音)、可以信道(奉老君)、可以宗儒(迎文帝)。射禮從騎射比武中發展為各種文化藝術的活動。如舞獅是亦文亦武的民間藝術活動,伴有生、旦、淨、醜的管弦樂隊是民間的梨園輕騎隊,在每接燈景中每年都有推陳出新的詩書畫藝和雕塑等製作。在市場經濟發展大潮中,人們意識到歷史的需要,增添了以陶瓷工藝為主體 的展覽內容,可見迎燈會的花樣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在不斷地翻新。
大埔縣光德鎮迎燈會大埔縣光德鎮迎燈會
每個燈點,有著各具的特色。他們把自已家中收藏的歷代名家字畫陳列在一起,給人一飽眼福,而且只有在這節日燈景中才能看到平日鮮為人知的民間絕世,如上漳郭友芝所畫的火燒書,堪稱民間一絕,那斑斑駁駁被火燒過的紙張書頁,那宋版的反面文字幾可亂真,那時沒的照相機,沒有放大鏡是怎樣繪製出來的呢?富嶺、上村名藝人黃寶騰,以手工捏塑的一座座立體畫屏,如“貂蟬弄呂布”、“水淹金山”等民間熟悉的傳說,在這裡得到了形象的再現;特別是那些微而見著的微雕花盤,用菜蔬瓜果組成的圖案,手藝的精湛,令人嘆為觀止。至於那些少不了的和尚念經祈福的場面,人們並不那未經意,足見迎燈的主體活動是人們文化智慧的檢閱。迎燈的隊伍約莫一公里長,前頭是各村和外鄉來的醒獅隊,依次是管弦樂隊(配有化裝了的生、旦、淨、醜等演唱角色)。其次才是各村族的鑼鼓隊,看燈的各鄉客人,他(她)們人頭鑽踴,熙熙攘攘,衣著光鮮亮麗、穿插在游燈的隊伍中,如同花的彩帶,虹的行列,平時在農村哪有這樣的場面呢?醒獅隊每到一站除了參拜以外,還作獅藝、武術表演;管弦樂隊也有每站獻藝,他們八音並奏,笙簫和鳴,更有聲情並茂的生旦伴唱,可以說,這一天(晚)是他(她)們在一年中得到了僅一次智慧盡致的發揮。所以說,只能從主流上看問題的人,都認為迎燈是民間最好的文化活動。所以在民國時期,官府曾提出過禁止迎神,本鄉黃騭騰先生就在上村燈站里寫下了一首代表廣大村民心聲的詩; 喜得山高皇帝遠,管他政府禁迎神;
光德鎮光德鎮
喧天鼓樂春潮湧,官自官兮民自民。
總之,迎燈是光德人的傳統文化活動,也是各村鎮間的一次聯誼活動。

文教衛生

文化事業,全鎮建成老人活動中心10個,文化活動室11個,鎮文化站1個,村牌坊門、涼亭10個。教育方面,現有初級中學2間,完全國小11間,自1997年以來,完成了10間薄弱學校 改造任務。農村醫療保健水平日益提高,全鎮有1間中心醫院,1間衛生分院,23個衛生站所,醫護人員40多人。

政治

光德鎮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工作分工
廖昌元(黨委書記、人大主席):負責黨委、人大全面工作。
羅鐵鋒(黨委副書記、鎮長):負責政府全面工作。
魏繁華(黨委副書記):分管黨群、政法、信訪、綜治、招商引資、應急管理工作,兼綜治信訪維穩中心主任。
何麗蘭(黨委委員、常務副鎮長):分管財政、質監、郵電、供銷、物價、扶貧雙到、青年、婦聯工作,兼財政所長。
鄧增城(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分管紀檢、監察、計畫生育、衛生防疫、食品安全工作。
郭萬里(黨委宣傳委員):分管宣傳、教育、文化、廣播電視、旅遊工作。
蘇常均(黨委組織委員):分管組織、人事、工會、老乾、科技、人才資源、勞保、社保、勞管工作。
郭華濃(黨委委員):分管公路、交通、統戰、僑務、企業工作。
郭慶亮(黨委委員):分管國土、城建、愛國衛生、環境保護工作。
廖國新(黨委委員、派出所所長):分管消防、安全生產、協管政法工作。
郭祥義(黨委委員):分管農業、醫保、經管、畜牧、統計、節能減排工作。
林其銘(人大副主席):分管人大、依法治鎮工作。
鄧瑜瑾(副鎮長):分管黨政辦、水利、水電、氣象、農機工作。
黃歆坤(副鎮長):分管武裝、民政、林業、綠色現代農業基地、生豬管理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