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州古城

光州古城

光州古城,一水隔兩城,南弋陽,北春申。黃國——弋陽——光州——潢川,一脈相承。光州古城在兩千多年前已形成。從西漢初年到盛唐設州,經歷近千年的建設,已頗具規模,可惜的是北城的老街道已基本拆完了。

光州古城保留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黃國故城遺址;還保存有始建於西漢初年的弋陽古鎮。弋陽古鎮是目前中原地區特別是信陽市範圍內比較少有的保存相對完整的古街古城社區。這裡不但歷史悠久,也是英雄輩出之地,更是“莫道楚鄉風物陋,文章屈宋到如今”的人文薈萃之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光州古城
  • 外文名稱:The Old City of Kwangchow
  • 地理位置:河南潢川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古城簡介,歷史沿革,古城格局,一水隔兩城,燦爛的文化,光州商業,光州十景,

古城簡介

現在架橋技術發達,跨江跨河發展的城市越來越多,而在技術相對落後的古代,一條河一條江往往就是一條“天塹”,一水隔兩城的城市並不多見,而光州城就是其中之一。
光州古城光州古城
一水隔兩城的城市在古代或許還可以再找到幾個,但光州城這南北二城卻又分別出了兩位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北城古稱春申鎮,正是因為有戰國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黃歇的故宅,有黃歇的墓地而得名。而另一位在東南沿海、港台以及海外華人中被尊為聖王的陳元光恰恰又出生在被稱為弋陽的南城,《光州志》記載:“陳元光(657—711),字廷炬,光州弋陽人”,弋陽,就是今天潢川南城的古稱。

歷史沿革

黃國——弋陽——光州——潢川,一脈相承,這裡承載著超過四千年的悠久歷史。
這裡古為黃國,是中華黃姓發源地。從考古實物和歷史典籍記載可知,黃國存在的時間是1400年左右。魯僖公十二年(公元前648年),楚滅黃,黃地入楚。
黃國青銅器:叔單鼎黃國青銅器:叔單鼎
西漢初置弋陽縣,東漢初改弋陽為弋陽侯國,三國黃初元年置弋陽郡,弋陽縣為郡治;北齊武平元年更名定城縣,陳宣帝十一年北周攻占定城,改弋陽郡為淮南郡,省定城為郡治;隋開皇元年廢淮南郡,復置定城縣,仍隸弋陽郡。唐武德三年改弋陽郡為光州,屬淮南道。唐太極元年光州州治由光山遷至定城。兩宋時期光州均隸屬淮南西路。元至元三十年光州改隸汝寧府,至清雍正二年升為光州直隸州,直隸河南布政使司,領光山、固始、息縣、商城4縣。
民國二年,廢州設縣,更名潢川,設河南第九行政公署,轄固始、商城等七縣。1952年,潢川及其轄縣併入信陽地區。
光州最早出現的城池距今已4000餘年,黃國故城在今城西約6公里,是河南省保存較為完整的一座春秋時期諸侯國都城。城址呈長方形,城牆周長6720米。城門遺蹟3處,城牆系夯土築成。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城格局

一水隔兩城

光州古城一水隔兩城的城市局面並不是天然就有的,這個變化始於南宋時期。1195年,時光州知州梁季泌擴建南城,城市始擴至今北城的部分地區,當時還是一條小沙溝的小潢河此時才成為城市內河。但城市的大致格局,這時依然是一“方形”土城。
光州古城光州古城
在順治《光州志》中有這樣一段記載的:“今鎮潢橋河,原止一支流小溝,古志土城四門。洪武初,河至沙溝轉而東,郡兵部尚書張安仁以形家言,議改今河,人文遂盛,河流始大,遂筑北城五門,南城六門,甃以磚石。”這北城五門是:來運門、永和門、迎恩門、清晏門、大順門。南城六門是:東門、西門、寧安門、康濟門、小南門、大南門。這個“議改今河”,在乾隆、光緒《光州志》中均有類似的記載。透過這個記載,可以肯定的知道,今天穿城而過的小潢河,過去僅僅只是一支流小溝,在明時,因形家言,始得小潢河改道,不斷擴展,而成為今天的模樣。可以想見的是,在生產力低下的過去,這可謂是一個巨大的工程了。
明正德六年(1511),兵燹城陷,知州李鏜加固城池,以磚石重修,最終城周長14里,城牆高3丈,城壕深9尺。至順治時,潢川城已是今天的格局了。北城自建成後,官府多遷在北城,南城多為商鋪民居。據志書記載,清時,潢川城池有街道19條,其中10條在南城。民國時,街道25條,其中南城占14條。

燦爛的文化

清初顧祖禹所撰《讀史方輿紀要》曾寫道:“光州襟帶長淮,控扼潁蔡,自古戍守重地也。”但光州更是人文薈萃之地。
春申君黃歇,楚屬黃國後裔,戰國四君子之一。曾憑一書而退強秦百萬雄師為後世留下千古佳話。後領封於今上海一帶,成為上海及吳越之地的開山鼻祖。
“竹林七賢”之一劉伶亦埋骨光州,留下光州十景之七的《伯倫古冢》任人憑弔。
在大唐,光州對東南在福建用兵,‘變夷用夏到閩漳’,光州弋陽人陳元光由此被尊為閩祖,開漳聖王。爾後對東北方用兵,直到韓國,韓國光州之名,與此深有淵源。
及元,有讚美家鄉“莫道楚鄉風物陋,文章屈宋到如今”,被文宗皇帝贊為“中原碩儒唯祖常”的馬祖常。延佑二年馬祖常、馬祖孝兄弟二人同時進士,更是傳為千古佳話。與此類似的還有明時父子皆進士的劉繪、劉黃裳。
明時州人張安仁仕至兵部尚書,熊翀為戶部尚書,喻時、蘆士傑為明清兩位漕運總督。
今天南城尚存的弋陽古鎮建築古樸,街巷縱橫,素有“九曲十八巷”之美稱。從石板鋪路的小巷到“三山夾一井”的圍牆,從青磚灰瓦的屋舍到木柱挑梁的門店,從雕窗的閣樓到合圍的廂房,勾畫出一幅江南古城特有的明清建築景觀,依稀可尋長久歷史記憶的明清建築遺風。
在小南海周圍不足一平方公里的範圍內,依湖而建的南海觀音禪寺、清真寺、天主教堂、基督教堂、道教三義觀五大宗教活動場所,呈現出五教和睦、共生共榮的獨特景象,己成為潢川南城特有的文化符號。也是古老光州悠久、輝煌且包容的歷史與文化的象徵。
知名作家葉楠把光州古城和中國當今最美的鳳凰古城相提並論:“一條大河把縣城分為兩個城......”葉楠說:“潢川城很美麗。我離開潢川後,曾到過很多縣城,感到都沒有像潢川城那樣美麗。當時城裡的小潢河上,有座鎮潢橋,橋上有鐵水牛,一條河把潢川分成了南北兩個城。城裡還有清真寺,三山夾一井,一步三空橋,小南海,鐵旗桿和那一個個夏季滿池荷花的池塘。潢川的景色真是美極了,小蘇州的名號名不虛傳,這裡是很能陶冶情操的”。

光州商業

八世紀初,光州已是豫東南的貿易中心,光州城水陸運輸便利,為豫東南地區農副產品和土特產的集散地,湖北、安徽等地民眾常來“趕州”,商業日益發達,生產的絲綢遠銷閩王國(今福建省),製作的線毯供應到陝、晉、隴等省,地產的中藥材打入鄂、湘、皖、贛市場。
鐵旗桿鐵旗桿
明代,光州鎮潢橋上也列廛貿易,城內店鋪毗連,水上百舸爭流,可謂“街上有多滿,河上有多稠”。
清代,光州商業進入鼎盛時期。雍正年間置光州直隸州後,兩湖、江浙、陝晉、皖粵等地客商紛至沓來,相繼出現“湖廣會館”、“山陝會館”、“湖南會館”、“魯班會”等地域性商團和同業行會達10餘處,經營國布、百貨、中藥、雜貨、鹽行等業的店鋪鱗次櫛比。清末,全城大小私營商業有3000多戶。南城大巷街以經營布匹、百貨為主,小南頭街以土布行、百貨店為主,估衣街以彈棉花、鋪被胎(被套)為主,順河街以製作生活用品為主。經營的商品遠銷省內外,有些打入國際市場,如豬鬃、腸衣、牛皮、生豬、鮮蛋、活雞等,通過漢口、青島、上海等地的“洋行”,銷往東南亞和歐美的一些國家和地區。當時,光州被譽為“豫南蘇州”。

光州十景

光州十景·何兆渤①
一、弋山西峙②
平蕪千里古黃城,西峙峰巒景色清。遙指浮光來遠脈,近瞻淠水髮長泓。岩疆久作中原障,茂嶺先傳上郡名。每欲登臨傾北斗,那能長醉學劉伶。
光州十景石刻光州十景石刻
二、淮水東環
界別南條萬壑通,長淮一瀉抱天中。雄州襟帶聯吳下,野渡濤聲達海東。每見風帆沖曉霧,頓思雨笠駕煙艟。行人莫謂渾閒事,桐柏山前紀禹功。
三、七里清泉③
翠鋪平林燦晚霞,一泓澄碧路渠斜。貧如顏子堪資飲,閒似玉川可供茶。飛鳥過時眩欲墜,淡雲停處靜無嘩。尋源須要窮根底,濂洛清風到水涯。
四、五龍喬阜④
依廓阿誰建此台,五龍風雨乘時來。蜿蜒應逐潢流曲,騰躍知從碧漢回。高接煙雲迷畫桷,平臨星斗遠塵埃。鯫生豈愛泥蟠好,恐負為霖養鈍材。
五、蕭王故廟
干戈擾擾動中原,新市平林各自尊。炎德有靈興冀北,傑劉得地首東宛。江黃此日留遺廟,燕趙當年未御軒。疑是蕭梁傳失據,土人直作漢屏藩。
六、霸王荒台⑤
蕭條路柳色蒼蒼,此日登台恨轉長。雁陣排空成壁壘,雲屯擁樹列旗槍。拔山力盡沉淮甸,蓋世風靡失楚疆。自古英雄奇數定,樵漁收去話斜陽。
七、伯倫古冢
羨君好飲變常經,誰向墳頭奠醁醽。天地有情長許醉,山川改面莫須醒。竹林夜月鳥啼遍,淮上秋煙暮雨零。荷鍤苦心人未識,臨風憑弔看雲停。
八、春申遺宅
淮甸風和兩袖輕,春申遺址向柴荊。盈門珠履今何在?列座瓊裙未足名。頻見飢鳥啼蔓草,時聞鴝鵒話山城。早知富貴難長久,不羨連雲甲第榮。
九、聚仙邃閣
凌霄危閣壯名州,聚飲群仙向此游。芹水澄光搖碧彩,弋雲凝翠靄清幽。由來玉署青雲客,儘是瀛州白羽流。益信文昌開造化,聯翩多士上螭頭。
十、文筆層巒
秀列層巒駕水濱,龍門瑞色靄秋旻。潢流疊浪成文綺,奎閣重檐繞漢津。靈氣自為黌序結,筆峰恰與泮宮鄰。漸余苜蓿齋中老,強作木天染翰人。
注釋:①何兆渤,字扶鯨,洛陽人,清雍正八年(1730)由貢生任光州訓導。②弋山,即弋陽山,又名浮光山。西峙,指弋山聳立在古黃城(今潢川隆古集)西。③七里泉,在光州西北,今潢川城郊老龍埂一帶。④五龍,光州有五龍宮,在州城東北。為天旱求雨的祠廟,地處高丘,故稱喬阜。⑤霸王台在今潢川張集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