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五太

先天五太最早見於東漢今文經讖緯神學《周易乾鑿度》,後見於西晉《列子》,被定為道家哲學中代表無極過渡到天地誕生前的五個階段。分別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

基本介紹

總述,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

總述

分別是解釋了五種道學無極過渡萬物的開始:
太易,只有無垠虛無的宇宙狀態。
太初,無形無質,只有先天一炁,比混沌更原始的宇宙狀態。
太始,有形無質,非感官可見,開天闢地前的原始宇宙狀態。
太素,原始物質的宇宙狀態。
太極,陰陽未分的宇宙狀態。

太易

太易為道家哲學中代表無極過渡到天地誕生的第一個階段,只有無垠虛無的宇宙狀態。與太初、太始,太素、太極並為先天五太,是無極過渡到天地誕生前的五個階段之一。
《列子》說∶太易,未見氣也。宋代的道法理論中,很重視這一階段。《道法會元》卷六十七張善淵《萬法通論》說∶太易者,陰陽未變,恢漠太虛,無光無象,無形無名。寂兮寥兮,是曰太易。太易,神之始而未見氣也。(太易,是指陰陽的分化尚未出現,廣大無垠的原始虛空,當這一階段,沒有光明沒有形象,沒有形狀,也沒有名稱。寂靜呵無形呵,這就叫做太易。太易,一切現象的開始,但能量還未出現)

太初

太初為道家哲學中代表無形無質,只有先天一炁,比混沌更原始的宇宙狀態。與太易、太始,太素、太極並為先天五太,是無極過渡到天地誕生前的五個階段之一。《太上老君開天經》認為,太初是道教創世紀中的第二個年代。
《列子》說∶太初者,始見氣也。(太初,是氣剛剛出現的階段。)張善淵則認為∶太初,都有名無實,雖變有氣,而未有形,是曰太初。太初,氣之始而未見形者也。(太初,是陰陽變化出現了氣,但尚未有形象。太初,就是氣的開始而未出現形的階段。)

太始

太始為道家哲學中代表有形無質,非感官可見,開天闢地前的原始宇宙狀態。與太易、太初、太素、太極並為先天五太,是無極過渡到天地誕生萬物生衍前的五個階段之一。也是先天五太之中第三個形態。
《列子》說∶太初者,始見形也。(太初,是氣剛剛出現的階段。)張善淵則說:太始者,陰陽交合,混而為一,自一而生形,雖有形而未有質,是曰太始。太始,形之始而未有質者也。(太始,是指陰陽交合,混合為一,自有了一,便產生形。雖然有了形,卻尚未有質。太始,就是形的初始而尚未有質的階段。)

太素

太素在道家哲學中代表天地開闢前出現原始物質的宇宙狀態,與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並為先天五太,是無極過渡到天地誕生前的五個階段之一。也是先天五太之中第四個形態。
《列子》將太素定義為質之始。張善淵認為:太素者,太始變而成形,形而有質,而未成體,是曰太素。太素,質之始而未成體者也。(太素,是太始變化成形,有形然後有質,卻尚未成體。太素,就是質的起始而尚未成體的階段。)

太極

太極在道家哲學中代表天地開闢前陰陽未分的宇宙狀態,與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並為先天五太,是無極過渡到天地誕生前的五個階段之一。也是先天五太之中第五個形態。是個具有代表性的形態。
太極一詞最早見於《莊子》。以後這一概念影響了儒學、道教等中華文化流派。《列子》最先談到太易、太始、太初、太素、太極宇宙五階段說法。宋儒周敦頤在《太極圖說》開篇就說:“無極而太極。”這把《老子》中提到的無極一詞注入了理學含義。也就把無極的概念與太極聯繫在一起。而後的《太極先天圖》的《解說》,談宇宙五階段說法,是把《列子》相關概念引入太極圖解說。南宋理學代表朱熹曾與心學開山陸九淵就世界本原是否為太極發生爭論。清代乾隆年間太醫院彙編的《醫宗金鑒》則採用了五階段說法(聶文濤談《周易》):“無極太虛氣中理,太極太虛理中氣。乘氣動靜生陰陽,陰陽之分為天地。未有宇宙氣生形,已有宇宙形寓氣。從形究氣曰陰陽,即氣觀理曰太極。”太極的概念影響逐步涉及到了中國人生活的各層面,包括著名的太極拳。
可見,太極逐步被理解成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其中的太極即為天地未開、混沌未分陰陽之前的狀態。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繫辭》又說:“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包含著陰和陽,以及表與里的兩面。而它們之間卻既互相對立鬥爭又相互資生依存的關係,這即是物質世界的一般律,是眾多事物的綱領和由來,也是事物產生與毀滅的根由所在。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造化萬物。天地、日月、雷電、風雨、四時、子前午後,以及雄雌、剛柔、動靜、顯斂,萬事萬物,莫不分陰陽。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長養百骸。經絡、骨肉、腹背、五臟、六腑,乃至七損八益,一身之內,莫不合陰陽之理。這一理論建立至今凡兩三千年,仍在為人們描述萬象。
太有至的意思; 極有極限之義, 就是至於極限, 無有相匹之意. 既包括了至極之理, 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時空極限, 放之則彌六合, 卷之退藏於心. 可以大於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圓周和空間,也可以小於任意量而不等於零或無, 以上是太極二字的含義.太極圖是研究周易學原理的一張重要的圖象, 它包含了天地萬物的共通規律在內, 所以有人說它是宇宙的模式, 是科學的燈塔。但太極圖由於陰陽兩面方位的移動和變換, 而又出現了不同的圖象. 先天八卦圖, 坤震離兌居左, 坤為母, 離再索而得女, 兌三索而得女, 三卦皆陰, 只震一索而得男為陽. 故太極圖左面用黑色表示屬陰, 黑中白點表示陰中有陽. 乾巽坎艮居右, 乾為父, 坎再索而得男, 艮三索而得男, 三卦比陽, 只巽一索而得女為陰, 故太極圖右而用白色表示屬陽, 白中黑點表示陽中有陰 本後天八卦圖而繪製的太極圖則恰與先天八卦圖的太極圖方向相反."太極元氣, 含三為一", 為什麼呢? 從太極圖可以得出結論, 太極圖這個圓圈, 就是代表的一, 代表的宇宙, 代表的無極. 太極是有限之天, 無極是無限之天; 太極是有, 無極是無; 太極是三, 無極是一. 圖象的黑白二色, 代表陰陽兩方, 天地兩部; 黑白兩方的的界限就是劃分天地陰陽界的人部. 白中黑點表示陽中有陰, 黑方白點表示陰中有陽. 道生一, 就是無極生太極; 一生二就是太極生兩儀; 二生三, 就是陰陽交感化合; 三生萬物, 就是太極含三為一, 因萬物由陰陽而化生, 故萬物各具一太極, 也就是說, 太極不僅包含了陰陽兩個方面, 還包含了劃分陰陽的界線和標準在內. 若分而言之, 每卦有三爻, 也是代表天地人三才, 這也是含三為一之象. 又天有陰陽, 地有陰陽, 人亦有陰陽, 天之陰陽加上劃界標準, 構成了含三為一的太極之象; 地之陰陽加劃界中點構成含三為一的太極之象; 人部陰陽, 如男女雌雄亦各有它的劃界標準, 所以萬物也各有一太極, 也都是按照含三為一的規律而存在的.宇宙有無限大, 所以稱為太極, 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 即有實質的內容. 按易學的觀點, 有形的東西來自於無形, 所以無極而太極.太極這個實體是健運不息的, 即宇宙在運動, 動則產生陽氣, 動到一定程度, 變出現相對靜止, 靜則產生陰氣, 如此一動一靜, 陰陽之氣互為其根, 運轉於無窮. 自然界也是如此, 陰陽寒暑, 四時的生長化收藏,即萬物的生長規律, 無不包含陰陽五行. 就人部陰陽而言"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 陰陽交合, 則化生萬物, 萬物按此規律生生不已, 故變化無窮. 這些內容提出了立天之道, 立地之道, 立人之道三綱領, 也就是三才之道, 所謂"六爻之動, 三極之道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