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岩(隋代益州長史)

元岩(隋代益州長史)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元岩喜歡讀書,不研究章節句讀,他剛正耿直有度量,注意培養自己的名節,年輕時與渤海的高熲、太原的王韶志同道合,交情很好。入後周為官,一做官就做到宣威將軍、武賁給事。大冢宰宇文護見他後很器重他,讓他擔任中外記室。多次升遷至內史中大夫,封為昌國縣伯。(周)宣帝繼位,施政昏庸殘暴,京兆郡樂運就抬著棺材到朝堂,陳說宣帝八方面的過失,語言厲害情辭非常懇切。宣帝非常生氣,將要殺他。朝中大臣都驚恐畏懼,沒有人敢出面救樂運。元岩到朝堂中請求見宣帝,元岩對宣帝說:“樂運知道上書面奏一定得死,他之所以不顧及自己的性命,是想取得後世的名聲。陛下如果殺了他,就成就了他的名聲,落入他的圈套中了。不如安慰一下他,把他打發走,以此來顯示陛下的大度。”樂運因此得以免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元岩
  • 國籍
  • 民族:河南洛陽
  • 職業:官員
  • :君山
  • 職務兵部尚書
人物簡介,人物辨析,人物事跡,朝堂上直言敢諫,下益州輔佐楊秀,歷史記載,

人物簡介

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陽人。元岩喜歡讀書,不研究章節句讀,他剛正耿直有度量,注意培養自己的名節,年輕時與渤海的高熲、太原的王韶志同道合,交情很好。入後周為官,一做官就做到宣威將軍、武賁給事。大冢宰宇文護見他後很器重他,讓他擔任中外記室。多次升遷至內史中大夫,封為昌國縣伯。(周)宣帝繼位,施政昏庸殘暴,京兆郡樂運就抬著棺材到朝堂,陳說宣帝八方面的過失,語言厲害情辭非常懇切。宣帝非常生氣,將要殺他。朝中大臣都驚恐畏懼,沒有人敢出面救樂運。元岩到朝堂中請求見宣帝,元岩對宣帝說:“樂運知道上書面奏一定得死,他之所以不顧及自己的性命,是想取得後世的名聲。陛下如果殺了他,就成就了他的名聲,落入他的圈套中了。不如安慰一下他,把他打發走,以此來顯示陛下的大度。”樂運因此得以免死。後來宣帝要誅殺烏丸軌,元岩不肯書寫詔書。御正顏之儀懇切進諫,宣帝不聽,元岩進去接著進諫,他脫下頭巾叩頭,三次跪拜三次進諫。宣帝說:“你想要與烏丸軌結黨嗎?”元岩說:“臣不是想與他結黨,只是擔心濫殺大臣讓天下人失望。”宣帝非常生氣,讓太監打元岩的臉,於是被罷職,回到了家裡。
高祖做丞相時,元岩被加位開府、做了民部中大夫。等到高祖登上帝位,元岩擔任了兵部尚書,進爵平昌郡公,食邑有二千戶。元岩為人威嚴穩重,通曉世事,每當上奏表,議朝政,他都能侃侃而談,一臉莊重之色,在朝庭上進諫,當面駁斥,沒有什麼可以顧慮的。皇帝和三公九卿都尊敬他畏懼他。當時高祖剛剛即位,時常對後周諸侯勢力衰弱感到痛心,因此招致滅亡,因為這把各位皇子分封為王,權勢等於王室,(想)用這種分封王子的辦法建立磐石一樣的穩固統治,於是派遣晉王楊廣鎮守并州,蜀王楊秀鎮守益州。當時二位王子年紀都小,於是就廣泛地選擇忠貞優秀,有極高威望的人作他們的輔佐。當時元岩與王韶都因以耿直而聞名,人們說他們二人才華等於高熲,因此讓元岩擔任益州的總管長史,王韶擔任河北道的行台右僕射。高祖對元岩說:“您是作宰相的大材,現在受點委屈輔佐我的兒子,這就如同曹參輔助齊王一樣。”等到元岩到任,法令明白嚴肅,官吏和百姓都稱讚他。蜀王本性喜好奢侈,曾經想用蠻人作太監,又想將活著的死刑犯剖腹,取出死囚的苦膽作藥。每次元岩都不聽從命令,徑直到蜀王宮中極力進諫,蜀王每次在認錯之後,不再作這樣的事,他畏懼元岩的為人,做事時每每遵循法度。益州的各種案子,凡是經元岩審理過的,沒有人不高興心服。那些被判罪的人,互相說:“平昌公治我們的罪,我們還有什麼怨恨的呢。”高祖很欣賞他,賞賜很優厚。開皇十三年,死在官任上,皇上悼念惋惜了好長時間。益州百姓,沒有不落淚的,到現在還在思念他。元岩死後,蜀王就能隨便做他想做的事了,漸漸地到了違背法令的地步。和妃子一起出外打獵,以彈射人,捕了許多山裡的蠻人,用他們充當宦官。手下的輔佐的人沒有人能夠勸阻。等到楊秀獲罪,皇上說:“元岩如果還在,我兒子怎會有這樣的結果呢!” 元岩有兒子弘嗣。任給事郎、司朝謁者、以及北平通守。

人物辨析

隋初的元岩有二人,都是宰相級別人物。一為隋文帝初年的兵部尚書,後為益州長史,開皇十三年去世,隋書有專傳。一為隋文帝末年的黃門侍郎,隋書列傳十二、十三都提到。
益州長史元岩已經在開皇十三年去世,而黃門侍郎元岩的時間是仁壽四年,故,毫無疑問,這是兩個人。

人物事跡

朝堂上直言敢諫

北周宣帝是個昏庸、殘暴、倒行逆施的皇帝,他肆無忌憚,盤剝百姓,亂殺無辜官吏,使得人人自危。京兆郡丞(京城地方長官副職)樂運實在忍無可忍。一天早晨,樂運決心以死相諫,讓家人抬著棺材上朝,到宣帝前,指出宣帝的八條錯誤,語氣懇切,期望宣帝改邪歸正,廢除弊政。
但這位整日沉溺於花天酒地之中的皇帝,哪裡聽得進去這逆耳的忠言,不等樂運念完,就勃然大怒,厲聲道:“狂悖賊子,信口胡說,誹謗朕躬,推出斬首!”滿朝大臣大多不敢出聲。這時,元岩站出來,對皇帝說:“樂運扛棺上朝,已下了必死的決心,為社稷蒼生,以身許國,死又何憾?”他又誠懇地對宣帝說:“如果陛下因此殺了樂運,不但於國無益,而且陛下還落下了聽不得批評的壞名聲,不如將他流放邊疆,如此一來還表現了陛下的仁厚,陛下以為如何?”宣帝聽後,覺得元岩講的有道理,就赦免了樂運的死罪。
宣帝不因此事有所收斂,甚至比以前更甚。大將軍烏丸軌因一件小事觸怒了宣帝,他立刻下旨處斬。元岩聽說後,又上殿陳奏,說烏丸軌罪不當誅,何況動亂之時,尤為不妥。宣帝認為元岩蹬鼻子上臉,處處和他作對,於是大聲說:“你是烏丸軌的同黨嗎?”元岩回答:“臣並非烏丸軌的同黨,只是考慮陛下殺人過多,恐引天下人議論和不滿。”宣帝不聽,殺了烏丸軌,讓太監打元岩的臉,並將其罷官。

下益州輔佐楊秀

楊堅當北周宰相時,起用了元岩,任命他為兵部尚書,後又晉爵為平昌郡公,食邑2000戶。元岩為官清正廉明,不貪不占,深受文武官員讚許。
楊堅建隋朝後,常常以周代諸侯微弱以至於滅亡的事為戒,因此分封各皇子,讓他們的權利與王室相等,從而使江山穩固。他派晉王楊廣鎮守并州,蜀王楊秀鎮守益州。由於二位王子都很年幼,需要忠貞賢良又有名望的人來輔佐,那時元岩與王韶都以耿直出名,頗受楊堅青睞。一天,隋文帝召見元岩說:“二子由王韶輔佐,你有宰相之才,人品高尚,我想任命你為益州總管長史,委屈你輔佐楊秀。治理益州雖不難,但楊秀是個不羈青年,輔佐他並不易,我已告誡他,言談舉止均聽你的安排,不得對你施以任何羞辱與暴力。”
元岩到益州為官後,法令嚴明,官吏百姓都稱讚。楊秀生性喜歡奢侈,曾經要捕捉獠人(蠻人)來充當宮中宦官,又想活取死犯的膽來做藥。元岩急切進諫,楊秀只好道歉作罷。楊秀害怕元岩的耿直為人,所以常依循法度辦事。蜀中的官司案件,元岩所判決的,無人不心悅誠服。甚至那些有罪被判罰的人也說:“平昌公判了我的罪,我又有什麼不服氣的呢?”
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元岩死在官任上,隋文帝悼念惋惜了好長時間。元岩死後,蜀王就能隨便做他想做的事了,漸漸地到了違背法令的地步。等到楊秀獲罪,隋文帝說:“元岩如果還在,我兒子怎會有這樣的結果呢?”

歷史記載

隋書·元岩傳(兵部尚書、益州長史)
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陽人也。父禎,魏敷州刺史。岩好讀書,不治章句,剛鯁有器局,以名節自許,少與渤海高熲、太原王韶同志友善。仕周,釋褐宣威將軍、武賁給事。大冢宰宇文護見而器之,以為中外記室。累遷內史中大夫,昌國縣伯。宣帝嗣位,為政昏暴,京兆郡丞樂運乃輿櫬詣朝堂,陳帝八失,言甚切至。帝大怒,將戮之。朝臣皆恐懼,莫有救者。岩謂人曰:“臧洪①同日,尚可俱死,其況比干乎!若樂運不免,吾將與之俱斃。”詣閣請見,言於帝曰:“樂運知書奏必死,所以不顧身命者,欲取後世之名。陛下若殺之,乃成其名,落其術內耳。不如勞而遣之,以廣聖度。”運因獲免。後帝將誅烏丸軌,岩不肯署詔。御正顏之儀切諫不入,岩進繼之,脫巾頓顙,三拜三進。帝曰:“汝欲黨烏丸軌邪?”岩曰:“臣非黨軌,正恐濫誅失天下之望。”帝怒,使閹豎搏其面,遂廢於家。
高祖為丞相,加位開府、民部中大夫。及受禪,拜兵部尚書,進爵平昌郡公,邑二千戶。岩性嚴重,明達世務,每有奏議,侃然正色,庭諍面折,無所迴避。上及公卿,皆敬憚之。時高祖初即位,每懲周代諸侯微弱,以致滅亡,由是分王諸子,權侔王室,以為磐石之固,遣晉王廣鎮并州,蜀王秀鎮益州。二王年並幼稚,於是盛選貞良有重望者為之僚佐。於時岩與王韶俱以骨鯁知名,物議稱二人才具侔於高熲,由是拜岩為益州總管長史,韶為河北道行台右僕射。高祖謂之曰:“公宰相大器,今屈輔我兒,如曹參相齊之意也。”及岩到官,法令明肅,吏民稱焉。蜀王性好奢侈,嘗欲取獠②口以為閹人,又欲生剖死囚,取膽為藥。岩皆不奉教,排閣切諫,王輒謝而止,憚岩為人,每循法度。蜀中獄訟,岩所裁斷,莫不悅服。其有得罪者,相謂曰:“平昌公與吾罪,吾何怨焉。”上甚嘉之,賞賜優洽。十三年,卒官,上悼惜久之。益州父老,莫不殞涕,於今思之。岩卒之後,蜀王竟行其志,漸致非法,造渾天儀、司南車、記里鼓,凡所被服,擬於天子。又共妃出獵,以彈彈人,多捕山獠,以充宦者。僚佐無能諫止。及秀得罪,上曰:“元岩若在,吾兒豈有是乎!”子弘嗣。仕歷給事郎、司朝謁者、北平通守。 (《隋書》卷六列傳二十七)
【注】①臧洪,三國時人,與張超、陳容為摯友。曹操圍殲張超時,臧洪曾泣求袁紹救張超而遭拒,遂與袁紹結怨,以微弱之力抗擊袁紹,糧盡兵敗被擒而不降,與陳容同日被殺。袁紹說:"如何一日殺二烈士!" ② 獠:蠻人,泛指邊疆少數民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