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傳統宗教與人文主義之間(儒家傳統)

儒家傳統宗教與人文主義之間

儒家傳統一般指本詞條

本書以“宗教”和“人文主義”這兩個在現代漢語中幾乎完全成為西文中譯的觀念為參照來考察儒家傳統,意在提示儒家傳統中與“人文主義”和“宗教”兩頭相通但又並並非單向相同的特徵。全書各章所涉及的歷史跨度涵蓋儒家傳統的主要階段,由先秦以至當代,而尤以宋明儒學為多。各章處理相關問題時在不同程度上援引四方哲學、宗教哲學以及宗教學甚至神學的有關論說,或以為對比分析的參照,或以為詮釋的助緣。有些章節則直進行中西比較,或以思想人物為例,或從普遍的理論問題入手。然如“丸之走盤”,雖縱橫上下而不離其宗。各章所論,均圍繞儒家傳統的宗教性和人文性,其要皆以發明相關問題的特點與蘊涵為務。

基本介紹

  • 書名:儒家傳統宗教與人文主義之間
  • 作者彭國翔 
  • ISBN:9787301115510
  • 頁數:338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1-1
  • 裝幀:平裝
  • 字數:290000
  • 紙張:膠版紙
作者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彭國翔,1969年出生於江蘇省徐州市。南京大學法學學士(1992)、北京大學哲學博士(2001)。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2001-2003)、副研究員(2003—2004)。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系、中國研究中心客座教授(2003-2004)、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研究員(2004)。現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副教授,兼任中國哲學史學會《中國哲學史》副主編、中華孔子學會副秘書長等。著有《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中晚明的陽明學》(台北:學生書局,2003;北京:三聯書店,2005),學術論文60餘篇,譯著5部,譯文10餘篇。目前主要從事中國哲學、思想史以及中西哲學與宗教的比較研究。

目錄

導論
一 “人文主義”釋義
二 “宗教”解說
三 人文主義與宗教之間的儒家傳統
四 方法與意義
第一章 孟子“萬物皆備於我”章釋義
一 引言
二 “我”、“物”與“備”解
三 “反身而誠”與“強怒而行”釋
四 結語
第二章 “萬物一體”的宗教性人文主議——以《西銘》為中心的考察
一 引言
二 民胞物與:自我、他人與自然
三 乾父坤母:自我與天地
四 宗教性人文主義:儒家人文主義的物質
五 結語
第三章 身心修煉——朱子經典詮釋的宗教學意涵
一 引言
二 經典詮釋的重要性
三 作為身心修煉的經典詮釋
四 朱子經典詮釋中關於身心修煉的話語
五 朱子讀書法與基督教聖言誦讀的比較
六 結語
第四章 王畿的良知信仰論與晚明儒學的宗教化——一個比較宗教教學的視野
一 作為信仰對象的良知
二 王畿良知信仰的物質
三 晚明儒學的宗教化:方向、形態與形式
第五章 儒家的生死關切——以陽明學者為例
一 死亡:陽明學者的焦點意識之一
二 為何關注死亡與如何解脫生死:陽明學者的回應
三 儒釋生死解脫之道差異的根源
第六章 多元宗教參與中的儒家認同——以王龍溪的三教觀與自我認同為例
一 引言
二 王龍溪的三教觀
三 王龍溪的自我認同
四 結語
第七章 儒家“理一分珠”的多元主義宗教觀——以陽明學者的三教觀為例
一 引言
二 王陽明的三教觀
三 王龍溪的三教觀
四 焦弱侯的三教觀
五 “理一分殊”的多元主義宗教觀
第八章 德福一致
第九章 儒學與基督教的人生極致之辨
第十章 儒家傳統的身心修煉及其治療意義
第十一章 宗教對話——儒學第三期開展的核心課題
第十二章 化解全球化過程中宗教衝突的儒學資源
第十三章 儒學宗教性的世界意義——從西方儒學研究的新趨向前瞻21世紀的儒學
附錄 略說“儒學與宗教”研究的目標與視野
後記
徵引與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