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龍

傷龍

傷龍(學名Dryptosaurus),又叫暴風龍是一屬原始的暴龍超科恐龍,生活於上白堊紀麥斯特里希特階的北美洲東部。雖然傷龍的化石紀錄很少,但因由查爾斯·耐特(Charles R. Knight)所繪畫的想像圖,令它廣為人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傷龍
  • 外文名:Hurt dragon
  • 身長:6.5米
  • 臀部高度:為1.8米
  • 重量:約1.2公噸
  • 類似龍:始暴龍
  • 特點:相當長的手臂,與三根指爪
形態特徵,物種學史,分類,古生態學,該科種類,

形態特徵

傷龍身長6.5米,臀部高度為1.8米,重量約1.2公噸。傷龍擁有相當長的手臂,與三根指爪,類似它們的近親始暴龍。每個指爪都有長達8吋的指爪。
早期的傷龍繪畫,由查爾斯·耐特所繪製早期的傷龍繪畫,由查爾斯·耐特所繪製

物種學史

於1866年,愛德華·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在美國新澤西州發現一副不完整的骨骼(編號ANSP 9995),並將之命名為暴風龍Laelaps),以希臘神話中的獵犬萊拉普斯為名,據稱能捉到世上所有的獵物。隨鴨嘴龍後彎齒龍糙齒龍之後,暴風龍是首批在北美洲被發現的恐龍之一。其後卻發現暴風龍的學名已被一種厲蟎屬所有,故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於1877年將它更名為傷龍。
傷龍(又叫暴風龍)傷龍(又叫暴風龍)

分類

在發現阿巴拉契亞龍以前,傷龍曾被多次分類於不同的科中,最初被科普分類於斑龍科,後被馬什歸類於傷龍科,在1990年代的系統發生學中,傷龍被分類於虛骨龍類,但其進一步的分類則未定。在其近親阿巴拉契亞龍被發現之後,傷龍被發現是種原始的暴龍超科恐龍,可能類似與始暴龍
鷹爪傷龍的化石鷹爪傷龍的化石
在1997年,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er)重新檢視傷龍的化石,發現傷龍的一些不顯著特徵,使它們無法確定歸類於認一科中,足以建立個別的傷龍科。在發現阿巴拉契亞龍以前,傷龍是白堊紀晚期北美洲東部的唯一大型肉食性恐龍。

古生態學

傷龍是種肉食性恐龍,但北美洲東部的白堊紀地層很少化石,使得傷龍的食性難以確定。鴨嘴龍與其近親也在紐澤西州發現,它們可能是傷龍的食物來源。除了鴨嘴龍科以外,當地也發現了結節龍科,但因為其厚甲,所以不太可能是傷龍的食物來源。
傷龍

該科種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總科:
暴龍超科 Tyrannosauroidea
科:
傷龍科 Dryptosauridae
屬:
傷龍屬 Dryptosaurus
Marsh, 1877
種:鷹爪傷龍 D. aquilunguis
(Cope, 1866) (模式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