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春悲秋

傷春悲秋

傷春悲秋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āng chūn bēi qiū,形容多愁善感,出自清·錢謙益《李義山詩箋注》序。近義詞為悲春憫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傷春悲秋
  • 讀音:shāng chūn bēi qiū
  • 釋義:形容多愁善感
  • 出處:《李義山詩箋注》
  • 近意: 悲春憫秋
釋義,出處,

釋義

傷:憂思,悲傷。因季節、景物的變化而引起悲傷的情緒。形容多愁善感。
“傷春悲秋”中國古代文人一種帶有頹廢色彩的情結!這種情節,基本上影響了中國古代所有的文人,下面另解釋:所謂傷春悲秋,說的就是這個人有一顆敏感的心,看到春天的花兒落了,就知道春天就要過去了,便想到青春易逝而感到傷心;秋天到了,看到萬木凋零,使引發對人生的悲嘆。作家總是易感的,一花,一草,一鳥,一蟲,一山,一石,都可能激起作家的思想火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一川煙雨,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這些都是詩人對自然的感傷。

出處

清·錢謙益《李義山詩箋注》序:“綺靡濃艷,傷春悲秋,至於‘春蠶到死’、‘蠟燭成灰’,深情罕譬,可以涸愛河而乾慾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