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選錄

《傷寒選錄》,8卷,明代汪機撰。正文之卷一為各專題論說,仿王履所定《傷寒立法考》(見《醫經溯洄集》)的次序,以“傷寒例”居六經之首。卷二至卷七,以症類證,列112症。多經同見之症,按六經之序;僅一、二經見之症,先列脈症、後出治法,以歸納條文。仿成無己《傷寒明理論》的做法,並采諸說補充、集注。卷六末則以六經病中不同治法類分,即分經理出各治法,同條多症而治不同者,分解後多處可見,似按法類症。卷七專以脈為條,不囿六經歸類,使人知脈同症異而治亦不同。卷八為探討、類比、補充傷寒方藥選用問題的“傷寒選錄藥方”。“方”的部分收《傷寒論》主方、加減後的擴方計253首,側重於類方的研究,方不分經。此外選載“補遺經驗良方”(多為溫病方)32首、“婦人妊娠傷寒方”20首、“婦人產後傷寒方”10首、“小兒傷寒方”18首。“藥”的部分將《傷寒論》所用的196種藥物逐一羅列,略述其性味、歸經、功效及優劣品的經驗鑑別與選擇。

基本介紹

  • 書名(異名):《傷寒選錄》
  • 作者:汪機(石山)
  • 成書年代:明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成書背景,流傳版本,作者簡介,內容簡介,

成書背景

汪氏繼承匯通王叔和、王履、成無己等傷寒大家的研究方法及學術觀點,輯錄歷代注家對《傷寒論》的註解,經補輯修訂而撰成本書。

流傳版本

本書原來僅見著錄,在國內未見流傳。有明萬曆三年(1575)敬賢堂刊本藏於日本,2002年中醫古籍出版社據此本的複製本影印出版。

作者簡介

汪機(1463~1539)明代著名醫學家。字省之,號石山居士。祁門(今屬安徽)人。名醫汪渭(字以望,號古樸)之子。幼業儒,後隨父習醫。研讀諸醫家書,參以《周易》及儒家性理奧論,治病屢效。嘗據《內經》等古典醫籍,以為人體應陰陽平衡,氣血調和,不能偏執一端。強調治病應四診合參,缺一不可,若偏恃脈診以斷人之吉凶生死,是為自欺欺人。認為治病應博採眾長,辨證論治,如病當昇陽,治從東垣;病當滋陰,法隨丹溪。並發明新感溫病,以補單言“伏氣溫病”之不足,促進了明清溫病學說之發展。在外科方面,認為外症必本諸內,有諸內而形之外,治療主旨在調補元氣,不輕用寒涼攻下之劑。在針灸、痘疹診治方面也有一定成就。然其認為針能瀉有餘,不能補不足及針灸不如湯液等,皆非當論。撰有《醫學原理》十三卷、《本草會編》二十卷(已佚)、《讀素問鈔》九卷(1519年)、《脈訣刊誤集解》(乃校刊戴同文《脈訣刊誤》而成,略有增補)兩卷(1523年)、《外科理例》(一說《外科理例》乃其輯集前人之說而成)八卷(1519年)、《痘治理辨》一卷(1519年)、《針灸問對》三卷(1530年)、《傷寒選錄》(汪氏撰初稿,陳桷、程鎬增益補輯)、《運氣易覽》三卷(1519年)、《醫讀》七卷(1519年)、《內經外注》(已佚)等,輯有《診脈早晏法》一卷,與門人陳桷等校刊戴原禮《推求師意》兩卷。門人陳桷輯其臨症醫案成《石山醫案》一書,影響亦廣。另有周臣、程廷彝、許忠等傳其術。

內容簡介

全書共八卷。卷一為傷寒專題論說,共36論。編輯體例仿王履《傷寒立法考》(見《醫經溯洄集》)次序,以《傷寒例》居六經之首。汪氏在凡例中指出這部分輯錄“諸先賢所論,於仲景有發明者,並采輯卷首,以廣識見。”從這些論說中,可以反映汪氏自己對傷寒的認識。卷二至卷六,列112症,按六經之序歸納條文,編輯體例仿成無己《傷寒明理論》,並采諸說予以補充、集注。卷六末則以六經病中不同治法類分。卷七專以脈為條,不囿六經歸類,使人知脈同症異而治亦各有不同。卷八為傷寒選錄藥方,分“藥方加減例”和“傷寒藥性主治要略”兩部分。“藥方加減例”部分是將全書所用方劑集中敘述並給予加減,實收主方、加減後的擴方253首。此外選載“傷寒補遺經驗良方”32首,“婦人妊娠傷寒方論”20首,“婦人產後傷寒方”10首,“小兒傷寒方論”18首,另附“江南溪毒”、“痧證”二證及治法。“傷寒藥性主治要略”部分是將全書所用196種藥物逐一羅列,略述其性味、歸經、功效及優劣品的經驗鑑別與選擇,用法及注意事項等。
汪氏在《傷寒選錄》中,將仲景傷寒條文按論、症、方、藥為順序,進行匠心獨具的整理編排,使其內容更為詳盡和便於觀覽,是本書最主要的特色。正如汪氏在自序中稱:“祖仲景者,書之以墨;附諸家者,別之以朱。去取未必正也,較諸他書,頗為詳盡。臨證一覽,而諸說皆在目矣。”
精心擇取前賢之說是《傷寒選錄》的另一大特色。汪氏編輯本書時,瀏覽了大量前賢論傷寒之書,學術上受成無己影響較大。本書在對傷寒類症論述之時,多引成氏所釋。成氏已析之證,首以“成氏曰”字之,若成氏所釋有所未當,則採錄其他醫家之說予以補充,使讀者有所取捨。對仲景書中有論無方的條文,汪氏則採錄他書中有方者補入方劑,以便臨證之需。汪氏所集諸賢之說,在凡例中提及姓名的就有成無己、劉河間、韓袛和、龐安常、錢聞禮、許叔微、朱肱、吳授、陶尚文、朱丹溪、張元素等宋、金、元、明傷寒大家。
對前賢之說給予釋義、訂正、補充和強調,並多處加入個人見解,補充新的內容,並以“愚按”標記,是《傷寒選錄》又一重要特色。成無己《傷寒明理論》列50症,析症明理,《傷寒選錄》則在成氏的影響下擴充為170症。以脈診為例,汪氏《傷寒選錄》七卷專以脈分辨論述,且多有發揮。如“陽明病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調……脈緊則愈”條,汪氏加按為:“傷寒以陽為主,水不勝谷乃陰不勝陽,病漸向安,故陰氣與汗共並而散,因見脈緊,緊者陰寒脈也”,“此則變熱入府,何以脈緊,蓋由陰氣與汗共並然也”,強調了脈理及脈診的重要。在對趺陽脈的注釋中汪氏對其部位、意義和診法都作了釋義,其曰:“愚按:趺陽脈一名會元,又名沖陽,在足背上去陷谷三寸脈動處是也。此陽明胃脈之用由出。夫胃者,水谷之海,五藏六府之長也。若胃氣以(已)憊,水谷不進,穀神以去,藏府無所稟受,其脈不動而死也。故診趺陽脈以察胃氣之有無。仲景又謂趺陽脈不惟傷寒,雖雜病危急亦當診此,以察其吉凶。”這些按語是汪氏重視脈診及豐富臨床經驗的結晶,對探討汪氏學術思想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