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蒙學叢書:唐詩三百首

傳統蒙學叢書:唐詩三百首

《傳統蒙學叢書:唐詩三百首》是2002年6月嶽麓書社出版的圖書,由蘅塘退士編寫。

基本介紹

  • 書名:傳統蒙學叢書:唐詩三百首
  • 頁數:212頁
  • 出版社嶽麓書社
  • 出版時間:2002年6月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圖書信息

讀者對象: 7-10歲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805201056
條形碼: 9787805201054
尺寸: 18.2 x 13 x 1.2 cm
重量: 181 g

作者簡介

編者:(清代)蘅塘退士 叢書主編:喻岳衡 注釋 解說詞:志鴻 註譯:(清代)陳婉俊

內容簡介

《傳統蒙學叢書:唐詩三百首》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取精用宏,蒐集上起金文甲骨,下至清朝末年各種典籍中的教育文獻資料,包括教育理論、教育制度、科舉和書院等。各種政治傾向、不同學派和觀點的文獻資料,凡是確有教育史料價值的,均將廣泛蒐集,有選擇地收編。編輯時,根據文獻性質和教學科研的要求,分別採用選編、輯佚、標點、校勘等形式,必要時酌加注釋,以分卷形式陸續出版。

媒體評論

前言
中國是詩的國度,唐朝是詩的黃金時代。唐詩創作繁榮,名家輩出,流派眾多,風采各異,各種詩體均臻成熟完備,廣泛反映了當時的現實生活和社會風貌,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座高峰。
清代康熙年間編定的《全唐詩》,錄詩四萬八千九百多首,作者二千二百餘人,一般人要
全讀,勢所難能,也無此必要。繼《全唐詩》之後,由沈德潛編選的《唐詩別裁》,是一個好
的唐詩選本,但其增選本收詩一千九百二十八首,一般人也難以卒讀。在眾多的唐詩選本中,
清代乾隆時蘅塘退士以《唐詩別裁》為藍本編選的《唐詩三百首》,是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
一種。選者在卷首序中說,他所選的只是『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也就是唐詩中的名作,而
且是『擇其尤要者』,算是優中選優。『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實數是三百一十首。他還明確指出,本書是『家塾課本』,專供兒童讀的。事實上自本書問世以後,兩百多年中,一直作為兒童詩歌讀本,幾至家置一編,『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對唐詩的普及,起了重要的作用。因其便於誦習,其流傳的廣泛,遠遠超出了《唐詩別裁》,直到現在,雖新出的選本很多,它也仍然受到歡迎。當然,它和《古文觀止》一樣,雖是封建時代的童蒙書,隨著教育制度的改革,高中以上學生和成人中唐詩愛好者閱讀十分適合。
本書所選各體詩中,有五言律詩八十首,數量居各體詩之冠:七言絕句五十一首,七言律詩五十首,數目相當,居其次,再是五言絕句二十九首。這反映了當時各體詩發展的情形,作的多,可選的也就多。共選詩七十七家,初唐的百年間,不到十家,而盛唐、中唐、晚唐三期,各有二十餘家。入選詩較多的八家中,盛唐又占了四家,依次是:杜甫三十六首,王維三十首,李白二十九首,孟浩然十五首。這不是選者的偏愛,而是像人們所稱道的:唐詩是中國詩的高峰,而盛唐詩又是這座高峰的頂點,被後人尊為詩聖、其作品被尊為詩史的杜甫,是頂點中的拔尖人物,『豈徒號詩史,誠足繼風雅。嗚呼詩人師,萬世誰為亞』?李綱對杜子美的讚嘆,概括了這位詩聖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崇高地位和深遠影響,理所當然地入選的詩最多。李白和杜甫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就,照郭沫若的話說,是我國、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座』,皮日休稱李白詩『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杜甫說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在我國浪漫主義詩歌發展史上,他是繼屈原之後的又一個高峰。詩聖詩仙,輝映千古。但為什麼李白詩本書中只選了二十九首,比王維的三十首還少了一首?這是因為孫洙選詩還有易於成誦』等標準,而不是對這位詩仙的浪漫主義詩篇有所貶低。
蘅塘退士說他所選各詩,都是『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這是實在的。書中的三百一十首
詩,一般來說,都是經過一千多年的歷史自然淘汰而留下來的名作,是歷代公認的好詩。明清兩代論詩家推舉唐人七絕壓卷之作共十一首,見於本書的就有八首,他們是王維的《渭城曲》,王昌齡的《長信怨》和《出塞》,王翰的《涼州曲》,李白的《下江陵》,王之渙的《出塞氣李益的《夜上受降城聞笛》。此外如杜牧的《泊秦淮》,也曾為許多人所推崇,韋應物的《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有人推為一代絕唱。總的來說,它們都是唐詩中的瑰寶,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

目錄

蘅塘退士 序
凡例
卷一 五言古詩
感遇 張九齡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月下獨酌 李白
春思 李白
望岳 杜甫
贈衛八處士 杜甫
佳人 杜甫
夢李白二首 杜甫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王維
送別 王維
青溪 王維
渭川田家 王維
西施詠 王維
秋登蘭山寄張五 孟浩然
夏日南亭懷辛大 孟浩然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王昌齡
尋西山隱者不遇 邱為
春泛若耶溪綦 毋潛
宿王昌齡隱居 常建
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 岑參
賊退示官吏 元結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韋應物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 韋應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韋應物
長安遇馮著 韋應物
夕次盱眙縣 韋應物
東郊 韋應物
送楊氏女 韋應物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柳宗元
溪居 柳宗元
樂府
塞上曲 王昌齡
塞下曲 王昌齡
關山月 李白
子夜吳歌 李白
長干行 李白
烈女操 孟郊
遊子吟 孟郊
卷二 七言古詩
登幽州台歌 陳子昂
古意 李頎
送陳章 甫李頎
琴歌 李頎
聽董大彈胡笳兼寄語弄房給事 李頎
聽安萬善吹大理石觱篥歌 李頎
夜歸鹿門歌 孟浩然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 李白
金陵酒肆留別 李白
宣州謝胱樓餞別校書叔一五 李白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岑參
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 杜甫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杜甫
寄韓諫議注 杜甫
古柏行 杜甫
卷三 二七言古詩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 杜甫
石魚湖上醉歌並序 元結
山石韓愈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韓愈
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 韓愈
石鼓歌 韓愈
漁翁 柳宗元
長恨歌 白居易
琵琶行並序 自居易
韓碑 李商隱
卷四 七言樂府
燕歌行 高適
古從軍行 李頎
洛陽女兒行 王維
老將行 王維
桃源行 王維
蜀遭難 李白
長相思二首 李白
行路難 李白
將進酒 李白
兵車行 杜甫
麗人行 杜甫
哀江頭 杜甫
哀王孫 杜甫
卷五 五言律詩
經魯祭孔子而嘆之 唐玄宗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在獄詠蟬並序 駱賓王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杜 審言
雜詩沈儉期
題大庾嶺北驛 宋之問
次北固山下 王灣
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
寄左省杜拾遺 岑參
贈孟浩然 李白
渡荊門送別 李白
送友人 李白
聽蜀僧溶彈琴 李白
夜泊牛渚懷古 李白
春望 杜甫
月夜 杜甫
春宿左省 杜甫
至德二載甫自京金光門出間道歸鳳
翔乾元初從左拾遺移華州掾與親
故別因出此門有悲往事 杜甫
月夜憶舍弟 杜甫
天末懷李白 杜甫
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杜甫
別房太尉墓閬 州杜甫
旅夜書懷 杜甫
登岳陽樓 杜甫
輞川阿居贈裴秀才迪 王維
山居秋瞑 王維
歸嵩山作 王維
終南山 王維
酬張少府 王維
過香積寺 王維
送梓州李使君 王維
漢江臨眺 王維
終南別業 王維
臨洞庭上張丞相 孟浩然
與諸子登峴山 孟浩然
宴梅道士山房 孟浩然
歲暮歸南山 孟浩然
過故人莊 孟浩然
秦中寄遠上人 孟浩然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孟浩然
留別王維 孟浩然
早寒有懷 孟浩然
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 劉長卿
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 劉長卿
餞別王十一南遊 劉長卿
尋南溪常道士 劉長卿
新年作 劉長卿
送僧歸日本 錢起
谷口書齋寄楊補闕 錢起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韋應物
賦得暮雨送李曹 韋應物
酬程近秋夜即事見贈 韓翃
闕題 劉窨虛
江鄉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倫
送李端 盧綸
喜見外弟又言別 李益
雲陽館與韓紳宿別 司空曙
喜外弟盧綸見宿 司空曙
賊平後送人北歸 司空曙
蜀先主廟 劉禹錫
沒蕃故人 張籍
草 自居易
旅宿 杜牧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許渾
早秋 許渾
蟬 李商隱
風雨 李商隱
落花 李商隱
涼思 李商隱
北青蘿 李商隱
送人東遊 溫庭筠
灞上秋居 馬戴
楚江懷古 馬戴
書邊事 張喬
除夜有懷 崔塗
孤雁 崔塗
春宮怨 杜荀鶴
章台夜 思韋莊
尋陸鴻漸不遇僧 皎然
卷六 七言律詩
黃鶴樓崔顥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