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字

傳承字

傳承字廣義上是指歷史上流傳下來(主要是隸變之後的楷書字型)沿用至今的漢字,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對於香港、澳門和台灣而言,“傳承字”即為正在使用的傳統漢字;狹義上是指未被《簡化字總表》簡化的漢字,中國大陸目前主要使用的規範漢字主要包括簡化字和未經簡化的傳承字(但使用新字形),《簡化字總表》實收2274個簡化字及訁[訁]、飠[飠]、糹[糹]、釒[釒]等14個簡化偏旁,精簡了漢字系統的字數(有不少字“簡化”時被合併,比如稻穀的谷和山谷的谷,本來是兩個字)和許多字的筆畫。例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千年以來字型皆未改變,全是傳承字(不考慮冷僻異體字)。嚴格來講,“繁體字”這個詞只在一個字存在簡化字時使用,如某漢字無對應的簡化字,則屬於傳承字範疇。但在某些時候,港澳台通行字型會被籠統的稱為“繁體字”或“繁體中文”;大陸規範漢字(包括簡化字和未被簡化的傳承字)會被籠統的稱為“簡體字”或“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傳承字
  • 特點:初現於漢代的楷書的書寫結構
  • 套用大五碼為繁體中文最常用的電腦編碼
  • 實質:廣義上是指歷史上流傳下來沿用至今的漢字
特點,套用,

特點

初現於漢代的楷書的書寫結構,之後結構變化少,沿用至今。
繁體字在中國大陸一直使用到1964年之後,由簡化字取代,經官方公布法案,除了特殊場合之外,停止使用。
繁體字目前通行於台灣、香港、澳門以及海外,特別是美國、歐洲與大洋洲和印度洋上島國的一些華人社區。

套用

在中國大陸地區和新加坡、馬來西亞,一部分民眾可對繁體字完整閱讀,但書寫多用簡化字。
大五碼為繁體中文最常用的電腦編碼;常用的簡體中文編碼為GB 2312GBK或GB 18030。在GB 18030和Unicode下可以同時使用繁體字、簡化字和傳承字。
在文字學上,繁體字可以完整正確地表示出中文字的六書里,屬於獨體造字法的象形指事,與屬於合字造字法的會意和形聲,這四種造字原則。部分簡化字則較難直接表達出中文字的此一特性。原因在於繁體字在創造的過程中人們根據其系統編寫了六書,而後又以六書所寫的作為標準繼續造字。
自近代中國起,提倡漢字簡化的人,大都認為繁體字筆劃複雜,書寫較不便利,有時難於學習。然而亦有贊成完全使用繁體字的人,使用繁體字地區的識字教育率高和閱讀文言文學較不會出現誤解等優點。
同時,由於電腦打字輸入的普及,簡化字書寫便利的優點也逐漸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繁體字字形保留較完整易於快速辨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