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博弈論

傳媒博弈論

《傳媒博弈論》採用博弈論、競爭論、定位論、三法則、長尾理論等理論作為分析工具,將四大主流入口網站、兩家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四大城市的13家都市報作為研究對象,對各大媒體平時新聞報導及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特定環境分析,從新聞到版面到客群再到發行,通過大量案例剖析與實戰推演,總結出各大媒體在不同環境下,針對不同的競爭對手以及競爭對手採取的策略,從而應採取的最佳策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傳媒博弈論添加概述  
  • 採用:博弈論、競爭論、定位論、三法則
  • 類型:分析工具
  • 屬性:傳媒
背景介紹,作者,目錄,開創先河,序,

背景介紹

2008年10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推出了31萬多字的《傳媒博弈論》,這是我國第一部把博弈論成功地引入傳媒領域的力作。
《傳媒博弈論》採用博弈論、競爭論、定位論、三法則、長尾理論等理論作為分析工具,將四大主流入口網站、兩家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四大城市的13家都市報作為研究對象,對各大媒體平時新聞報導及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特定環境分析,從新聞到版面到客群再到發行,通過大量案例剖析與實戰推演,總結出各大媒體在不同環境下,針對不同的競爭對手以及競爭對手採取的策略,從而應採取的最佳策略。內容包括網路媒體博弈、都市報博弈力、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博弈、熱點新聞與冷門新聞、大新聞與小新聞博弈等。可謂大媒體有大策略,小網站有小活法,大媒體“大”路朝天,小媒體“小”亦有道。本書實戰分析,活學活用,本書給每一個參與博弈的媒體給出了合適的、行之有效的策略,本書是中國傳媒業的真正意義上的實用兵法。
《傳媒博弈論》歷時一年多而做,收集了大量的資料,採用了大量的實例推演,配了70多張圖片,繪製了近二十幅圖片和表格,通過小故事折射出大道理,全書把深奧、難懂的理論全部融解到大量的案例中,透過這些精彩的案例和傳媒故事,讀者可以領悟出“道理”,本書集前瞻性、可讀性、趣味性、知識性於一體。
生活處處充滿博弈,一切博弈皆有規則,傳媒產業也是如此。媒體進入市場前先定位,再競爭,如果沒有一個精準的定位,就像一隻無頭的蒼蠅,有了定位,才有感覺。在沒有其他干預的情況下,在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一級城市的傳媒市場,都市報將會出現“3法則”(三家最強大的媒體),而對於像成都、杭州、瀋陽、濟南等二級城市將會出現“2.5法則”,對於像哈爾濱、蘭州、太原等這些三級城市,傳媒將會出現“2法則”,在省內的地級市如湖北的宜昌,湖南的常德,四川的綿陽等數百個地級市的傳媒市場一般會出現“1法則”。而中國的網路媒體當中,大型綜合入口網站已經出現“3法則”現象;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將會顯現“2法則”,而省級新聞網站將會出現“1法則”。在卡位戰中,各大媒體必須採取“知彼知己”的戰略,而不是運用傳統的“知己知彼”策略。
博弈並不是壞事,促使媒體在一定規則下通過策略實現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並不是你死我活、我的所得就是你所失的零和博弈。媒體博弈更有利提高彼此的競爭力,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中國商品和經濟已經成為國際上重要的一員,但中國媒體並沒有隨著中國的經濟和商品走出國門參與國際輿論的爭奪,中國媒體必須從本地化走向全球化,參與國際輿論的爭奪戰、搶占國際輿論的話語權。
《傳媒博弈論》採用博弈論、競爭論、定位論、三法則、長尾理論等理論作為分析工具,將四大主流入口網站、兩家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四大城市的13家都市報作為研究對象,對各大媒體平時新聞報導及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特定環境分析,從新聞到版面到客群再到發行,通過大量案例剖析與實戰推演,總結出各大媒體在不同環境下,針對不同的競爭對手以及競爭對手採取的策略,從而應採取的最佳策略。內容包括網路媒體博弈、都市報博弈力、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博弈、熱點新聞與冷門新聞、大新聞與小新聞博弈等。可謂大媒體有大策略,小網站有小活法,大媒體“大”路朝天,小媒體“小”亦有道。本書實戰分析,活學活用,本書給每一個參與博弈的媒體給出了合適的、行之有效的策略,本書是中國傳媒業的真正意義上的實用兵法。
國內傳媒競爭方面的書比較多,但這些書都是集中在“術”上做文章,而本書的重點是在“道”上,把博弈論、競爭論、定位論首次成功地嫁接在傳媒產業,並較好地用博弈論把新聞業務、客群群體、媒體利益、廣告收益等橫向板塊打通了,即從一條新聞編排可以透露出媒體的利益,把每天的日常工作同媒體的整體戰略貫穿在一起。在任何時候媒體要競爭,必然要博弈,根據戰略來做出自己最佳策略,這方面在新聞界還是一片空白,尤其是根據產業環境找準媒體的定位的方法,又是本書的一大特點。
《傳媒博弈論》為奧運獻禮,為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獻禮,為2008獻禮,為所有新聞工作者獻禮。建議新聞采編人員、媒體中高層的新聞執行負責人、新聞傳播學本科大三、大四以及新聞傳播學研究生必讀,傳媒經濟、傳媒管理本科生必讀,廣告公關公司、傳媒研究人員作重要參考書籍。
《傳媒博弈論》全書31多萬字,470多頁,定價41元,精美印刷,全國各大新華書店均有售,亦可向三聯書店諮詢郵購。

作者

孫光海,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編輯,《網路傳播》雜誌社總編助理,中國新聞研究中心創始人兼任主編。先後擔任國內商業網站、專業網站內容部門負責人,網站副總編輯等職位,曾在多家市場化運作的主流報刊、強勢商業網站從事采編工作10年,期間從事新聞理論研究並發表大量的學術論文,主持撰寫的《 2003中國內地傳媒影響力公信力調查報告》引起海內外傳媒業界強烈反響,2005年編輯出版《傳媒影響力》、《傳媒競爭力》、《傳媒批判力》(由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公開出版),從2004年起對網路媒體進行專職研究,並撰寫、發表大量的有價值的學術文章,對網際網路業界產生廣泛影響。其論文《網路媒體精準定位競爭與8條軍規》獲得中國外文局首屆(2007年)論文年會優秀論文獎,參與國家重點科研課題“中國特色的網路文化建設與管理”項目。
陳立生,復旦大學傳播學博士,同濟大學傳播與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曾連續在新聞媒體工作17年,2000年正式進入高校從事新聞傳播教學與科研工作。先後發表業務論文50餘篇,出版專著2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項目和上海市社科規劃項目各1項,參與部省級科研項目若干項。主要研究領域:新聞傳播理論與實務;當代客群心理及行為模式;傳播學研究方法。先後有30餘件新聞作品獲得市級以上好新聞獎(其中,省部級以上好新聞獎13件)。部分論文獲省級以上新聞學術論文獎或入選中國新聞學年會。現主講本科課程《客群心理與創造性傳播》、《新聞採訪與寫作》、《新聞發布與新聞策劃》和研究生課程《傳播學研究方法》、《媒介與社會發展研究》等。

目錄

序:高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常務副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教授)
前言……………………………………………………………………
第一章……………………………………………………博弈論與三法則
一、博弈之策:猜心之術不可不學
二、博弈之法:媒介棋局另有規則
三、傳媒博弈:格局決定類型
四、博弈之道:先知彼後知己
五、博弈之力:在衝突中前行
六、媒體卡位與“三法則”:贏家的詛咒
第二章………………………………………………………都市報博弈
第一節:北京傳媒市場:八方博弈
一、博弈參與者:《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京華時報》《新京報》
二、媒體編前會:天機不可泄露
三、新聞實戰推演:多算多勝,少算不勝
1、《北京青年報》策略:用數學計算頭條
2、《京華時報》策略:用定價計算頭條
3、《新京報》策略:用價值計算頭條
4、博弈結果:優未必勝,劣未必汰
四、連續博弈:奪回失去的市場
1、《北京青年報》策略:避開鋒芒獨得市場
2、《京華時報》策略: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3、《新京報》策略:運籌帷幄廟算在先
4、博弈分析:未來影響現在
五、動態博弈:打破靜態環境
1、晚報劣勢變優勢:先知“結果”後博弈
2、《北京晚報》策略:用時間計算新聞
3、新聞“盲區”:此一時彼一時
六、集體博弈:智者與強者的較量
七、非合作博弈: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八、報攤困惑:報紙賣新聞還是賣品牌
九、零和博弈下的傳媒“三法則”
1、北京報業的帕累托效率
2、第一名報紙的戰略:擴大市場,實行差異化策略
3、第二名報紙的戰略:縮小差距,要么推翻要么共存
4、第三名報紙的戰略:努力創新,嫁接創新
5、第四名報紙的戰略:遠離壕溝
第二節:成都傳媒市場:寡頭博弈
一、博弈參與者:《成都商報》《華西都市報》
二、寡頭博弈:倖存者的伐謀與伐兵
1、《華西都市報》策略:農村包圍城市
2、《成都商報》策略:城市輻射農村
三、領導者VS挑戰者:鶴蚌相爭的困局
1、《華西都市報》策略:熊掌和魚如何兼得
2、《成都商報》策略:一山豈能容二虎
四、寡頭博弈:一報還一報的偉大勝利
五、“2.5法則”下的博弈均衡
第三節:濟南傳媒市場:非對等博弈
一、天時:傳媒環境
二、地利:報紙競爭狀況
三、博弈參與者:《齊魯晚報》《生活日報》《濟南時報》
四、不對等的博弈:蝸牛如何跑贏馬
1、《齊魯晚報》策略:香蕉可以兩頭吃
2、《生活日報》策略:大樹底下不乘涼
2、《濟南時報》策略:斬斷對手頭尾
3、博弈結果:致命一擊
五、背叛與報復: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六、循環報復:冤冤相報何時了?
七、威懾與反威懾:無條件的回應規則
八、重大突發事件:終結報復與反報復
九、混亂市場與非主流策略
1、不速之客的《山東商報》:隔岸觀火的藝術
2、《濟南時報》的“左右”策略:與虎為鄰
3、《齊魯晚報》的領導策略:兵不血刃
4、《生活日報》退出壕溝:眾里尋他千百度
第四節:深圳傳媒市場:合作博弈
一、歷史恩怨:互施“借刀殺人”計
二、報業競爭:攘外必先安內
三、深圳報業:棋局無閒子
四、博弈參與者:《深圳特區報》《深圳商報》《深圳晚報》《晶報》
五、內部分工:專業品牌服務專業人群
1、《深圳特區報》策略:黨性高於一切
2、《深圳商報》策略:做黨報二把手
3、《深圳晚報》策略:不與長兄爭飯碗
4、《晶報》策略:將陽光時尚到底
六、合作博弈: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1、《深圳特區報》《深圳商報》策略:絕對不能含糊
2、《晶報》策略:協同作戰絕不是背叛
3、《深圳晚報》策略:妥協並不一定是壞事
七、內耗式博弈:兄弟也有格鬥時
八、深圳報業策略:三軍協同築起圍牆
第三章…………………………………………………………網路媒體博弈
第一節:新浪與搜狐:拳擊式的新聞博弈
一、門戶豪門恩怨
二、新浪之道:制定規則
三、博弈參與者:新浪、搜狐
四、新聞博弈:訪問量至上,影響力至上
五、肉搏戰下的無差異進攻戰略
1、新浪策略:領導風範,效率第一
2、搜狐策略:等待三秒,坐享其成
六、“籠中豬”博弈:新浪須承擔更多的責任與義務
七、搜狐走出陰影:從不勞而獲的模仿到有差別的獨創
八、美女與老虎:新浪搜狐的“門”在哪裡?
第二節:商業網站:三腳架也不穩定
一、門戶卡位戰:三分天下網站疲憊
二、博弈新秀:網易、騰訊
三、誰會被踢出“門”
四、網易VS騰訊:盟友還是對手
五、贏家通吃:媒體戰略融入工作細節
六、門戶戰略決策:多大腳穿多大鞋
1、新浪:做一個快速的跟進者
2、搜狐:從巧妙克隆到追求最好
3、網易:大膽創新,保護創新
4、騰訊:挑戰極限,適度冒險
七、霧裡看花:亂象下的門戶角力和結盟
第三節:新聞網站:獨立生存才是硬道理
一、新聞網站:別把門戶當競爭對手
二、產業定位:新聞內容提供商
三、博弈參與者:人民網、新華網
四、博弈優勢:背後傳媒資源大比拼
五、人民網VS新華網:默契博弈下的潛規則
六、新聞圖片:1/N的傳播效果
七、中央新聞網站:小池塘的生存法則
八、地方新聞網站:不要與“國家隊”爭功
九、外宣網站:不應與媒體網站為敵
第四節:新聞網站與入口網站:上游與下游,利益何處流
一、做大池塘的小魚還是做小池塘的大魚
二、更新量與訪問量:增長與反增長的極限
三、獅子與野狗:在混亂中用好“護身符”
第四章……………………………………………傳統媒體與網路媒體博弈
一、媒介通病:別人的錢袋更誘人
二、報紙VS網路:畫家與照相機的啟示
三、報紙:五種情況下可以掌控談判話語權
四、網路:四種情況下可以掌握議價主動權
五、太極圖:破解報紙與網路的悖論
六、“S”線:市場博弈均衡調節利器
七、產業橫向切割:混血後的“利益集團”
第五章……………………………………………頭條新聞與常規新聞博弈
一、頭條新聞並不公平
二、篩選新聞:舍小就大的邏輯
三、善待“非重點”:小新聞小之有道
四、頭條衰落:新聞的長尾理論
五、讀者選擇:新聞自有大小
第六章………………………結束語:國際輿論爭奪戰與奧運報導大演習
後記………………………………………………………………………
參考資料…………………………………………………………………

開創先河

一、首次將“博弈論”成功地引入傳媒領域。以前,無論是報紙、廣播電視還是網路媒體在做新聞編排時,都是編輯根據自己的主觀判斷和依靠過去的經驗,以及對新聞事實本身所具有的價值,來確定把哪一條新聞作為頭條,又把哪一條新聞作為第二條等,哪些新聞應給予更多的版面和篇幅來體現,哪些新聞由該放在網站的第一屏的重要位置,安排完畢等到第二天,報紙出版之後,再拿著自己報紙和競爭對手的報紙進行比較,並對競爭對手報紙的做法不屑一顧,這一切皆因《傳媒博弈論》的出版而可能終結,因為市場化運作的報紙必須考慮競爭對手的存在和對手做法,自己報紙的新聞決定深受對手報紙的策略而改變。
二、用“三法則”理論體系對傳媒四輪定位。媒體進入市場前先定位,再競爭,如果沒有一個精準的定位,就像一隻無頭的蒼蠅,有了定位,才有感覺。《傳媒博弈論》認為,在沒有其他干預的情況下,在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一級城市的傳媒市場,都市報將會出現“3法則”(三家最強大的媒體);而對於像成都、杭州、瀋陽、濟南等二級城市將會出現“2.5法則”;對於像哈爾濱、蘭州、太原等這些三級城市,傳媒將會出現“2法則”;在地級市的傳媒市場一般會出現“1法則”;大型綜合入口網站已經出現“3法則”現象;中央新聞網站將會顯現“2法則”,而省級新聞網站將會出現“1法則”。博弈並不是壞事,可以促使媒體在一定規則下通過策略實現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並不是你死我活、我的所得就是你所失的零和博弈。
三、用太極圖詮釋並破解傳統媒體與網路媒體的困局。在媒介太極圖中,陽魚所代表的網路媒體的“眼睛”比陰魚所代表傳統媒體的“眼睛”要大,在我們看來,網路媒體更需要傳統媒體,網路媒體的視野很大程度上是盯著傳統媒體的,傳統媒體在它們眼裡占據重要的位置,所以網路媒體一般都放下架子、放下面子去擁抱、討好傳統媒體。媒介市場是向上,還是向下,是向左還是向右,都是通過“S”線來調節,“S”線忠實記錄著媒介市場內,傳統媒體與網路媒體雙方波動的力量轉化情況,制衡著趨勢波動的延伸。
四、用畫家與照相機的革命矩陣,來破解傳統媒體與網路媒體發展的悖論。報紙在面對網際網路的崛起,也是像畫家一樣感到恐慌與不安,感到報紙受到嚴重挑戰,就像畫家一樣面臨“失業”。如果說雜誌是畫家,那么報紙就是速寫本,而網際網路就是照相機,儘管部分報紙像畫家,部分雜誌反而像速寫本,這並不影響網際網路對報刊的衝擊和影響。照相機的出現,改變了畫家們的命運,他們預感到失業的危險,“藝術終結”、“繪畫已死”這一個口號長期迴繞在他們耳邊。廣播出現時沒有把報紙打倒,電視出現仍沒有把報紙打倒,網際網路的誕生也不可能把報紙消滅,網路技術及其套用,並不是網路公司專有的,傳統媒體同樣享有使用網路技術、開發網路技術的權力。我們欣喜的看到,傳統媒體紛紛觸網,開辦新聞網站,並與旗下的網站形成良好的互動,新聞采編業務也利用網際網路提升新聞,從網際網路上尋找新聞線索、跟蹤網上新聞熱點等,這些做法都是積極有效的。
五、運用了很多新的研究方法對中國媒體的競爭格局和發展路徑進行觀察、解釋和分析。這裡包括了傳統新聞學研究中並不常見的理論體系和研究工具的使用。引入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方法體系研究中國的新聞傳播實踐,這種探索本身具有積極的意義。新聞學科是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等諸多領域的實踐學科,探索這門學科領域的內在規律,需要廣泛借用各個學科的知識體系和研究方法,只有知識廣博,視野才能開闊,思維才能活躍,行為才能理性。
六、高度關注正在運行的中國新聞業的改革實踐,分析了大量中國新聞媒體的實踐案例。這之間,描繪出中國媒體的競爭環境、競爭態勢、競爭策略、競爭趨向的多彩畫面。新聞傳播的實踐是新聞傳播領域的智慧源泉,是新聞傳播學研究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新聞傳播學研究只有洞察實踐前沿態勢、研究實踐前沿問題,把握實踐前沿趨勢,提供實踐前沿對策才有其價值和意義。今天的科學研究如果不關注活生生的實踐,不依託活生生的實踐,其後果一是貧乏,二是無用。
七、注重實用方法的探索與總結,各個案例都力圖找出之中能夠被其他媒體借鑑的經驗。所有的套用性研究,應該力求提供實用的思維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指導,為推動業界實踐的發展做出具有實用價值的貢獻。新聞傳播學科的學術研究應該“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推進實踐發展。
八、用“道”與“術”來分析媒體,並集前瞻性、可讀性、趣味性、知識性於一體。《傳媒博弈論》將極具深奧的、枯燥而乏味的數學遊戲博弈論概念引入到傳媒業,尤其是運用在報紙和網路的版面新聞編排上,用準確的數字,計算出每條新聞安排在版面上不同位置的媒體收益。通篇閱讀全書,並不會產生難度難懂之感,這是因為《傳媒博弈論》中用大量的實際案例來分析博弈,集通俗閱讀、案例分析、實戰推演、邏輯推理等於一身,實戰分析,活學活用。在寫作中用很多小故事來闡明其中的道理,通過這些小故事折射出大道理,把高深的理論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實際的案例中,以小見大。透過這些精彩的案例和傳媒故事,讀者可以領悟出其中的“道”與“理”。
九、用長尾理論來分析、破解頭條新聞與常規新聞,重點新聞與一般新聞的悖論。《傳媒博弈論》中有很多新的提法,比如“新聞沒有大小之分,只有客群的多少之別”、“頭條新聞並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新聞”、“地方新聞網站不要與中央新聞網站爭功,中央新聞網站不要與入口網站看齊”、“頭條新聞本身就不一定公平”等諸多論述,在新聞傳播學領域都是比較有前瞻性的。
十、媒體要從“知己知彼”的思維中轉換到“知彼知己”策略中。博弈不一定要競爭,但競爭一定要博弈,傳媒業在很多情況下並不是簡單的“你贏我輸”對抗性的零和博弈,媒體競爭制勝的方法不是靠打擊對方、壓倒對方,而是靠引導對方採取對雙方都有利的行為。媒體最理智的時候,往往就是別無選擇的時候。打政策擦邊球等“邊緣策略”是一場危險的遊戲,每一步都蘊藏著巨大危機。擁有“信息”可以幫助新聞編輯做出正確的決策,但不能保證他們做出正確的決策,要實現這一點,媒體必須有合適的策略。在媒體競爭中,如果按照過去一貫的分析和方法來推測競爭對手還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話,那么就要調整自己的思維和視角,尤其是對總編輯而言更為重要。

今天的中國新聞媒體運行環境正在發生急劇變化。
從社會環境上看,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世界多極化的趨勢加劇,中國經濟與社會變革的進程提速,社會生活的變化頻率日益加快,社會各個領域間的聯繫日益加強,相互作用日益深刻。在這樣的環境中,世界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衝突的機遇都在加大。人們觀察和理解這個世界的難度也隨之加大。
從公眾環境上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教育的普及、文化的進步,接受新聞信息傳播的社會公眾的年齡跨度日益加大,社會構成日益複雜,思想狀況日益活躍,價值標準日益多元化,地域分布日益廣泛。快速獲取最新信息、精確接近深度信息、主動選擇實用信息已經成為客群對新聞信息的普遍需求。整個社會公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日益苛刻。
從市場環境上看,各類媒體全面走向市場已成不可抗拒的趨勢,電視、報刊、廣播、網路等各種介質媒體已經覆蓋廣大的客群群體,占據了傳媒市場的各個領域,以各種方式進行著劇烈的市場競爭。境外傳媒力量和文化力量通過各種途徑加入到這一競爭環境之中,增加了中國傳媒市場發展變化的複雜性。從整體上看,中國的新聞媒體已經處於市場競爭的驚濤駭浪之中。
從技術環境上看,信息數位化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的套用已經使得新聞傳播的手段和方式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現代化水平,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多樣化局面,數字報刊、數字廣播、數位電視的快速發展改變著大眾傳播業的格局,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型媒體的出現,加速推進著新聞傳播的全球化進程,加劇著媒體行業的世界範圍的競爭。
在中國社會變革的大環境中,中國新聞媒體的變革進程也呈現出日新月異的景觀。面對社會環境的變化,公眾信息需求的變化,傳播技術手段的變化和媒介市場環境的變化,中國媒體正在實踐中探索著自身的發展之路。
中國媒體今天正在進行的實踐,有著豐富的社會意義的內涵,它不僅直接推進著中國新聞業的發展,而且對中國社會的進步產生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像中國的社會變革因其特定的形態、方式、規律、意義引起各方人士的關注一樣,中國媒體的改革變局也因其特定的形態、方式、規律、意義引起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
《傳媒博弈論》這本書集中了孫光海和陳立生兩位作者對中國媒體競爭態勢和變局的觀察與思考,我認為他們的探索是寶貴的。
首先,《傳媒博弈論》的運用了很多新的研究方法對中國媒體的競爭格局和發展路徑進行觀察、解釋和分析,這裡包括了傳統新聞學研究中並不常見的理論體系和研究工具的使用。引入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方法體系研究中國的新聞傳播實踐,這種探索本身具有積極的意義。新聞學科是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等諸多領域的實踐學科,探索這門學科領域的內在規律,需要廣泛借用各個學科的知識體系和研究方法,只有知識廣博,視野才能開闊,思維才能活躍,行為才能理性。
其次,《傳媒博弈論》的作者高度關注正在運行的中國新聞業的改革實踐。這部著作中分析了大量中國新聞媒體的實踐案例,這之間,描繪出中國媒體的競爭環境、競爭態勢、競爭策略、競爭趨向的多彩畫面。新聞傳播的實踐是新聞傳播領域的智慧源泉,是新聞傳播學研究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新聞傳播學研究只有洞察實踐前沿態勢、研究實踐前沿問題,把握實踐前沿趨勢,提供實踐前沿對策才有其價值和意義。今天的科學研究如果不關注活生生的實踐,不依託活生生的實踐,其後果一是貧乏,二是無用。
第三,《傳媒博弈論》的作者注重實用方法的探索與總結。在解釋和分析中國各類媒體的競爭格局之時,本書作者將著眼點放在實用方法的探究與總結之上,各個案例都力圖找出之中能夠被其他媒體借鑑的經驗。所有的套用性研究,應該力求提供實用的思維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指導,為推動業界實踐的發展做出具有實用價值的貢獻。新聞傳播學科的學術研究應該“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推進實踐發展。
今天中國新聞業正處在一個急劇變化的時代,這個時代帶給我們太多的驚異、欣喜、希望和困惑。許多舊時的行業秩序、行為規則和專業方法都改變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格局、新的創造。然而作為新聞業,有一種性質是恆定的,這就是它的社會責任。新聞媒體應該是社會的守望者,它應該為公眾了解自身生存環境正在發生的變化提供準確深刻的觀察、描述和分析,應該為社會的和諧進步提供有效的信息集成。媒體所進行的各種角逐與競爭,不應偏離這個最本質的專業職能。
《傳媒博弈論》這部著作對今天中國媒體行業競爭態勢所做的描述與分析,僅僅是觀察中國媒體改革進程的一個角度,一個截面。我相信,隨著中國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隨著數位化信息技術在新聞傳播業的日益廣泛深入的套用,隨著中國新聞從業者創新欲望與創新智慧的日益增長,中國媒體行業必將創造出更為精彩的行業發展景觀,從而也為媒體研究者們提供更為豐富的研究素材。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常務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高鋼
2007 年 12 月 2 日
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