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於1984年由國家計委批准籌建,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1987年,底建成。1987年12月,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對外開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
  • 成立時間:1987年
  • 機構特點:國家重點實驗室
  • 機構管理: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行政隸屬:中國科學院
簡要概況,科研領域,催化反應的探索,催化材料的設計和製備,催化研究新表征技術的發展,技術支撐,人才培養條件,國際交流與合作,研究成果,

簡要概況

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於1984年由國家計委批准籌建,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1987年底建成,1987年12月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對外開放。第一任主任是郭燮賢院士,第二任主任是徐奕德研究員。現任實驗室主任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國際催化學會理事會主席李燦研究員;邀請國際著名催化科學家法國巴黎第六大學Michel Che教授任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林勵吾研究員任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學術委員會由19名催化學界著名專家組成;國際顧問委員會由實驗室專門聘請的18名國際著名催化專家組成。實驗室現有研究人員73人(博士生導師21人),博士後約21名,在讀博士和碩士研究生130餘人。2001年,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被國家人事部和中國科學院評為先進工作集體。2004年 和2009年,在科技部、國家基金委組織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中,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被評為優秀實驗室(A類)

科研領域

以新催化反應、新催化材料和新催化表征技術研究為核心,以催化劑活性相、活性中心和反應機理原位表征基礎研究為特色。在面向能源、環境和精細化學品合成等方面進行催化的套用基礎研究。其中:

催化反應的探索

甲烷無氧芳構化反應
甲烷選擇氧化反應
有機催化選擇加氫反應
有機催化選擇氧化反應
多相手性催化(環氧化、氫化、氫甲醯化、DA反應等)
超深度脫硫和脫氮
CO,NOx, Sox, 鹵代烴和VOCs消除
烯烴環氧化綠色催化和催化過程
太陽能光催化反應制氫和消除污染物
甲醇及二甲醚的催化轉化
含氧化合物及CO的低溫完全氧化
酶催化及手性化合物合成

催化材料的設計和製備

亞納米孔和納米孔催化材料
燃料電池催化材料
可見光區半導體光催化劑和光伏電池材料
微孔複合氧化物
負載型過渡金屬氮化物,碳化物,磷化物和硫化物
透氧和透氫膜催化材料的製備
高溫固體燃料電池材料
分子篩修飾和納米分子篩的合成
氧化物擔載的納米金屬催化劑
原子隔離分散的催化劑
多相手性催化劑

催化研究新表征技術的發展

紫外共振拉曼光譜
原位固態核磁技術
雷射誘導表面螢光光譜
光電子發射顯微技術
時間分辨紅外光譜,拉曼光譜和螢光光譜技術
多功能表面納米探測技術
高分辨電子顯微鏡
高溫X射線衍射儀
手性拉曼光譜

技術支撐

實驗室已建成用於催化基礎研究的技術平台,擁有大型儀器設備50餘台,主要的儀器和設備有:高分辨透射電鏡(300KV TEM),透射電鏡(120KV TEM),場發射掃描電鏡(SEM),低溫掃描隧道顯微鏡,具有小角、高溫、原位功能的X射線衍射儀,小型快速X射線衍射儀,具有原位、高溫功能的X光電子能譜,化學吸附—質譜聯用儀,熱分析-質譜聯用儀,研究型物理吸附儀,物理吸附儀,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多功能納米探針,固體核磁,雷射誘導表面螢光光譜儀,第二代紫外拉曼光譜儀,大型計算平台。
實驗室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技術隊伍,確保實驗室技術平台得以高效運行。通過設立一個專門負責公共測試和大型儀器維護和維修的技術支撐管理組,來保證實驗室大型儀器正常工作。此外,催化技術平台的公共測試儀器,全部對所內外開放並共享;課題組用於專項研究的儀器設備根據實驗室開放課題的需要,也對所內外客座研究人員開放。SKLC根據催化研究的特點,在實驗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改進方面,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取得了較優異的成績。SKLC自行研製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我國第一台紫外共振拉曼光譜儀,獲得中國科學院發明二等獎、國家發明二等獎。

人才培養條件

實驗室現為物理化學的碩士點、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2011年在讀碩士博士研究生130餘名,並有20餘名博士後研究人員和訪問學者,已形成具有規模的催化研究人才培養基地。實驗室培養的畢業生已遍及國內外許多著名大學和科研院所,許多人已成為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多人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長江學者和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的資助。

國際交流與合作

實驗室貫徹“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方針,與比利時、德國、法國、 荷蘭、英國、日本、西班牙、美國、韓國等在催化研究領域進行廣泛的合作研究。成立了“中法催化聯合實驗室”,中德“催化納米技術”夥伴小組 ,“CAS-BP 面向未來清潔能源研究中心”,“中荷戰略合作計畫項目”,“中美電子化學和表面催化研究”和“日本JST先進科學技術項目”。

研究成果

金屬擔體強相互作用
(1986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
紅外雙分子探針表征CoMo/Al2O3加氫脫硫催化劑的活性相
(1990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
吸附支持脫附新現象機理的研究;易位吸附和同位素交換新概念
(1993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
氧化物表面活性氧物種及其低碳烴活化和氧化的研究
(1993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
紫外拉曼光譜研製和在催化研究中的套用
(1999年國家發明獎二等獎)
催化裂化乾氣制乙苯氣催化蒸餾技術及催化劑
(2003年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紫外拉曼光譜套用於催化表征
(2004年國際催化獎)
甲烷直接催化脫氫轉化為芳烴和氫新反應的研究
(2005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
無機膜與膜催化
(2006年遼寧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分解催化劑技術
(2006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一項航天專用技術
(2008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FCC乾氣制乙苯氣相烷基化與液相烷基轉移組合技術研發及產業化
(2008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甲醇製取低碳烯(DMTO)技術
(2008年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MCM-22/ZSM-35共結晶分子篩的可控性合成
(2008年遼寧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界面和納米催化中的限域原理
(2009年遼寧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催化材料的紫外拉曼光譜研究
(2010年遼寧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乙醛-甲醛-氨合成吡啶新型高性能催化劑及成套工藝開發與套用
(2010年遼寧省技術發明二等獎)
燃料電池氫源技術
(2010年遼寧省技術發明二等獎)
催化材料的紫外拉曼光譜研究
(2011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01 - 2012 年
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300篇
SCI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1500篇
授權專利149件(其中國外7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