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蓋寺

傘蓋寺

傘蓋寺坐落在忻州城南20公里莊磨鎮馮村的南山之上(屬白馬山余支)。此寺廟原名“西岩山智門傘蓋寺”,又名“青松傘蓋寺”,因青松覆蓋,其形如傘,故爾名寺志景。據載:傘蓋寺系唐末五代的後唐初年所建,坐西向東,紅牆綠瓦,遠遠望去如碧海高出地面,又像煙雲降落長空。鬱鬱蔥蔥,風月無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傘蓋寺
  • 原名:西岩山智門傘蓋寺
  • 地址:忻州城南20公里莊磨鎮馮村的南山
  • 別名:青松傘蓋寺、西岩山智門傘蓋寺
簡介,人文歷史,

簡介

此寺廟原名“西岩山智門傘蓋寺”,又名“青松傘蓋寺”,因青松覆蓋,其形如傘,故爾名寺志景。據載:傘蓋寺系唐末五代的後唐初年所建,坐西向東,紅牆綠瓦,遠遠望去如碧海高出地面,又像煙雲降落長空。鬱鬱蔥蔥,風月無邊。

人文歷史

“明宣德九年二月,雲遊道人師青雲(號月窟居士)、王普廒、徒行廣(號慈舟),共發誠心,營工修葺殿宇,改坐西向東為坐北向南。不料修造半途,師青雲和王普廒相繼歸逝,只遺行廣。行廣秉承師志,四方力募,蓋起歇山單檐正殿三間,名曰大雄寶殿,內塑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釋迦牟尼金像,壁畫中央和東、南、西、北五方諸佛;前殿三間,內塑天王,東殿三間,正塑觀音,傍列文殊、維摩詰、十六高僧(羅漢)各執所行(因緣造作或遷流無常之法);西殿三間,正塑地藏(大乘菩薩),傍塑十王十殿閻王),使全寺金殿華彩,名道崢嶸,煥然一新,如臨洞天福地,瓊樓玉閣,環境闃然,謦分明。
寺的西岩山腰,一株巨松,高逾十丈,遮天蓋地,枝繁葉茂,身姿婆娑,一派生機盎然,因之曰“青松傘蓋”,名不虛傳。民間傳說,日本鬼子曾欲伐而盜之,破而已有。誰料,鋼鋸剛剛舉起, 對鋸部位之鮮血便流淌不止,噴出外面,侵略者見狀嚇呆,拔腿就逃,民皆狂歡,驚呼神樹。向南眺望,各種樹棵,漫山遍嶺,蒙絡搖綴,參差披拂,風濤似籟,鳥鳴如簧,響聲交合,迴蕩蒼穹,整個山間就像一個翕動燮和的天地。山麓有古雅的鐵梁橋,悉數用規整方石堆砌而成,橫穿四根碗口粗鐵棍作梁,故名。沿梁而過,低首俯瞰,真有“橋橫索寒”之感,因而被譽為該寺奇觀之一。 過橋直上,為一開闊地界,乃建前殿,崛地聳立,懸山脊頂,四角撅起,下垂銅鈴,上戲猴禽。殿內正面為古印度須彌山四天王金剛塑像,東方持國天王,著白彈瑟而自適;南方增長天王,利劍在握而威武;西方廣目天王,騰雲駕霧而哧龍;北方多聞天王,暴風驟雨而鎮定,俗稱護世四天王。個性明顯,各有千秋,面目猙獰,身形高大。周環小塑像,體態豐滿,衣紋流暢,纓絡玲瓏,佩飾精巧,所有塑像眼目炯炯有神,望之栩栩如生。過前殿,跨小院,一則為正殿,此正殿又名斷梁殿,傳為木匠鼻祖魯班建殿時,山搖地撼,天晴不雨,羊狗冒汗,磚瓦飛動,數夜不寧,廿日落成。他將此殿正中大梁有意裁短,故一端不及山牆,只好向下傾斜而殿卻經年牢固,巋然挺拔。據說倘若陰天,這梁便自動伸起,與牆垛中立柱吻合,未見雨腳,如逢晴天,則又自動縮短,恢復鼓斜,因而被譽為此寺奇觀之二,還有人把它稱為“斜正梁殿。” 殿前有花欄石橋,龍柱獅樁,立於石橋前端,對稱成配,設計和諧,後面澗壑懸泉,山丹花叢,虬藤葳蕤。遠不見廟,近不見山,上不見天,下不見地,唯見萬株青松作覆蓋,綠色雲錦翳如被。難怪有人將此種景象形容為南山之上的“海市蜃樓”、“寺廡浮世”。
傘蓋寺
黨承志的《傘蓋青松》(自注:寺右廢塔二,相傳殿瓦自來不塵,即永不玷污爾):“寺傍山阿殿閣重,童童如蓋蔭青松。橙登彼岸歌金澗,泉涌靈岩漱石淙。林動微飆清籟遠,龍歸幽洞翠煙 濃。依稀一假匡廬景,只欠香爐瀑布峰。”
這首七言律詩的首聯、頷聯和頸聯都是描寫傘蓋寺及其周圍環境的美好景色的,請看此處殿閣在山阿,青松童童蓋,鐵橋跨彼岸,歌聲盪溪澗,仙山有泉涌,樹林隨風揚,幽洞翠煙濃,龍 吟而騰翔,清響而遠運。抓住了特徵,形神兼備,悉收其中,曲盡其妙,如畫龍點睛,躍然紙上。尾聯是詩人總結性的作比評價,發出的自然讚嘆,仿佛目睹廬山景、香爐境,心曠神怡,樂而忘返。欲言此處較香爐峰稍有遜色的話,那就是只欠“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掛前川瀑布了,真是詩意紛呈迭出,一波二折,因而起到了“瓜熟蒂落,情滿自溢”的作用。
王治的《傘蓋青松》詩云:“隱隱山間寺,青青澗畔松。團團擁大蓋,鬱郁當嚴冬。雪頂深棲鶉,寒枝怪伏龍。岩風朝暮激,雄籟旄霜鐘。”
這首詩描摹的著眼點是傘蓋寺嚴冬的景象,但不是什麼冰封雪蓋、唯余茫茫妁流於一般的平鋪直敘,而是將祁寒由地面升到了松林的梢頭和高處的態勢,錦心繡口,著墨鏗鏘。首聯和頷聯寫松的龐大和茂密,以至隱蔽了山間寺,擋住了飛雪侵,植被下面的融融暖意不言而喻。而樹杪之間呢?這裡是白鶴棲雪頂(樹尖處),寒枝伏蒼龍,蜿蜒盤旋狀,甲殼雜玉鱗。尾聯是寫聲音,朝暮岩風激,穴音壓鐘聲,裊裊不停歇,挾裹凜冽中。全詩既有靜景,又有動景,既有方位,又有聲音,配合協調,兩全其美,雖說是冬鎖萬物、蕭瑟淒冷的季節,卻充滿生機和活力,潛發一種春天的氣息。
楊維岳詩云:“精藍高倚白雲天,斷碣消磨不計年。澗道嵐光浮疊石,樹頭寒色咽飛泉。千林忽發真空籟,雙塔能參無住禪。卻解玻璃清淨理,欲逃苦海寄修緣。”
這首七言律詩的首聯寫伽藍高倚雲,斷碣磨多年,澗道疊石嵐光浮,樹頭飛泉寒氣咽;頷聯寫色,即山嵐之色和寒氣之深;頸聯寫風聲與浮圖,且看風從林起,聲由洞來,有風即有聲,千木發巨響,雙浮能參天,禪師無居此;尾聯是詩人抒發感想,觸景生情,欲超凡塵,擺脫煩惱,遠離罪惡,跳出苦海,因此寄託於現在的修善化緣。積德成佛。
《傘蓋寺碑載詩》雲:西推青松景最真,峰巒秀麗古猶今。岩山盡日誰為主,翠璧譽岩兩岸分。
這首七言絕句,開始是描寫傘蓋寺青松之美,忻州西推之冠,景象之真。其次是寫其峰巒之秀,山色之麗,,古今皆然,得天獨厚。再次,由面到點,戛然而合,提出疑問,當峰巒夕陽塗,白日依山盡之時,此處的景觀又是以何為主、以啥為最呢?最後一句作了言約旨遠的概括回答。那便是多嬌的山岩和碧綠的松林,兩者相得益彰,爭輝競艷,色澤分明,其景宜人,是一幅瑰偉的線 條優美的山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