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氏蕨

傅氏蕨

蕨類植物喜溫暖濕潤、半陰的生長環境,忌強光直曬,適宜擺放在室內桌面、茶几、窗台或陽台遮陰處;生長適溫18-28℃,忌高溫,夏季不得高於35℃,冬季不得低於10℃;相對濕度60%-90%,天氣乾燥時需適當向葉面噴霧增濕。澆水時需注意柔水緩澆、澆透,保持盆土濕潤,切勿讓土壤乾枯。選用氮肥比例稍大,磷肥偏少的液體肥料,按肥料說明配比減半施用,注意薄肥勤施。當根系老化,盆栽長勢減弱時,可換大一號的花盆,並添加適量培養土,植株會重新煥發勃勃生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傅氏蕨
  • 別稱:傅氏鳳尾蕨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蕨綱
  • :叉尾蕨科
  • 適溫:18-28℃
形態特徵,套用價值,種植技術,栽培管理,病蟲防治,

形態特徵

植株高0.5-1.08米。根莖短,直立或斜升,被深褐色鱗片。葉簇生;葉柄長18-50厘米,向上連葉軸均禾稈色;葉片卵形或卵狀三角形,長25-55厘米,二回深羽裂;側生羽片(2-)5-9對,鐮刀狀披針形,向上斜展,長12-25厘米,寬3-4厘米,篦齒狀深羽裂達羽軸兩側窄翅;頂生羽片與側生羽片相似,最下1對羽片基部下側有1片篦齒狀深羽裂的小羽片,裂片鐮刀狀寬披針形,基部1對或下部幾對縮短,全緣,羽軸禾稈色,上面有窄縱溝,溝側有針狀扁刺;側脈明顯,基部相對兩脈斜上達缺刻上面邊緣;葉乾後紙質,淺綠或暗綠色,無毛;
傅氏蕨傅氏蕨

套用價值

適於室內盆栽觀葉觀賞,也適應於園林陰濕處布置,是開發前景較好的觀賞蕨類之一。葉片可作切葉,葉形美觀大方。
澀,涼。收斂止血。 治跌打,燒傷。煎服,6~9克;或外用。

種植技術

生產標準:12cm八角吊盆,高度為50cm,冠幅約45cm,生長周期5個月。
基質準備:以疏鬆、排水和通氣性好的品氏10-30mm規格的進口泥炭,將泥炭打碎加水拌勻,(加水的標準:加水拌勻後,手緊握一把泥炭,水從指縫中滲出)待上杯種植。12cm盆每盆的泥炭用量約 300毫升,一包300升進口泥炭可以裝1000杯左右
上盆要求:選擇專業生產的優質種苗,苗高7-8cm,冠幅7-10cm,無病蟲害、無枯葉、黃葉
上盆:對重新使用的舊盆,必須要用高錳酸鉀1000倍液浸泡半個小時以上,然後用清水沖洗,晾乾待用。小盆栽一般用口徑為12cm規格吊盆種植,種植時先在杯底墊2cm左右基質,再將篩苗移入杯中,小苗種植不宜過深,以平植株基部為宜;基質鬆緊適中,裝至杯子9分滿,1團/盆。

栽培管理

溫度管理:傅氏蕨適宜的溫度為18℃~35℃,高於35℃或低於15℃皆生長不良,過冬時不能低於5℃,冬季養護需要加溫設備,如果沒用加溫設施,可採用雙層保溫設施,冬季下午在溫度下降到22-24度時要及時封棚。夏季養護需要有降溫設備(抽風機和水簾)。如果沒有加溫和降溫設備,夏天中午要加強遮蔭和通風,補充葉面水和地面水達到降溫的目的,同時不宜採用遠距離的連棟大棚,而應採用獨立單頂棚。
濕度管理:喜高濕環境,不耐乾燥,養護期間應勤向植株及生長環境噴水增濕,適宜的濕度為65%-75%左右,過於乾燥會造成葉片邊緣枯黃,甚至全葉枯黃。
光照管理:傅氏蕨,喜溫暖半陰環境,適合散射光照,不能讓陽光直射,否則易萎蔫捲曲,種植後15天,光照控制在2000-3000Lux較為適合小苗的生長,種植後第一個月,總體光照控制在3000 -4000Lux較為適合。種植後第二.個月總體光照控制在5000-6000Lux較為合適。後面總體光照控制在7000-8000Lux左右較為適合。冬季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控制在10000-15000Lux,光線過強導致植株葉緣發焦、脫落,葉片捲縮,生長受阻。
肥料:用花多多20-20-20水溶肥、硝酸鈣、硝酸鉀。

病蟲防治

灰霉病:發病莖葉呈水浸狀腐爛,嚴重時整株枯死。提高室內溫度,注意通風透光,降低濕度,定期噴藥,以預防為主。一旦發現病害,應立即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500倍液噴霧。
立枯病:發病初期病株生長停頓,缺少生機。然後出現枯萎,葉片下垂,最後枯死。病株根莖處變細,出現褐色、水浸狀腐爛。潮濕時,自然狀態下病斑處也會產生蛛絲狀褐色絲體。防治方法是選擇充分消毒的培養土和腐熟的肥料作為盆土,忌積水。發現死苗應及時同盆土一併倒掉。上盆定植後,每隔10天噴20%甲基立枯磷乳油1500倍液,或用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澆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