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三乾

傅三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傅三乾
  • 別名:傅家榮、傅興文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四川隆昌縣
  • 出生日期:1866
  • 逝世日期:1950
  • 職業:川劇演員
  • 畢業院校資陽大名班的三字科班
  • 主要成就:1918年重慶創辦裕民科社
  • 代表作品:《議劍獻劍》、《墜馬》
生平概述,生平詳解,學藝刻苦,技藝精湛,傳藝認真,為人正直,

生平概述

15歲時因家道中落,入名盛科社學戲,初習小生,後因腿被扭傷,遭班主辭退回家。16歲又入資陽大名班附設的三字科班深造,受業於岳春蕭遐亭、羅開堂等名角,先習武生,後改學醜。演戲認真、踏實、不尚賣弄。三字科社以三字起名,他被更名傅三乾。傅三乾在岳春精心指導下,學了不少功夫戲;特別是岳春專長的一批“矮樁戲”被他繼承下來。光緒甲申年(1884),傅三乾隨班到成都演出,以《做文章》一戲,博得了蓉城觀眾的讚譽。
光緒十五年(1889),資陽唱城隍戲,各條河道的名角都到這裡比武打擂,年輕的傅三乾《蘆花岸》一戲轟動資陽縣。此後,他四處搭班謀生,使他有機會博採眾長來豐富自己的表演藝術,從而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風格。到光緒末,傅三乾已是馳譽全川的著名丑角了。
傅三乾在舞台藝術方面也是一個“五匹齊”的大師。他的能戲很多,如《贈綈袍》、《議劍獻劍》、《西川圖》、《問病逼宮》、《奔番》、《江油關》、《朝楚庭》、《活捉三郎》、《園庭拾巾》、《結草報》、《醉隸》、《武大拿奸》等。
1918年,在重慶發起創辦裕民科社,熱情教授藝徒,對川劇藝術事業作出了貢獻。劉成基周裕祥李文杰等均受其教益。
他身懷絕技,不廢基功,直到80多歲高齡,還能演出《扯符吊打》、《毛延壽奔番》等功夫戲。
1950年,病逝於重慶,享年84歲。

生平詳解

學藝刻苦

傅三乾先生十三歲時,岳春創辦的大名班三字科班駐隆昌雙鳳驛,傅先生那時就入班學戲了,先學小生,因扮相差,十六歲改學丑角,拜岳春為師。岳春出身貧寒,但讀書非常刻苦用功,雖學識很好,但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不中,才轉入梨園學習川劇,這在當時的社會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因他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在川劇的表演和唱腔上都有新的創新。而岳春自己對川劇各個行當、生、旦、醜、末都懂,文武都能演唱,昆高胡彈燈樣樣在行,而丑角更為其特長,成為川劇界的一代宗師,人稱戲狀元。傅三乾先生拜在岳春師傅門下學藝,自覺遵守了岳春師傅對學生提出的四項基本要求:一、學生要練好基本功,學好唱腔;二、學生要通曉一般、精通一門;三、學生要凌晨早起到山林、水邊練體力、練嗓子,四、學生要學文化、歷史。由於傅先生比旁的學生起得早、睡得遲,學習時刻苦認真,甚得岳春師傅的喜愛,認為傅是他劇藝的最好接班人,因此岳春師傅悉心教導,傅也就更專心學習。傅先生可以說是得到川劇大師岳春神髓的人,也是岳春大師最得意的門徒。傅三乾先生的成名,是與岳春大師的教導分不開的,真是嚴師出高徒,師高弟子強。

技藝精湛

傅三乾先生在三字科班學成之後不久,即隨富春班到重慶演出,名震川東,即後又在四川各地演出,名聲就越大了。當時傅先生還是一個年輕演員,年輕的傅三乾並不因為馳名全川就停步不前,而是在每次演戲時,總是一絲不苟,精益求精,他著重人物內心活動的刻畫,而不是浮在表面,更不是譁眾取寵。傅先生與其師岳春一樣,一般行當都懂,專長丑角,而戲路較寬、文、武袍都在行,猶善矮樁戲,“矮身段”戲(又稱矮樁)是岳春大師借鑑了崑曲的表演技藝,結合川劇袍帶醜運用“官衣”的特長,創造了矮身段。矮身段對演員要求極嚴,雙膝下屈,膝不能突,臀不能翹,形成腳短,身矮,手短的造型。在全劇表演中,行、走、立等各種動作必須保持協調,站時不能忽高忽低,坐時不能腿伸手長,“矮身段”是對演員基本功的檢驗。“矮身段”是大名班三字科班的看家戲,岳春大師晚年才將這一絕技傳給了他的得意門徒傅三乾。傅先生沒有辜負師傅的培養,把“矮身段”戲傳承了下來,因而贏得了民眾的喜愛。“矮身段”戲是扮演矮人用的,如晏嬰、土行孫就是矮子,就用矮身段演出,傅先生繼承岳春大師的矮身段戲目有《晏嬰說楚》、《金桃會》、《馭人妻》,以上是晏嬰戲,還有《順天時》、《雙旗門》以上是土行孫戲,兩個不同性格的人物,傅先生在表演時都能刻畫人物的內心活動,對“矮身段”運用裕如,在演晏嬰時,晏嬰身材矮小,但這個雄才大略、品德高尚、為國除奸、為民除害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的形象,他卻演得非常逼。傅先生在演這幾場戲時,場場獲得觀眾熱烈的掌聲,扮演土行孫時,一直是矮樁,臨劇終幾秒鐘時突然站立起來,由矮忽高,還其本像,真令滿座皆驚,嘆為觀止!傅先生在《議劍獻劍》中飾演曹操,當演到從王允手中接劍欣賞時,傅雙手背劍,從肩後亮出,分別側起左\右腿,用腳尖踢劍出鞘,這樣一個“雙朝天腿”的絕門功,功力精到,別具匠心。
特別值得提到的是,郭沫若領導的抗敵文協,在重慶開展統戰工作,團結廣大文藝界共同抗日,組織了多種演出活動,一九四五年的戲劇節(二月十五日)抗敵文協組織了戲劇界各個方面參加演出,有話劇、京劇、川劇、民間藝人的雜耍等,參加演出的人,都是當時的名流,任劇協理事辦的夏衍同志,委託沙梅同志邀請名流傅三乾參加演出,那時傅先生已是七十九歲高齡了,當沙梅同志登門拜訪,邀請他演出時,傅先生當時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儘管他年歲已高,但身體特好,戲班子老闆還嫌他年老,而不要他搭班,但劇協卻主動邀他演出,他怎能不激動呢,他接受了劇協的邀請,同意演出一場川戲,他演出的劇目是《墜馬》,這個戲是袍帶醜的功夫戲,也是傅先生的拿手好戲。臨演出前他的學生劉裕能及其他人士,見他年紀太大,勸他演出時適可而止,傅先生卻說:“今天是向文藝界介紹川劇,不能馬虎,不然對不起人了。”傅先生扮演劇中的羅德喜,當一上場時,一聲響亮的“哈哈”,把堂子都聽驚了,坐在前排的白楊舒秀文都跟著響亮的笑了起來,一聲“哈哈”和一段打馬遊街的表演,把一個新科進士的得意神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全場觀眾屏息無聲,靜待下文,當傅先生演到羅得喜墜馬下,一個“飛碟子”下馬,揚起身,雙手抓袖,兩腿微綣,作鷹兔搏鬥狀,從下場門滾到上場門,這個身段內行叫“鷹抓兔”,難度教大,完全靠腿勁和腿功,台上和後台的全體演員都為傅先生捏一把汗,哪知傅先生將身子一旋,他的官衣就前後撒開,一個“反騙馬”表示下馬,一個“飛碟子”(表示左腳被馬蹬掛了一下摔下來),然後一起身走一步,坐下,這幾個動作是連續的,全部動作只用了幾十秒鐘時間,台上台下的觀眾都看得入神了,連鼓師李子良都站起來打鼓了,那知傅先生站起來時,帽子不歪、衣帶不亂、氣不喘、色不變,身段麻利灑脫,不減當年,觀眾報以熱烈掌聲,戲演完,傅先生的內衣被汗濕透了,夏衍沙梅同志到後台向傅老祝賀道乏。傅老點著頭向夏衍等同志說:“謝謝你們,這是我一生中最有意義、最愉快的一次演出。”
以上幾個列子,說明傅先生確實文、武丑都行,而且技藝精湛、功力非凡。

傳藝認真

傅先生不但自己認真學戲,認真演戲,並能認真將自己學到的技藝,毫無保留的傳授給門徒,沒有辜負他師傅岳春大師臨終時要他把技藝一代一代傳下去的殷切期望。現代川醜名角周裕祥劉成基(藝名當頭棒)、李文泰都是傅先生親自培養成名的。
傅三乾先生教周裕祥學戲是煞費苦心的。如將晏嬰戲傳給他時,正值抗日中期,他們隨章華班到瀘州演出,每晚戲完,傅要周在中山公園身著長衫,下矮樁長跑,直到筋疲力盡,堅持了三個月,風雨無阻,從不間斷,直至周的樁子穩了,身腰直了,才叫周穿上靴子在台上跑著練,半年以後,周裕祥重慶的首場演出就是《晏嬰說楚》,他是在掌聲中演完這場戲的。解放以後周裕祥的表演藝術更加成熟,他的晏嬰戲越演越好,一九五八年周裕祥隨西南川劇院赴武漢為中央全會演出,他的《晏嬰說楚》在眾多劇目中特別引人注目,深得周總理和鄧書記的稱讚。他的戲剛演完,毛主席到劇場了,周總理通知他不要下裝再演一場。一九六二年周裕祥北京演出《金桃會》,文藝界知名人士周楊同志及京劇名家馬連良、裘勝戎、譚富英都為之叫好!打倒“四人幫”後,川劇團到北京演出,中央一領導同志希望再能看一次周裕祥的晏嬰戲,因十年內亂,周裕祥身陷“牛棚”,戲文又荒廢了十多年,兼之年已七十,能否演好,周裕祥有些心虛,但他認為打倒了“四人幫”中央領導同志對他的這樣關懷,他還是答應了可以演。為了演好這個戲,仍象三十多年前傅老師教他那樣,每晚在京郊西苑飯店的花園裡苦練矮樁,由於他功底深厚,雖年高體胖,經過短期苦練得到了恢復,在台上演出《晏嬰說楚》時,“矮身段”仍不遜於當年,獲得中央領導同志及觀眾的好評。周的這些成就,是與傅先生的嚴格培養分不開的。
著名的川劇袍帶醜兼褶子醜李文杰也是傅先生親授的門徒,他的嗓子條件差,在傅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善於揚長避短,使用尖音與膛音,行腔吐字,獨具深功,專長崑腔戲,深得崑劇藝術家俞振飛的好評。他的拿手好戲《議劍獻劍》、《墜馬》,更是全川聞名,他在演《議劍獻劍》中的曹操時,在權勢面前謹小慎微、獻媚取寵的奸猾性格,道白往往迴旋於低音、聲音雖小而滿座皆聞,沒有高度的藝術造詣是不能達到的。七三年李文杰病死,川劇丑角泰斗周企何曾痛惜的說:文杰之死,帶走了好幾個崑腔戲、惜乎哀哉。李文杰在世時和其愛人王清廉(川劇名旦)每每念及傅老師的培養的深恩。最近文摘周報曾轉載了川劇三代名醜,就是說的岳春、傅三乾、李文杰
還有名醜劉成基(藝名當頭棒)也是傅先生的門徒,與周裕祥李文杰一樣馳名全川,他在《贈娣袍》中扮演須賈,深刻揭出了這個忌才害賢市儈小人的內心世界。獲得觀眾的熱情稱讚。
傅先生不但培養了周裕祥劉成基李文杰、劉裕能、段其湘等丑角外,也能帶其他角色,教其他行當。如川劇界的羅氏姐妹,也出自他的門下,姊妹擅長生旦戲,名燥一時。其姊羅素春現仍在合川縣川劇團培養新生,其他如重慶的胡裕華(男旦)、李小鐘(女旦)、周金鐘(女旦),成都的秦裕仁(武生)、李文德(小生),另外傅先生還私人收了幾名女旦如胡淑芳(譯名蝴蝶)、筱舫玉(原名周紫娟),以上這些人在川劇界都有一定的名氣。特別是隆昌年紀稍大的人對筱舫玉是很熟悉的,他(她)們都演遍了川黔兩省,為川劇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傅先生一九一七年在重慶石板坡參與創辦裕民社,一九二七年又在重慶九尺坎參與創辦進德社,為培養川劇人才,不遺餘力,他教學生特別嚴格,非常認真,除上面所講的對周裕祥的培養外,對其他學生也是煞費苦心。如有一學生拜在他門下學小丑,其他師生都認為培養不好,沒有發展前途,而傅先生則認為該學生學習刻苦,嗓子差點,也可以培養,於是對他進行形象實地教學,帶他到茶房酒肆去看,學生不解其意,傅先生說你聽麼司(現稱服務員)是怎么吼的,他是怎么用嗓的,茶房、酒館、飯館那樣多的人,而且人聲嘈雜,他的吆喊在坐的人都聽得清清楚楚,說明麼司是會用嗓子的,這個學生受到了啟發,最後終於學成了。還有一個學生學小丑,學的不錯,就是缺乏“文氣”,傅先生一想,必須弄他學小生,特別學文生,培養學生的文氣,他把學生叫來說:“你學小丑不行,我看你學小生才有發展前途”。開頭這個學生不願意,與傅先生說:“我學小丑幾年了,又改行不好喲”,傅說:“你聽我的,學小生適合你”,學生只好改行學小生,又學了幾年,傅先生見他已經有了一些文氣了,又對那個學生說:“現在你可唱小丑了”,學生當時不解,一時小丑,一時小生,怨老師怎么搞的。傅先生語重心長的說:“唱小丑無文氣就俗氣下流了”。學生才恍然大悟,才知道傅老師的苦心。這樣的列子是很多的,說明了傅先生教學生是下了狠功夫的,想了不少辦法。傅先生真是將畢生精力獻給了川劇事業。

為人正直

傅三乾先生,生於滿清朝封建王朝,後半生又在軍閥混戰和國民黨反動派統治之下度過的,在那內憂外患、民不聊生的日子裡,從事川劇事業是非常艱辛的。新中國成立以前各劇種的演員,被成為“戲子”,是被人看不起的職業。四川有句俗話叫做“九流歸廠、十流歸班(既戲班子)”。這雖然是對演員的污衊,正說明了舊社會藝人身份的低下。傅先生在那黑暗無光的舊社會,為川劇事業的繼承和發展,貢獻了畢生精力,做出了可貴的成就,這是與傅先生的為人分不開的。
傅先生為人正直善良,救貧憐幼,濟困扶貧,是人皆盡知的,如傅先生的高徒李文杰,他父親本是醫生,因後母不賢,他頭上長滿癩瘡,不予醫治逐出家門,路遇胡裕華(傅的學生)把李帶到九尺坎見傅師傅,傅先生憐其無靠,先給他醫癩瘡,繼教他學藝,李文杰沒有辜負傅師傅的期望,刻苦學習,終於成材,名震全川。又羅氏姊妹雙雙流落重慶街頭,生活無著,傅先生也將她倆收留,傳以技藝,學成登台、名噪一時。這僅是兩個列子,在人情如紙的舊社會,傅先生有這樣高貴的情操是非常難得的。
傅先生具有愛國的民族氣節,抗日戰爭期中,郭沫若同志領導的抗敵文協在重慶組織多次戲劇界名流為抗日舉行義演,傅先生當時已七十多歲,而且被迫離開了戲班,但他不顧年邁與貧困,仍多次參加了演出,為抗日出了力,表達了他的愛國之心,這樣高貴的民族氣節,難道不值得稱道嗎?
一代戲劇名家川劇泰斗傅三乾老先生,為川劇的繼承和發展做出了可貴的貢獻,又為川劇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值得我們懷念。正當新中國成立時,傅先生卻與世長辭了。駐重慶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元帥在送傅老的輓聯上,稱他為“傅老令公三乾”,高度評價了他的一生。但傅先生在舊社會生活得不到保障,晚年更為貧困。新社會的演員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懷,不但生活有了改善,政治地位也大大提高了。撫今追昔,不由人感慨萬端,痛惜傅先生生不逢時。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