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雜鱗庫蚊

偽雜鱗庫蚊

偽雜鱗庫蚊(Culex pseudovishnui Colless,1957)是蚊科庫蚊屬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偽雜鱗庫蚊
  • 拉丁學名:Culex pseudovishnui Colless,1957
  • :動物界
  • :雙翅目
  • :蚊科
  • :庫蚊屬
  • 命名者及年代:Colless,1957
形態特徵 ,生活習性,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頭頂平覆鱗和豎鱗全淡,並和後頭暗色豎鱗明顯對照。中胸盾鱗以淡鱗為主,暗鱗和淡鱗形成圖案。後股末端黑環約占全長的1/5-1/3。幼蟲櫛齒很少,6-14個,端刺強壯。呼吸管末端略上翅。 形態描述 中小型蚊,翅長2.8-3.4mm,與環帶庫蚊很近似,區別如下: 雌蚊頭頂正中蓋以乳白色至灰白色平覆鱗和豎鱗,並與後頭側部的黑色豎鱗形成鮮明對照。觸鬚通常全暗。第4節端部有時有淡鱗。食竇甲:齒行2行;背齒26-28個,中齒不突出,有一行顯著而尖銳的腹齒並於兩側各形成一緊密排列的小齒簇。後股外面主要色淡,暗色和淡區劃界清楚,末端黑環顯著,約占全長的1/5-1/3,稀少的占1/7。 雄蚊觸鬚第3節背白斑可缺。第2, 3節的白環約等大。喙中白環基腹面一般沒有明顯的長毛叢,通常僅有數根約為喙徑2倍左右的長毛。尾器:陽莖背中葉掌形葉通常內側有2個特長而向後直伸的指狀突。 幼蟲前胸毛4-P細小,通常2分枝,偶可一側不分枝或分3枝(外國標本可有多分枝);7-P分3-4芒枝。腹毛6-Ⅲ-Ⅳ分3芒枝。櫛齒端刺強大,側繸基側位,6-14個不等,大小參差不齊,排成不整齊的一行。呼吸管指數4-6.7,為尾鞍的3-4.3倍長;末段略上翹;梳齒主要有側繸,有2個小側牙;1-S 6-7對,多腹側位,腹毛每株分3-4枝,側毛1-2對。

生活習性

幼蟲孳生於稻田、池塘、沼澤、溝渠和臨時積水等處,在富有水生植物的清澈水體尤為習見。雌蚊嗜吸豬血和鳥血,兼吸牛、馬、狗和人血。白天棲息在畜舍、人房或野外;夜間侵人畜舍和人房。在牛舍中幾乎全夜活動,在黃昏後(20-22時)有明顯的活動高峰;在人房,則活動高峰不明顯。在貴州錦屏則發現午夜後活動復而頻繁。其季節分布因地區而不同。在南方亞熱帶地區本種幾乎經年活動;江南一帶活動期約自5月至11月,7-9月為密度高峰;長江以北地區活動期約自6月至10月。

生長環境

幼蟲孳生於稻田、池塘、沼澤、溝渠和臨時積水等處, 尤見於富有水生植物的清澈水體。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全國各地(除黑龍江, 吉林, 遼寧, 內蒙古, 陝西, 青海, 新疆外)。
國外分布:印度, 巴基斯坦, 斯里蘭卡, 馬來西亞, 高棉, 越南, 新加坡, 印度尼西亞, 菲律賓, 日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